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识本质((说课稿)

意识本质((说课稿)

4.5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五课第一框容。

这节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

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只要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探索,就能及时升华实现认知的飞跃,获得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从而增强学生丰厚的哲学底蕴,培养崇高的人文情怀。

第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关于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再次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讨论法和活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0年网络流行语除了“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之外,许多对现实生活得精辟概括也让广大网民为之会心一笑。

“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后人的无奈;而“糖高宗”“你军”苹什么”等大批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与抗议。

网络流行语其实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意识。

这体现了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什么关系?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意识的本质(板书)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阶段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
应形式。

(图片展示:自然界的“水滴石穿”)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无机物,尽管还没有感觉、意识,但都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

这是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过程,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图3)应激性和反应特性的区别是具有了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这就表现了一定
程度的主动性,从此掀开了地球进化历史上新的一页。

第三阶段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图片展示3:狗)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第四阶段是人的思维(图片展示4:人类)这是最高形式的反应,人有主动选择性.
物质通过自身的发展产生意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它经历了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
理→人的意识的产生这样几个基本阶段。

我们可以看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映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活动探究一:视频《爸爸去哪里》中间关于大猩猩和QQ星的视频问:动物心理为什么能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原因?引出动物的劳动,劳动不仅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而且还提供了可能。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协同动作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语言。

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并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所以说,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活动探究二: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人脑和动物脑比较(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总结:(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

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等动物脑的复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2)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成一定的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的劳动。

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原材料 (多媒体展示:
1.人脑结构图 2.大脑的部结构图 3.人脑功能分区图。

)教师总结: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只有本能反应,没有意识。

活动探究三: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那么,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活动讨论)
(多媒体展示案例):狼孩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并捕获了两个狼孩,她们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段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只知道饥饿的时候觅食,饱的时候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

这件事告诉我们: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

要产生意识,除了有人脑,还必须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各种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活动调查: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哪些动画片的上面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让你印象深刻?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
1.意识的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探究: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不是仅仅是人脑对加工厂 产品 客观事物
人脑 意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帝鬼神观念并不存在,可是人们头脑中却又上帝观念,这是怎么回事?鬼神观念。

上帝观念是人脑中的自生的吗?它们是对客观存在的一中反映吗?(多媒体展示“西方上帝、中国观世音”图解)
中国的观世音
的外貌酷似汉人;上帝耶稣的外貌酷似西方人。

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是对客观存在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一种错误的意识。

2.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活动探究五:(讨论)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第四:板书设计: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从容和本质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最后,作业的布置:课时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