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论练习题-教师用卷

认识论练习题-教师用卷

认识论练习题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1.以色列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水螅身体片断再生时,它们使用绳状蛋白质纤维一一细胞骨架,重新排列细胞;当身体被切或者被撕裂时,细胞骨架模型将幸存下来,变成新身体的一部分。

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①改变创造条件可以克服规律的必然性②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③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能产生新的系统④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联系观、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故②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①中“克服”说法错误,故排除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并不是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就能产生新的系统,故③错误。

故选C。

2.非洲俗谚: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体现了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能动性C. 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D. 实践具有社会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故D符合题意;ABC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BC。

故选D。

3.从非典到埃博拉,再到中东呼吸综合症,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

这说明A. 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主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表述错误排除;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故A错误;“从非典到埃博拉,再到中东呼吸综合症,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需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到真理的特点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 人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故D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亲身实践,一条是通过读书等途径获得间接经验,故A错误;题意不能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故B不符合题意;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故C错误。

故选D。

5.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A.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 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C.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D.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含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准确把握教材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故A正确;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人的本能活动,故B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不包括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不包括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故排除CD。

故选A。

6.2016年,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栽培的蔬菜经检测合格后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

科学家将进一步实验,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长规律,在空间站种植更多的植物。

由此可见A. 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B. 探索世界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C.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有一个过程D. 掌握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2016年,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栽培的蔬菜经检测合格后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

科学家将进一步实验,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长规律,在空间站种植更多的植物。

由此可见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有一个过程,故C符合题意;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故排除A;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排除B;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故排除D。

故选C。

7.“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深海探测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体现了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深海探测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可以对深海获得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指导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B符合题意;A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8.“感冒了?多喝点水吧。

”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

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这说明A.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法逾越的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C. 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D. 真理永远不能转化成谬误【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

题中强调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对身体有害,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故B正确;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但不是无条件的,故A错误;题中并没有涉及不同的立场,故C不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不是任意进行相互转化,故D错误。

故选B。

9.十八大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写入党章。

这说明A. 真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B.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C. 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D. 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写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说明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A错误;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B错误;真理和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根本性质不同,C 错误。

故选D。

10.据《诗经》记载,萱草(即黄花菜)可使人忘忧,佩其可以宜男,但千万人试之,无一应验者。

但人们在种植萱草的实践中发现,萱草却能食用。

人们之所以能在实践中获得对萱草的正确认识,是因为实践A. 具有客观性B. 具有能动性C. 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 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获得对萱草的正确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D正确;ABC不符合设问指向,排除。

故选D。

11.2016年9月25号,中国启用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这主要体现了A.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题意。

2016年9月25号,中国启用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这主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B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故排除A;材料强调新的认识工具出现,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故排除CD。

故选B。

12.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

”这给人们的启示是A. 要在实践中追求和探索真理B. 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C. 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D. 真理会超越自身历史条件的【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考查调动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给人们的启示是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故A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终极真理,故B错误;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C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超越自身历史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13.我国在吸取探月工程前二期技术的基础上,自行研制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探月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这表明①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②实践创造了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③实践是人有意识改造世界的活动④实践水平在不同时期是有差异的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特点,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探月工程分期推进,体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①符合题意;研制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体现实践水平在不同时期是有差异的,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②不符合题意;创造实践是人有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错误。

故选C。

14.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总是提出不同的主题。

2015年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真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