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实验教案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
上交日期
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授课学生:普通高中高三学生
授课类型:实验授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
2.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深入理解乳酸菌的作用机理。

3.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学情分析
泡菜,古称,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的。

泡菜历史悠久,流
传广泛,几乎家家会做,人人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几碟泡菜。

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城市,对泡菜的制作工艺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古老的制作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动脑,会积极主动去获取新知识。

而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对泡菜制作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泡菜的制作原理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低。

通过对泡菜制作原理以及技术的学习,学生能够锻炼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加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程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本次实验的重点为泡菜的腌制,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只要求知道原理,具体操作视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四、课时安排
2课时(制作泡菜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五、任务安排
1.课前以学习小组形式调查泡菜的种类,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与方法,做好准备;
2.第1课时,组织学生制作泡菜;
3.第2课时,分小组实验,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泡菜的制作
课时安排:1学时
(一)实验原理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属于原核生物,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的统称,常见的乳酸菌包括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后者可用于制作酸奶。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泡菜呈现酸味。

泡菜发酵过程的时间、温度、食盐的用量等都需要适合,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泡菜的发酵过程可以分为发酵前期、发酵中期、发酵后期。

发酵前期: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是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产生较多的乳酸、酒精、醋酸和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以气泡从水槽内放出,逐渐使坛内形成厌氧状态。

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比较少,为泡菜初熟阶段,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发酵中期:由于前期乳酸的积累,pH 下降,厌氧状态形成,乳酸杆菌开始活跃,此时乳酸积累量可以达到0.6%~0.8%,pH 降至3.5-3.8。

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等的活动受到抑制。

这一期为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且清香品质最好。

发酵后期:乳酸积累达1.2%以上时,乳酸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

实验流程示意图表现如下:
(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 原料加
冲盐水冷
泡菜盐加入调味料装
实验原料:大白菜;
实验配料:生姜、蒜、辣椒、茴香、食盐、蔗糖、料酒、凉开水、白酒
制作工具:泡菜坛或者其他容器(自带)、塑料薄膜、细绳、菜刀、砧板
(三)实验步骤
前期准备:
1.全班每2人为一组,共同进行实验,事先要求学生自带泡菜容器(可以是塑料罐、玻璃罐);
2.采购大白菜、生姜、蒜、辣椒等实验材料;
3.实验桌上各材料的摆放。

实验操作:
1.坛的清洗:将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2.配制盐水: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 4∶1 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3.菜的切洗:洗净大白菜菜叶,用凉开水冲洗后切成3~4cm长的小块,放入容器内;
4.装坛,加佐料:大白菜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香辛料等佐料(根据个人口味确定加入佐料的数量),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如果希望发酵快些;将蔬菜在开水中浸1分钟后入坛,再加上一些白酒;
5.盐水浸泡: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浸没全部菜料;
6.密封发酵: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水密封发酵(自带容器的铺上塑
料薄膜,用细绳系好,确保无氧环境,加盖),阴凉处自然条件下放置一至两周。

(四)注意事项
1.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无氧环境的保持,防止未密封而造成的杂菌污染;
2.操作时不能加入生水,防止杂菌污染;
3.容器中不能有油渍,否则易造成泡菜腐烂;
4.坛子内壁必须洗干净,然后把生水擦干,或干脆用开水烫一下也行。

(五)思考与讨论
1.我们常见的泡菜坛的坛口是突起,且坛口周围有一圈凹形托盘,你觉得这样的设计有什么样的好处?
(水封,保持无氧环境,防止杂菌污染。

)
2.泡菜腌制过程适量白酒有何作用?
(抑制杂菌污染及调味。


3.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可能由什么原因造成?(坛口封闭不严,导致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4.泡菜制作中通常加入适量蔗糖糖,当蔗糖浓度过高时,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情况(蔗糖浓度过高导致细菌质壁分离,活性降低或死亡)
5.泡菜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白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酵母菌的生长)
6.泡菜中的辣椒,蒜,姜,葱除了调味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杀菌,促进消化酶分泌的作用)
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课时安排:1学时
(一)实验原理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 g~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3g时会引起死亡。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需小于30 mg/kg,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需小于20 mg/kg。

蔬菜含有大量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硝酸盐容易被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

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会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

将经过反应显色后的待测样品与标准液比色,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
实验材料:腌制的泡菜
实验试剂:对氨基苯磺酸、20%的盐酸、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蒸馏水、亚硝酸钠、氯化镉、氯化钡、氢氧化铝乳液、2.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用具:量筒、电子天平、烧杯、100mL容量瓶、200mL容量瓶、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称量纸、硅胶干燥器、移液管、比色皿、摇床(三)实验步骤
前期准备:
1.配制溶液:
(1)4mg/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0.4克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100mL体积分数为20%的盐酸中,避光保存。

(2)2mg/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称取0.2g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解于100 mL的水中,避光保存。

(3)5μg/mL亚硝酸钠溶液:称取0.10 g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小时的亚硝酸钠,用水溶解至500 mL,再转移5 mL溶液至200 mL容量瓶,定容至200 mL;
(4)提取剂配制:分别称取50克氯化镉、氯化钡,溶解于1000 mL蒸馏水中,用盐酸调节pH至1。

(5)氢氧化铝乳液和2.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2.标准显色液配制:
(1)用移液管吸取0.10 mL、0.20 mL、0.30 mL、0.40 mL、0.50 mL、0.75 mL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再取1支比色管作为空白对照。

(2)分别加入1.0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分钟。

(3)分别加入0.5 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加蒸馏水至25mL,混匀,观察亚硝酸钠溶液颜色的梯度变化。

样品制备:
1)称取 0.4 kg泡菜,粉碎榨汁,过滤得约200 mL汁液。

2)取100 mL汁液倒入500 mL容量瓶,添加200 mL蒸馏水和100 mL 提取剂,摇床振荡1 h,再加40 mL氢氧化钠溶液,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500
mL 并立刻滤纸过滤获得滤液。

3)将滤液60 mL 移入100 mL 容量瓶,用氢氧化铝乳液(吸附脱色)定容后过滤,获得无色透明的滤液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1)将20 mL 滤液移入25 mL 比色管中,并编号。

2)分别依次加入1mL 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0.5mL 的 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并定容到25mL ,混匀,静置15min 。

3)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记录亚硝酸盐含量。

4)计算样品滤液(20 mL )中亚硝酸盐含量。

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 )/取样量(取泡菜量,0.0096kg )
(四)注意事项
1.配制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与样品液显色后,目测比色效果是否与标准液的浓度相吻合。

如果不吻合,还应在已知浓度范围内,改变浓度梯度,进一步配制标准使用液。

(五)思考与讨论
1.如何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酸奶?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是否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请设计出实验方案。

(采用乳酸杆菌配制酸奶,不会产生亚硝酸盐。

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参照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


2.日常腌制泡菜,要放置一周以上时间才能食用,为什么? 40m 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