单选:
数据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任何字符、数字、图形和图像。
信息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消除。
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用于存储数据的仓库。
以数据库为核心,并对其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称为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实体: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属性。
数据仓库:主要储存涉及物流管理的各种数据。
数据仓库的特征:长时间的历史存储。
商品条码模块的标准宽度是0.33mm。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的。
电子数据交换(EDI)。
管理信息系统(MIS)。
办公自动系统(OA)。
企业资源计划(ERP)。
电子订货系统(EOS)。
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
零售:将产品和服务出售给消费者,供个人或家庭使用,从而增加产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商品活动。
系统调查的目的是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打下基础。
多选: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信息和数据是相对的,信息是观念上的。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称为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四流”。
物流信息的特点: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多样化。
物流企业内部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
数据库的发展: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数据库领域中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对对象模型。
DDBS可分为:同构同质型、同构异质型、异构型。
自动识别系统的种类:条形码、磁卡、智能卡、光卡、射频识别技术。
(条码:690~695)。
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标签(信号发射器、应答器),阅读器(信号接收机),天线。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类的性质: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配置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处理方式设计、系统软硬件配置设计、网状系统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等。
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缩写码。
系统切换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旧系统之间的转换,一般有三种形式: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分段切换。
系统正式运行后要进行运行情况记录,一般包括系统运行工作数量、系统运行工作效率、系统运行工作质量、系统运行工作质量、系统运行工作故障、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数据维护、程序维护、代码维护、硬件维护。
简答: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把物流和信息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用各种方式选择收集输入物流计划的、业务的、统计的各种有关数据,经过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计算机处理,即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采用特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原始数据处理后输出对管理工作有用的信息的一种系统。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要有开发人员和用户共同进行;系统分析是在原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的。
不确定:
信息管理是管理企业信息资源,包括指定信息政策,定义信息需求,进行数据规划,编制数据字典,维护数据质量标准,组织、控制信息处理等活动的一整套特别的组织功能。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的,以功能完善的网络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模式主要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浏览器/服务器(B/S)。
系统调查的方式:发调查表进行调查,收集查询资料,参加业务实践,开调查会,个别访问。
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地位:物流信息化不等于物流计算机化;物流信息化不能迅速改变经营状况;物流信息化不能“包治百病”;物流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