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速机通用设备维修技术标准

减速机通用设备维修技术标准

减速机1 齿侧间隙1.1安装侧间隙齿轮侧间隙,是指一对啮合齿轮的非工作表面,沿法线方向的距离,一对安装的啮合齿轮须留有齿侧间隙,以补偿齿轮由于制造与安装的精度公差,以及传动载荷时的弹性变形和由于受温度影响的变形,并可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以改善齿轮表面的润滑状态。

通常齿轮的间隙在确保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越小越好,在制造时是根据齿轮所使用要求的精度等级来设定的。

齿轮标准保证侧隙是基本的侧间隙范围。

对于冶金机构设备的闭式传动采用Dc,对于开式传动则采用较大侧隙De,可根据表1、表2、表3 查取。

齿轮侧间隙也可按经验公式来选取:1)对于7 级精度的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侧间隙Cn=(0.05~0.08)m;2)对于7 级精度的蜗轮传动的侧间隙Cn=(0.015~0.02)m1.2安装侧间隙许用量1.2.1定性使用极限1.2.1.1运转中没有异常振动,噪音和温升。

1.2.1.2满足生产要求对产品无影响。

1.2.2定量使用极限:齿轮由于磨损,侧间隙增大,许用最大间隙为安装间隙的3~4倍。

齿轮磨损的许用量是:1.2.2.1一般设备齿轮第一级小齿轮齿厚磨损20%;其他级齿轮齿厚磨损40%蜗杆齿厚磨损20%;蜗轮齿厚磨损30%1.2.2.2重要设备齿轮第一级小齿轮齿厚磨损10%;其他级齿轮齿厚磨损20~30%蜗杆齿厚磨损10%;蜗轮齿厚磨损20%1.2.2.3起重机齿轮卷扬传动:第一级小齿轮齿厚磨损5%;其他级齿轮齿厚磨损20%走行传动:第一级小齿轮齿厚磨损10%;其他级齿轮齿厚磨损40%齿轮表面通常是经过硬化处理的,齿面硬化层厚度t=0.1m。

齿轮一旦磨去齿面硬化层,磨损速度将大大加快,所以也可把齿面硬化层厚度作为齿轮试用许用量。

齿轮齿厚磨损可以用固定弦齿厚仪(齿轮规)测得。

2齿接触齿轮啮合时,齿的工作表面因相互滚压而留有可见的痕迹,所显示的接触斑点可以判断齿轮的装配质量,齿啮合是否正确。

钢丝绳、卷筒及滑轮1 钢丝绳钢丝绳是把电动机旋转运动变为吊钩升降运动并承担全部载荷的重要零件之一,它具有挠性好、承载能力大和传动无噪声且损坏容易发现等优点,一直被广泛使用。

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主要同卷筒,滑轮的数目,直径大小及使用与维护等因素有关。

钢丝绳的润滑往往被忽视,其实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保养工作,常用的方法是往卷筒上涂抹润滑脂和往钢丝绳上浇机械油。

往钢丝绳上浇的机械油,一般为10~15天一次,在受热辐射影响时,每隔5 天就须润滑一次。

原则是始终保持钢丝绳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

1.1钢丝绳的种类:1.1.1 按绕制次数分:单绕绳、双绕绳、三绕绳;1.1.2 按捻制方向分:左同向捻、右同向捻、左交互捻、右交互捻;1.1.3 按钢丝接触状态分: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1.1.4 按钢丝绳绳芯材料分:有机芯(麻芯、棉芯)、纤维芯、石棉芯、金属芯;1.1.5 按钢丝表面状态分:光面钢丝、A 级镀锌钢丝、AB 级镀锌钢丝、B 级镀锌钢丝。

1.2 钢丝的材料:钢丝绳中的钢丝是由优质平炉钢(钢40~钢80)经多次冷拔与热处理制成的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

使用最多的是直径为0.5~2 ㎜,抗拉强度为1470~1870MPa 的钢丝。

1.3 钢丝绳的标记:18 NAT 6(9+9+1) + NF 1770 ZZ 190 117 GB/T89181.3.1 钢丝表面状态代号:光面钢丝:NATA 级镀锌钢丝:ZAAAB 级镀锌钢丝:ZABB 级镀锌钢丝:ZBB1.3.2 捻向代号:左同向捻:SS右同向捻:ZZ左交互捻:SZ右交互捻:ZS1.3.3 绳(股)芯代号:纤维芯(天然或合成):FC天然纤维芯: NF合成纤维芯: SF金属丝绳芯; IWR金属丝股芯: IWS1.2 钢丝绳使用注意事项:对钢丝绳的使用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它的寿命。

对能正确使用的钢丝绳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既利于维修,又保证了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1.2.1 钢丝绳不许有打结的地方1.2.2 绳股不许凸出或过于扭转;1.2.3 钢丝绳表面磨损和腐蚀或断丝不许超过规定标准;1.2.4 钢丝绳在绳槽中的卷绕要正确;1.2.5 钢丝绳编头在卷筒上的固定要牢靠;1.2.6 钢丝绳要保持清洁,润滑良好;1.2.7 不要超负荷使用钢丝绳;1.2.8 工作中应尽可能不要使钢丝绳受到冲击作用;1.2.9 钢丝绳与平衡滑轮之间不许有滑动现象存在,钢丝绳与平衡滑轮固定架之间不许发生摩擦或产生卡死现象;1.2.10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钢丝绳,须有隔热装置;1.2.11 新更换的钢丝绳,必须经过动负荷试验后才允许使用;1.2.12 对钢丝绳每隔7~10 天应检查一次,如已有磨损或断丝现象出现,但还未达到报废标准中规定的数值时,须隔2~3 天检查一次;1.2.13 发生堕落事故后,钢丝绳必须经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再用;1.2.14 升降机构上升限位开关重锤上的环孔与所穿过的钢丝绳之间,滑轮罩与钢丝绳之间,均不允许有摩擦现象存在;1.2.15 起重机上不允许使用带接头的钢丝绳;1.2.16 选用与旧钢丝绳不同型号的新钢丝绳,除必须进行强度验算外,钢丝绳直径差还应在规定范围内。

1.3 钢绳允许量1.3.1 直径磨损为原直径7%1.3.2 同一捻距内断丝为总丝数的10%2 卷筒卷筒表面形状分为光滑无槽和有螺旋两种。

我公司主要的卷筒均采用螺旋形式,螺旋槽的作用是增大钢丝绳和卷筒间的接触面积,减轻钢丝间的接触应力和钢丝间的磨损,以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螺旋槽有标准槽和深槽两种,一般都采用标准螺旋槽,只有在工作中当钢丝绳有脱槽的可能性或升降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才采用深槽。

卷筒绳槽的长度由吊钩的起升高度决定,当吊钩处于上限位置时,应保证钢丝绳全部在绳槽中,而吊钩处于下限位置时,处在安装钢丝绳压板的部位需保持2.5~3 圈固定用的槽外,尚需留有1.5~3 圈减压槽。

卷筒的有效直径可圆整取做300~1000 ㎜。

卷筒材料:铸造卷筒不低于GB/T9439 中规定的HT200灰铸铁,或GB/T11352 中规定的ZG270~500 铸钢,对于大直径单件生产的卷筒。

焊接卷筒材料:用A3、Q345-B 钢板滚卷焊接而成的。

卷筒允许磨损量:1)绳槽磨损深度2mm;2)筒壁磨损为原壁厚20%3 滑轮滑轮是用来改变钢丝绳运动方向的,并可组成滑轮组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3.1 滑轮可分为工作滑轮和平衡滑轮。

3.1.1 工作滑轮分为定滑轮——这种滑轮只能绕滑轮轴转动,而滑轮轴不动。

用来改变钢丝绳的运动方向。

动滑轮——滑轮可以绕滑轮轴转动且滑轮和轴可以一起在空间运动。

3.1.2 平衡滑轮——在工作时不绕自身转动,只在空间起摆动作用,只有两端钢丝绳长度不一致时,才绕自身轴做微小的偏转,以调整滑轮两边钢丝绳长度和拉力。

平衡滑轮的最小直径通常为工作滑轮直径的0.6 倍。

3.2 滑轮的材料一般用铸铁(HT200)、球墨铸铁(QT400~18)铸钢(ZG230~450、ZG270~500、ZG35Mn)、A3 钢板等。

3.3 滑轮绳槽尺寸除能顺利通过钢丝绳外,应尽可能增大钢丝绳与滑轮绳槽接触面积。

当钢丝绳在允许范围内倾斜时,应保证钢丝绳不脱槽,绳槽两侧夹角一般在35°~45°范围内。

3.4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滑轮、滑轮轴、隔套等零件组成。

它分为单联滑轮组和双联滑轮组。

单联滑轮组在吊钩升降过程中,吊钩在卷筒上有轴向位移。

因为在桥式起重机上不允许吊钩有轴向位移,因此不采用。

单联滑轮组而在电葫芦和单臂吊上有采用。

双联滑轮组就是由两个倍率相同的单联滑轮组所构成。

所谓滑轮组的倍率,就是其省力的倍数,也就是减速比。

对单联滑轮组,倍率等于钢丝绳分支数。

对于双联滑轮组,则等于钢丝绳分支数的一半。

桥式起重机都采用双联滑轮组。

其中动滑轮组和升降重物用的吊钩组合在一起,随重物运动。

定滑轮组固定在小车车架下。

滑轮和轴的联接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形式,平衡滑轮采用滑动轴承形式。

滑轮组效率是:滚动轴承形式为0.97~0.98;滑动轴承形式为0.94~0.96。

3.5 滑轮允许磨损量3.5.1 轮槽壁厚磨损为原壁厚20%3.5.2 轮槽底部磨损量为纲绳直径的50%轴承1 滚动轴承1.1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滚动轴承常见的故障主要有:脱皮剥落、磨损、过热变色、锈蚀、裂纹和破碎等。

故障的特征是:轴承温度升高、振动和噪声增大。

据统计,轴承损坏中的约60%是因为检修拆装和润滑保养不当造成过热而损坏的。

1.1.1 脱皮剥落是轴承内、外圈的滚道和滚动体表面金属成片状或粒状碎屑脱落。

这是由于轴承承受反复变化的接触应力而引起的轴承疲劳剥伤现象。

其原因是安装或装配不良,轴承箱和滚道变形、润滑不良及振动过剧等。

1.1.2 轴承磨损的主要原因是轴承滚道中落入杂物,润滑不良,装配和运行不当所致。

磨损间隙过大,要产生振动和噪声。

1.1.3 过热变色。

轴承工作温度超过170°时,硬度显著下降,承载能力降低,故轴承的工作温度通常应限制在80°以下。

过热的原因是供油不足或中断,油质不良,冷却水系统故障和安装间隙不当等。

轴承过热将使其机械性能降低,甚至变形或损坏。

1.1.4 裂纹和破碎:轴承的内外圈、滚动体、隔离圈破碎是一种恶性损坏事故,其原因是轴承与轴或轴承室配合不当、装配不良等。

1.2 滚动轴承定性检查更换用煤油将轴承洗净擦干,检查其表面的光洁度,有无脱皮剥落、刮伤、斑痕、裂纹和变形等缺陷。

若滚动轴承的工作表面出现上述缺陷之一者,应予以更换。

检查滚动轴承的隔离圈(保持架)位置是否正常,是否有松动情况。

轴承旋转是否灵活。

检查方法是用手拨动轴承旋转,然后任其自行减速停止。

一个良好的轴承在飞转时应转动平稳,略有轻微响声,但无振动;停转应逐渐减速停止,停止后无倒退现象。

隔离圈与内外圈应有一定间隙,滚动体的形状和彼此尺寸应相同。

若不符合上述要求者,隔离圈损坏、滚动卡住,有不正常的声音或手已感觉有松动者,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1.3 滚动轴承间隙定量检查更换1.3.1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1.3.1.1定量使用极限1.3.1.1.1 径向间隙:2~3倍的原始间隙;当转速N>1500rpm 时取2 倍;当转速N<1500rpm 时取3 倍1.3.1.1.2 轴向窜动量:对装配间隙不可调整的滚动轴承,因受热膨胀产生轴向移动,这样因内外圈相对移动而使轴承径向间隙减小。

甚至使轴承滚动体在内外圈之间卡住,故在装配时,常将双支撑中的其中一个轴承和其端盖之间留有轴向间隙a。

a=L·α△t+0.15 L——轴承间的距离α——线膨胀系数△t——轴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值实际应用时可按经验数据a=0.25—0.40mm。

当a>1mm 时,应进行更换。

对间隙可调整的滚动轴承,在装配时确定调整必要的间隙,是通过轴承和其端盖之间的垫片来进行调整的,其垫片是金属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