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

10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

• 离去基团首先离去,亲电试剂再进攻的反应很少见,称 为SE1机理(对应SN1机理);
• 亲核试剂进攻和离去基团离去同时发生的机理未发现 (对应SN2机理);
• 加成-消除机理存在。
芳基正离子机理 ( Arenium Ion Mechanism )
• 1或2被称为Wheland中间体、s络合物或芳基正离子; • 在苯环体系中,它们就是环己二烯正离子,芳香六隅体已不存在,
定位基团分类
• 与芳环相连的原子上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
• 与芳环相连的原子上没有未共用电子对且是邻对位定位 的基团;
• 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上没有未共用电子对且具有吸电子场 效应(-I)的基团;
与芳环相连的原子上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
• 例如: O-, NR2, NHR, NH2,OH, OR, NHCOR,OCOR, SR, 卤素;
的速率增加, k-1不变,同位素效应减小或消失。
• M = Si、Ge、Sn、Pb;
• 亲电试剂为质子,当发生芳基正离子机理时,D3O+会导 致同位素效应,决速步骤中有D-O键断裂。
芳基正离子机理证据之中间体分离
• 在-80oC得到中间体10,固体,熔点-15oC,加热可得到 正常取代产物11;
• 亲核取代反应:离去基团是最弱的碱,最容易携带未共 享电子对的基团, Br-, H2O, OTs-等;
• 亲电取代反应:离去基团是最弱的lewis酸,即不需要 电子对填充最外层电子就可以稳定存在的基团。
机理
• 对于底物而言,大多以同一种机理进行,即芳基正离子 机理:第一步:亲电试剂进攻,产生带正电的中间体芳基正离子,第二步:离去基团离去。类似于亲核取代 的四面体机理;
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上没有未共用电子对 且具有吸电子场效应(-I)的基团
• 例如:NR3+, NO2, CF3,CN, SO3H, CHO, COR, COOH, COOR,CONH2, CCl3, and NH3+;
• 间位定位基,钝化苯环;
• NH3+为特例,对位定位能力与间位定位能力差不多。
与芳环相连的原子上没有未共用电子对 且是邻对位定位的基团
• 原因: • 若k2>>k-1,无同位素效应; • 若k2<=k-1,由于氘代底物发生第二步反应较慢,更多中
间体被转化为底物,导致ArD的反应比ArH慢,就会观察 到同位素效应。
• 位阻显著影响k2/k-1比值; • 6与重氮盐的偶联无同位素效应,8的偶联反应kH/kD = 6.95; • 由于空间位阻原因,9比7难以失去质子(不易被碱靠近),K2变小; • 重氮盐的离去与碱无关,因此k-1不受位阻影响,无变化; • 碱催化也会影响同位素效应,随着碱浓度增大,中间体转变成产物
第十章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
Aromatic 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
• 脂肪族化合物多发生亲核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多发生亲 电取代反应;
• 反应底物:由于芳环的高电子云密度使其具有lewis碱 或Brönsted碱活性;
• 进攻试剂:正离子、偶极或诱导偶极带正电的一端; • 离去基团:离去时不带其电子对;
• 如果氢离子在亲电试剂到达前离开,或氢离子的离开和 亲电试剂的到达同时发生,就会有同位素效应(氘代底 物的取代反应比非氘代底物慢);
• 在芳基正离子机理中,C-H键的断裂不在决速步骤发生, 无同位素效应;
• 在芳环硝化反应中证实无同位素效应。
• 当第一步具有可逆性时,容易观察到较小的同位素效应 (kH/kD = 1-3,而非正常的6-7);
p络合物的形成证据
• 首先形成p络合物14,进而转变为s络合物15;
3.36A
苯的溴化 低温X-ray
甲苯的溴化 低温X-ray
3.29A 3.23A
3.24A 3.20A
单取代苯环定位效应与反应性
• 定位:邻对位定位基团、间位定位基团; • 反应性:活化基团、钝化基团;
• 间位定位基团全部为钝化基团; • 邻对位定位基团一般为活化基团,卤素为钝化基团;
• 具有吸电子场效应(-I)的取代基Z,增加环上正电荷,使环不稳
定,尤其影响邻对位稳定性;
共振效应
D
• 有些基团可以贡献一对电子与芳环共振,导致邻对位多 出一种共振极限式;
• 而且:1,此共振式所有原子具有完整的八隅体结构,2, 可将正电荷分散到更广阔的区域(Z基团上),故比其 他共振形式更稳定,对杂化体贡献更大,导致邻对位芳 基正例子稳定性增大;
• 定位基团的定义是占优势的,而非排他的。例如硝基苯 的硝化反应生成93%间位、6%邻位、1%对位产物;
通过中间体芳基正离子的稳定性判断 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反应性
• 原因: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通常受动力学控制,而非热 力学控制(有些反应不可逆,有些反应未达到平衡就终 止),所以,形成哪种中间体(邻、间、对),不取决 于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而取决于形成中间体所需的活 化能;
• 除了O-均为具有吸电子场效应的基团; • 但一般共振效应更重要,NR2, NHR, NH2,OH,为强活化
基团,其余为中等活化基团;
• 卤素例外,由于具有强的吸电子场效应,使苯环电子云 密度小于苯,为弱钝化基团,但同时共振式C、D对邻对 位芳基正离子的贡献很相同。
• 任何导致中间体稳定性增加的因素会令到达中间体所需 的活化能降低,而中间体将迅速转化为产物(非决速步 骤),故可用中间体稳定性预测主要产物形式;
• 影响中间体芳基正离子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取代基的 共振效应和场效应。
场效应
• 具有给电子场效应(+I)的取代基Z,可以稳定所有三种芳基正离
子,主要稳定邻对位; • 原因:场效应随距离增大而减小,与Z相连的碳受场效应影响最大;
芳香性被破坏,仅通过共振稳定,非常活泼的中间体; • 第二步失去质子可恢复芳香六隅体,一般比第一步快,第一步为
决速步骤;
• 需要碱(通常就是亲电试剂的平衡离子或溶剂)除去生成的H+。
• 如果进攻试剂是偶极子,产物必然带负电荷,然后偶极 子的一部分携带电子对断键离去;
芳基正离子机理证据之同位素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