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文化》第二章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文化》第二章 旅游审美文化


悦耳悦目:是指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经验的愉快感 受,是一种直觉感受。
美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我们一睁开眼睛去看一个形象或 一张开耳朵去听声音,我们马上见出美,认出秀雅与和谐。 我们一看到一些行动,觉察到一些情感,我们的内在的眼睛 也就马上辨出美好的、形状完善的和可欣羡的。”
最普遍的审美感受形态。
.
25
02
二、悦心悦意
悦心悦意:是指透过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在无目的中 直观的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享受和感 情升华,进入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李泽厚语) 的欢喜状态。
一般来说,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审美知觉、想象、理解和情 感等心理功能交相引动,逐渐展开,其结果将会使观赏者从 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形象中,领悟到无限的、必然的、 本质的意味。
旅游审美
32
二、旅游审美客体的文化蕴涵
1. 自然景观:除了具有形式美的要素, 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外,还在于它能引起 人们的思考,使人在思考过程中精神得 到升华。 Eg 儒家学派,“比德”,即将自然物 视为人格道德的象征物
2. 人文景观 (1)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反映 (2)是人类文化的标志 (3)是历史的承载
.
33
三、旅游审美介体的文化创意
旅游审美主 体
旅游审美介 体
旅游审美客 体
经营者、管理者:经验,参考 学者:学术研究(行为偏好,文化背景,审美)
.
3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
集体无意识
.
10
旅游审美有何特征?
➢ 审美追求的精神性 ➢ 审美活动的技巧性 ➢ 审美对象的趣味性 ➢ 审美客体的可观赏性 ➢ 审美功能的陶冶性
.
11
01
朱 光 潜
雨 果
他们说
They said…
审美追求的精神性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 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 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 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 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 可惋惜的事啊!
.
12
02
他们说
They said…
审美活动的技巧性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
钟 嵘
候之感诸诗者。

自山下而望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

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
13
03
马 斯 洛
他们说
They said…
审美功能的陶冶性
美的理解和创造以及美的高峰体验,是人类生活以及心理学 和教育学的核心部分,而不是边缘部分。
每当我与这些大自然中的伟物相接触,我几乎要说是与其心 心相印时,我都被深深地感动……这是一条高贵的河流。它 目睹了封建社会、共和体制和皇家帝国。它当之无愧,既是法 国的骄傲,也是德国的自豪……莱茵河,天意之江,似乎也是 一条具有象征意义的江;在它的歧道上、流域中和它所通过 的地方,可以说,它是文明的象征。”
.
15
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
感知因素 想象因素
心理要素
.
理解因素 情感因素
16
一、感知
视觉
触觉
18
听觉
2
运动觉
7
感知
嗅觉
3
6
机体觉
45
味觉
平衡觉
.
17
他们说
They said…
二、想象
马 克
想象力为“人类的高级属性”
思 想象力是“人心具有的一种自身的创造力”,它“或随意按
博 感官接受形象的次序与方式来表现事物的形象,或用一种新
.
28
第四节 旅游审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
一、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需要 二、旅游审美客体的文化蕴涵 三、旅游审美介体的文化创意
.
29
一、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需要
中国对月亮的审美
• 月亮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 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 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 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 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 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 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 成为永恒的象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9
他们说
They said…
三、理解
对审美内容深层内在的理解,即对融合在形式中意味的直观
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园林、庙宇、服饰、 烹饪、民情、风尚……为一炉。 •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 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
8
旅游审美的形态有哪些?
• 涉及阴柔、阳刚、秀美、崇高、绮丽、疏野、沉郁、飘 逸、繁缛、明快、悲壮、轻松 等一切审美形态,有益于 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不同的层次的各种审美欲求。
第二章 旅游审美文化
.
1
2











04









03
.









02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CONTENTS











01
性把握。
钱 钟
如水中盐,有味无痕,性存体匿
书 对民族性、时代性、主观性的理解。
.
20
他们说
They said…
四、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审 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肯定的情绪和感情。 它不同于审美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因为 它是对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某种关系的反应,而不是对 客观事物本身的一种反应和认识活动。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审美本质与特征?
❖什么是美?
❖什么是审美?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旅游审美?
❖旅游活动的审美内容有什么?
❖旅游审美的形态哪些?
❖旅游审美如何形成?
❖旅游审美有何特征?
.
3
什么是美?
金文字形 从羊,从大。本义:肥美 古人养羊肥大为美。
象形字 象征人佩戴羊角,牛角 古人认为这样很美。
审美主体
旅游者
审美客体
旅游者游览、 观赏的对象
审美关系
在旅游过程中产 生的审美关系
旅游 审美
对美的追求
.
以旅游为对象 的审美活动
对自然景观观 美的欣赏
对人文景观观 美的欣赏上7来自旅游活动的审美内容有什么?
•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 • 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或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建
27
03
毛泽东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 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Eg. 狼人 吸血鬼
.
31
一、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需要
中国人
西方人
重人,偏于抒情,重在意境 重物,偏于写实,重在形式 的创构;偏于理想美的寄托 的创造;偏于现实美的享受
追求美与善的统一


石 蛙
文化传统与文

化背景不同




文化因素

外形美和内在的思想品质美 属于不同范畴
决定影响
目标
.
审美观念和审美 心理差异
.
9
旅游审美如何形成?
旅游审美的形成过程
• 认知比较器:情绪认知论 •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 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
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 •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
克 的方式,根据一种不同的次序组合那些形象。”
在自然美的审美鉴赏中,审美者不仅可以由所感知的自然 对象联想到另一个自然事物,而且可以由自然对象联想到有 关的社会现象、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感。
它使美的感知内容得到充分扩充,使自然和人、客体和主 体在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中达到了有机统一。
.
18
念奴娇·赤壁怀古_苏轼 (宋代)
旅游文化在旅游者心理中的反应程度
王国维事业学问三境界
禅宗悟道三境界
•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