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专用)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新人教版必修1

(浙江专用)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新人教版必修1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新人教版必修11.1 集 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目标定位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相等的含义.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掌握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识别应用.自 主 预 习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统称为元素研究对象我们把,元素:一般地(1) .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一些元素把集合:(2) .、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3) .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一样的集合的相等:构成两集合的元素是(4) 2.元素与集合的表示.表示集合中的元素…,c ,b ,a 元素的表示: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1) .表示集合…,C ,B ,A 集合的表示: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2)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记作,A 属于集合a 就说,的元素A 是集合a :如果”属于(1)“ .A ∉a 记作,A 不属于集合a 就说,的元素A 不是集合a :如果”不属于(2)“ 4.常用数集及表示符号数集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N *或 N +ZQR即 时 自 测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数学成绩较好的在120分以上的同学组成一个集合.( )(2)一个集合可以表示成{a ,a ,b ,c ,}.( )(3)若集合A 是由元素1,2,3,4,5,6所组成的集合,则-1和0都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 )提示 (1)“120分以上”是明确的标准,所以“120分以上的同学”能组成集合.正确.(2)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任何两个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中,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错误.(3)集合中A 只有元素1,2,3,4,5,6,没有-1和0.正确.答案 (1)√ (2)× (3)√2.下列各组对象:①高中数学中所有难题;②所有偶数;③平面上到定点O 距离等于5的点的全体;④全体著名的数学家.其中能构成集合的个数为( )A.1B.2C.3D.4 解析 ②、③中的元素是确定的,能够构成集合,其余的都不能构成集合.答案 B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Z ∉2-④;R ∉12③;Q ∈2②;N ∈0①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 12∴,是实数12∵,不正确③;Q ∉2∴,是无理数2∵,不正确②;N ∈0∴,是自然数0∵,正确① 解析∈R ;④不正确,∵-2是整数,∴-2∈Z .答案 D4.若1∈A ,且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则1________B (填“∈”“∉”).解析 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则A 、B 两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又1∈A ,故1∈B .答案 ∈类型一 集合的含义【例1】 下列各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A.著名的中国数学家B.北京四中2015级新生C.全体奇数D.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所有比赛项目解析 根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来判断是否能组成集合,因为B ,C ,D 中所给的对象都是确定的,从而可以组成集合;而A 中所给对象不确定,原因是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一位数学家怎样才算著名,故不能组成集合. 答案 A规律方法 判断一组对象组成集合的依据及切入点(1)依据:元素的确定性是判断的依据.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能否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判断整体中的每个对象是否确定,如果考查的对象是确定的,就能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2)切入点:解答此类问题的切入点是集合元素的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训练1】 判断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数学必修1课本中所有的难题;(2)本班16岁以下的同学;在实数范围内的解;0=4-2x 方程(3) .的近似值的全体2(4) 解 (1)中难题的标准不确定,不能组成集合.(2)本班16岁以下的同学是确定的,明确的,能组成集合..故能组成一个集合,±2即,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有两个0=4-2x 方程(3) 故不能组成一,是不是它的近似值2)比如(因此很难判定一个数,不明确精确到哪一位”的近似值2(4)“个集合.类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2】(1)(2016·泰安高一检测)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N 4|∉-④|;*N ③0∈;Q ∉3②;R ①π∈ A.1B.2C.3D.4 ________.中的元素为A 则集合,N ∈x ,N ∈63-x满足x 中的元素A 集中)连云港高一检测(2)(2016· .不正确③,正确①②④,的含义知)正整数集(*N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由(1) 解析 2.,1,0=x ∴,N ∈x 又6.,3,2,1=x -3所以,的正整数倍x -3是6则,N ∈63-x由(2) 答案 (1)C (2)0,1,2规律方法 (1)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一集合,就是判断这个元素是否满足该集合元素的条件.若满足,就是“属于”关系;若不满足,就是“不属于”关系.特别注意,符号“∈”与“∉”只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主要有两种方法:①直接法(当集合中元素直接给出时),②推理法,对一些没有直接给出元素的集合,常用推理法判断元素是否具有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训练2】 设不等式2x -3>0的解集为M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0∈M ,2∈MB.0∉M ,2∈MC.0∈M ,2∉MD.0∉M ,2∉M 解析 因为2×0-3=-3<0,所以0不是M 的元素,0∉M .又2×2-3=1>0.所以2是不等式2x -3>0的解集中元素,2∈M .答案 B类型三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互动探究)________.的值为a 则实数,A 0∈且,1-2a ,1+a 中含有两个元素A 已知集合】3例【 [思路探究]揭示二者满足什么关系?,中的两个元素A 是1-2a ,1+a 探究点一 1.-2a 1≠+a ,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提示 间有什么关系?1-2a ,1+a 中的两元素A 与,A 0∈ 探究点二 0.=1-2a 或0=1+a 应有,根据元素与集合间的从属关系 提示 1.-2a =0或1+a =0所以,A 0∈因为 解 .不符合题意,中元素重复A ,0=1-2a 此时,1=-a ,时1+a =0当 .意符合题,0},{2=A ,此时1.=a 所以,)舍1(=-a ,±1=a ,时0=1-2a 当 答案 1规律方法 (1)由于A 中含有两个元素,0∈A ,本题以0是否等于a +1为标准分类,从而做到不重不漏.(2)对于集合中元素含有参数的问题,要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解出参数的所有可能值或范围,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检验.改”A ∈0,“1”-a 2和3-a “改为1”-2a 1”“+a “中元素A 本例若将集合) 变换条件(】1迁移探究【为“-3∈A ”,则实数a 的取值是什么? 解 ∵-3∈A ,∴-3=a -3或-3=2a -1,若-3=a -3,则a =0.此时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若-3=2a -1,则a =-1,此时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实数a 的值为0或-1.【迁移探究2】(变换条件) 本例中,若去掉条件“0∈A ”,其他条件不变,试求实数a 的取值.,1-2a 1≠+a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解 ,1)≠0+a 2)(-a (即,2≠0-a -2a 所以 因此a ≠2且a ≠-1.[课堂小结]1.判断一组对象的全体能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元素是否确定.若元素不确定,则不能构成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某一元素a 要么满足a ∈A ,要么满足a ∉A ,两者必居其一.这也是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依据.2.对符号∈和∉的两点说明(1)符号∈和∉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不可表示元素与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3.集合中元素的三种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求集合中字母的取值时,一定要检验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1.下列各选项中的对象可组成一个集合的是( )A.一切很大的数B.我校高一学生中的女生C.中国漂亮的工艺品D.美国NBA 的篮球明星解析 A 、C 、D 中对象不具有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答案 B)(中元素的个数为M 则,M 的解为元素组成集合0=2-x -2x 和0=3-x 2-2x 若以方程2. A.1B.2C.3D.4 2.=4x ,1-=3x 的解是0=2-x -2x 方程,3=2x ,1=-1x 的解是0=3-x 2-2x 因为方程 解析 所以以这两个方程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中的元素应为-1,2,3,共有3个元素.答案 C3.已知集合A 中只含有一个元素1,若|b |∈A ,则b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可知|b |=1,∴b =±1.答案 ±14.已知集合M 有两个元素3和a +1,且4∈M ,求实数a 的值.解 ∵M 中有两个元素,3和a +1,且4∈M ,∴4=a +1,解得a =3.即实数a 的值为3.基 础 过 关1.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中国著名的科学家B.感动中国2016十大人物C.高速公路上接近限速速度行驶的车辆D.中国最美的乡村解析 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 ,C ,D 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 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答案 B) (的取值可以是x 则实数,中含有两个元素A 组成一个集合|x 2|,2x 由2. A.0B.-2C.8D.2 解析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x 的取值可以是8.答案 C3.下列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有( ).Z ∉42⑤;R ∉2+④2;Q ∈12③;*N ∈2②;N ∈1① A.1B.2C.3D.4 解析 ∵1是自然数,∴1∈N ,故①正确; 不正确;②故,*N ∉2∴,不是正整数2∵ 正确;③故,Q ∈12∴,是有理数12∵ 不正确;④所以,R ∈2+2∴,是实数2+2∵ .不正确⑤故,Z ∈42∴,是整数2=42∵ 答案 B________.=b +a 则,b ,a 中的元素是A 若集合,相等A 的解集与集合0=4-x 3-2x 方程4. ,4和1的两根分别是-0=3-x 3-2x 方程 解析 由题意可知,a +b =3.答案 35.(2016·成都高一检测)已知集合P 中元素x 满足:x ∈N ,且2<x <a ,又集合P 中恰有三个元素,则整数a=________.解析 因为x ∈N ,且2<x <a .又集合P 中恰有三个元素,结合数轴a =6.答案 6.x 2-2x ,x ,3中含有三个元素A 设集合6. (1)求实数x 应满足的条件;(2)若-2∈A ,求实数x .解 (1)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得 ,≠3x 2-2x ,x ≠x 2-2x 且3≠x 解得x ≠-1且x ≠0且x ≠3.2.=-x 2-2x 或2=-x 则,A 2∈若-(2) ,1-1≥-21)-x (=x 2-2x 由于 ,2-≠x 2-2x 则 所以x =-2.7.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P 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P +Q中的元素是a +b ,其中a ∈P ,b ∈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 解 因为当a =0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1,2,6;当a =2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3,4,8; 当a =5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6,7,11.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P +Q 中元素为1,2,3,4,6,7,8,11共8个..的值a 求实数,A 3∈且-,组成的12,a 5+2a 2,2-a 是由三个元素A 已知集合8. ,a 5+2a 2=3或-2-a =3-,∴A 3∈-∵ 解 .32=-a 或1=-a ∴ ,3=-a 5+2a 2,3=-2-a ,时1=-a 当 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符合题意,3=-a 5+2a 2,72=-2-a ,时32=-a 当 .32=-a ,综上可知 能 力 提 升)(的取值可以是a 则实数,个元素3中含有A ,A 组成一个集合4,a -2,2a 由9. A.1B.-2C.6D.2 .正确C ,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互不相等4,a -2,2a 即,个元素3中含有A 因 解析 答案 C10.集合A 中的元素为全部小于1的数,则有( )A.3∈AB.1∈AC.0∈AD.-3∉A 解析 由于集合A 中的元素为全部小于1的数,故3∉A ,1∉A ,0∈A ,-3∈A ,故只有C 正确.答案 CQ与集合P 若集合,2a ,1含有两个元素Q 集合,2,1中含有两个元素P 若集合)金华高一检测2016·11.(相等,则a =________.,Q =P 又,2a ,1含有两个元素Q ;集合2,1中含有两元素P ∵ 解析 ≠±1.a 且2±=a 解之得,1≠2a 且,2=2a ∴ 2± 答案 12.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2,4,6,若a ∈A ,且6-a ∈A ,那么a 为________.解析 若a =2,则6-2=4∈A ;若a =4,则6-4=2∈A ;若a =6,则6-6=0∉A .答案 2或4.的值k 试求实数,只有一个元素A 的根组成的集合0=16+x 8-2kx 已知由方程13. 解 当k =0时,原方程变为-8x +16=0,所以x =2,此时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2.实根,只有一个0=16+x 8-2kx 要使一元二次方程,时≠0k 当 需Δ=64-64k =0,即k =1.4.中只有一个元素A 集合,4=2x =1x 此时方程的解为 综上可知k =0或1.探 究 创 新≠1).a (A ∈11-a则,A ∈a 条件:若且满足,为实数集A 设14. 求证:(1)若2∈A ,则A 中必有另外两个元素;(2)集合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A ∈11-a则,A ∈a 若(1) 证明 .A 1∈=-11-2所以,A 2∈又因为 .A ∈12=11-(-1)所以,A 1∈因为- .A 2∈=11-12所以,A ∈12因为 .12,1分别为-,中必有另外两个元素A 所以 ,11-a=a 则,为单元素集A 若(2) .而方程无解,0=1+a -2a 即 ,11-a≠a 所以 所以A 不可能为单元素集.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目标定位 1.理解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2.通过实例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自 主 预 习1.列举法.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并用花括号,来出一一列举把集合的元素 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和元素的无(2);}n a ,…,2a ,1a {其一般形式为,分隔开,”“元素间用(1)温馨提示:序性. 2.描述法(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在竖,再画一条竖线,范围)或变化(取值及一般符号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2).公共特征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线后写出这个 即 时 自 测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实数集可以写成{实数},也可以写成{实数集}或{全体实数}.( )(2)集合{x |x >3}与集合{t |t >3}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A ={(1,2),(0,3)}中共有4个元素.( )提示 (1)不能,因为花括号“{}”表示“所有、全部”的意思.(2)虽然两个集合的代表元素的符号(字母)不同,但实质上它们均表示大于3的所有实数,故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A 是由坐标平面上的点构成的集合,A 中只有2个元素.答案 (1)× (2)√ (3)×2.已知A ={x |3-3x >0},则有( )A.3∈AB.1∈AC.0∈AD.-1∉A 解析 A ={x |3-3x >0}={x |x <1},所以0∈A .答案 C)(为0}=1+x 2-2x |x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3. A.{1,1}B.{1} 1}=x C.{0}=1+x 2-2x {.D {1}.的解集为0=1+x 2-2x 故方程,1=2x =1x 所以,0=21)-x (可化简为0=1+x 2-2x 方程 解析 答案 B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y )|________}.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点满足横、纵坐标都大于0,即x >0,y >0,故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y )|x >0,y >0}.答案 x >0,y >0类型一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36与60的公约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 -4)2(x -2)=0的根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y =x -1与y =-23x +43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解 (1)36与60的公约数有1,2,3,4,6,12,所求集合为{1,2,3,4,6,12}; (2)方程(x -4)2(x -2)=0的根是4,2,所求集合为{4,2};(3)方程组⎩⎪⎨⎪⎧x -y =1,2x +3y =4的解是⎩⎪⎨⎪⎧x =75,y =25,所求集合为⎩⎨⎧⎭⎬⎫⎝ ⎛⎭⎪⎫75,25.规律方法 1.本例(2)在求解中易出现{4,4,2}的错误表示;本例(3)在求解时易出现⎩⎨⎧⎭⎬⎫75,25的错误.2.用列举法书写集合时,先应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如本例(3)是点集{(x ,y )},而非数集{x ,y }. 【训练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正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 (x 2-1)=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直线y =x 与y =2x -1的交点组成的集合.解 (1)小于10的正偶数有2,4,6,8,所求集合为{2,4,6,8}.(2)方程x (x 2-1)=0的根为0,±1,所求集合为{0,-1,1}.(3)方程组⎩⎪⎨⎪⎧y =x ,y =2x -1的解是⎩⎪⎨⎪⎧x =1,y =1,所求集合为{(1,1)}.类型二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使y =1x2+x -6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2)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上所有点的集合; (3)方程x 2+(m +2)x +m +1=0(m ∈Z )的解集. 解 (1)要使y =1x2+x -6有意义,则x 2+x -6≠0,即x ≠2且x ≠-3,故可写成{x ∈R |x ≠2且x ≠-3}.(2)易知集合可写成{(x ,y )|y =ax 2+bx +c ,a ≠0,x ∈R }. (3)易知集合可写成{x |x 2+(m +2)x +m +1=0,m ∈Z ,x ∈R }.规律方法 1.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两个步骤:①写出代表元素,明确代表元素含义,注意区别数集与点集.②明确元素的特征,并将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公共特征写在竖线的后面.2.描述法表示集合,注意三点:①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花括号内.例如,{x ∈Z |x =2k ,k ∈Z };②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③在通常情况下,集合中竖线左侧元素的所属范围务必说明,如果省略不写,则默认x ∈R .【训练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满足不等式3x +2>2x +1的实数x 组成的集合; (2)坐标平面上第一、三象限内点的集合; (3)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解 (1){x |3x +2>2x +1}={x |x >-1}. (2){(x ,y )|xy >0,且x ,y ∈R }. (3){x |x =2k -1,k ∈N *}.类型三 集合表示方法的应用(互动探究)【例3】已知f (x )=x 2-ax +b (a ,b ∈R ),A ={x ∈R |f (x )-x =0},B ={x ∈R |f (x )-ax =0},若A ={1,-3},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 [思路探究]探究点一 如何利用条件首先确定函数f (x )的解析式?提示 根据A ={1,-3},进而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f (x )-x =0中的a ,b . 探究点二 怎样用列举法表示出集合B?提示 解出方程f (x )-ax =0的实根,确定集合B .解 ∵f (x )-x =0,即x 2-(a +1)x +b =0,又集合A ={1,-3},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3)=a +1,1×(-3)=b. 所以⎩⎪⎨⎪⎧a =-3,b =-3,所以f (x )=x 2+3x -3.f (x )-ax =0,亦即x 2+6x -3=0,解得x =-3±23.因此B ={x |x 2+6x -3=0}={-3-23,-3+23}.规律方法 1.(1)已知集合是用列举法给出的,整体把握元素的共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若已知集合是用描述法给出的,读懂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其属性是解题的关键.2.对于一些已知某个集合(此集合中涉及方程)中的元素(或元素个数),求参数的问题,常把此集合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解的问题,但必要时要注意讨论.【训练3】 已知集合A ={x ∈R |ax 2-3x +2=0},若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求实数a 取值范围的集合. 解 若A 中有两个元素,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3x +2=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所以⎩⎪⎨⎪⎧Δ=(-3)2-8a>0,a≠0,解得a <98,且a ≠0.因此实数a 取值范围的集合为⎩⎨⎧⎭⎬⎫a ⎪⎪⎪a<98,且a≠0.[课堂小结] 1.表示集合的要求:(1)根据要表示的集合元素的特点,选择适当方法表示集合,一般要符合最简原则.(2)一般情况下,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不宜用列举法表示,描述法既可以表示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也可以表示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 2.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有序实数对(点)、还是集合或其他形式. (2)元素具有怎样的属性.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而不能被表面的字母形式所迷惑.1.集合{x |-3≤x ≤3,x ∈N }用列举法表示应是( )A.{1,2,3}B.{0,1,2,3}C.{-2,-1,0,1,2}D.{-3,-2,-1,0,1,2,3}解析 由-3≤x ≤3,x ∈N ,∴x =0,1,2,3,则B ={0,1,2,3}.答案 B2.集合{(x ,y )|y =2x +3}表示( )A.方程y =2x +3B.点(x ,y )C.函数y =2x +3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D.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解析 集合{(x ,y )|y =2x +3}的代表元素是(x ,y ),x ,y 满足的关系式为y =2x +3,因此集合表示的是满足关系式y =2x -1的点组成的集合.答案 C3.设A ={4,a },B ={2,ab },若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则a +b =________.解析由于{4,a}={2,ab},所以a=2且ab=4,从而a=2,且b=2,所以a+b=4.答案44.用适当的方法表法下列集合:(1)已知集合P={x|x=2n,0≤n≤2,且n∈N};(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解(1)用列举法表示为P={0,2,4}.(2)可用列举法表示为{6,9,12};也可用描述法表示为{x|x=3n,4<x<15,且n∈N}.基 础 过 关)(的解集是⎩⎪⎨⎪⎧x +y =2,x -2y =-1方程组.1A.{x =1,y =1}B.{1}C.{(1,1)}D.(1,1) 解析 方程组的解集中元素应是有序数对形式,排除A ,B ,而D 不是集合的形式,排除D.答案 C2.下列各组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M ={(3,2)},N ={(2,3)}B.M ={3,2},N ={2,3}C.M ={(x ,y )|x +y =1},N ={y |x +y =1}D.M ={(3,2)},N ={3,2}解析 A 中集合M ,N 表示的都是点集,而(3,2)与(2,3)是两不同的点,所以表示不同的集合;B 中根据两集合相等的定义知表示同一集合;C 中集合M 表示直线x +y =1上的点,而集合N 表示直线x +y =1上点的纵坐标,所以是不同集合;D 中的集合M 表示点集,N 表示数集,所以是不同集合.答案 B3.由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组成的集合是( )A.{x |-3<x <11,x ∈Q }B.{x |-3<x <11,x ∈R }C.{x |-3<x <11,x =2k ,k ∈N }D.{x |-3<x <11,x =2k ,k ∈Z }解析 {x |x =2k ,k ∈Z }表示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由-3<x <11及x =2k ,k ∈Z ,可限定集合中元素.答案 D4.点(2,11)与集合{(x ,y )|y =x +9}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解析 ∵11=2+9,∴(2,11)∈{(x ,y )|y =x +9}. 答案 (2,11)∈{(x ,y )|y =x +9}5.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________. ④{1};1}=x ③{;0}=21)-y |(y ②{;1}=x |x {① 所以,组成的集合1=x 表示由方程}1=x {而集合,{1}=0}=21)-y |(y {=1}=x |x {由集合的含义知 解析答案为③. 答案 ③6.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0=3)-x 2-2x (x 由方程(1) (2)大于2且小于6的有理数;(3)由直线y =-x +4上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自然数的点组成的集合.0}.=3)-x 2-2x (x |x {用描述法表示为(1) 解 (2)由于大于2且小于6的有理数有无数个,故可以用描述法表示该集合为{x ∈Q |2<x <6}.(3)用描述法表示该集合为{(x ,y )|y =-x +4,x ∈N ,y ∈N }. }.Z ∈x 且,≤1x 1≤-,2x =y |)y ,x {(=A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7. 解 由-1≤x ≤1且x ∈Z ,得x =-1,0,1,当x =-1时,y =1, 当x =0时,y =0, 当x =1时,y =1,∴A ={(-1,1),(0,0),(1,1)}.8.设集合A ={x |x =2k ,k ∈Z },B ={x |x =2k +1,k ∈Z },若a ∈A ,b ∈B ,试判断a +b 与集合A ,B 的关系.1.+)2k +1k 2(=b +a 所以,)Z ∈2k 1(+2k 2=b 则,B ∈b ;)Z ∈1k (1k 2=a 则,A ∈a 因为 解 ,为偶数)2k +1k 2(为整数,2k +1k 又 .A ∉b +a 且B ∈b +a 所以,必为奇数1+)2k +1k 2(故 能 力 提 升9.集合A ={(x ,y )|x +y ≤1,x ∈N ,y ∈N }中元素的个数是( )A.1B.2C.3D.4解析 ∵x ∈N ,y ∈N ,且x +y ≤1,∴当x =0时,y =0或1;当x =1时,y =0.故A ={(0,0),(0,1),(1,0)}.答案 C10.(2016·德州高一检测)用描述法表示图中所示阴影部分的点(包括边界上的点)的坐标的集合是( )A.{-2≤x ≤0且-2≤y ≤0}B.{(x ,y )|-2≤x ≤0且-2≤y ≤0}C.{(x ,y )|-2≤x ≤0且-2≤y <0}D.{(x ,y )|-2≤x <0或-2≤y ≤0}解析 由阴影知,-2≤x ≤0且-2≤y ≤0,∴集合{(x ,y )|-2≤x ≤0,且-2≤y ≤0}表示阴影部分点的集合. 答案 B11.已知集合A ={(x ,y )|y =2x +1},B ={(x ,y )|y =x +3},a ∈A ,且a ∈B ,则a 为________.解析 集合A ,B 都表示直线上点的集合,a ∈A 表示a 是直线y =2x +1上的点,a ∈B 表示a 是直线y =x +3上的点,所以a 是直线y =2x +1与y =x +3的交点,即a 为(2,5).答案 (2,5)1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2)-x (21)-x (方程③;1},2,{3或3},2,{1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3,2,1由②表示同一集合;{0}与0①=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④集合{x |2<x <5}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解析 对于①,0表示元素与{0}不同,对于③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不正确,对于④无法用列举法表示,只有②满足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是正确的.答案 ②1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0≠b ,≠0a (|b|b+|a|a 式子(2) 解 (1)满足条件的数有3,5,7,所以所求集合为:{3,5,7}.(2)∵a ≠0,b ≠0,∴a 与b 可能同号也可能异号,故;2=|b|b+|a|a ,时>0b ,>0a 当① ;2=-|b|b+|a|a ,时<0b ,<0a 当② ③当a >0,b <0或a <0,b >0时,|a|a2}.,0,2-{故所有的值组成的集合为0.=|b|b +探 究 创 新14.(2014·福建高考改编)若集合{a ,b ,c ,d }={1,2,3,4},且下列四个关系:①a =1;②b ≠1;③c =2;④d ≠4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试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a ,b ,c ,d ).解 若只有①对,即a =1,则b ≠1不正确,所以b =1,与集合元素互异性矛盾,不符合题意.若只有②对,则有序数组为(3,2,1,4),(2,3,1,4);若只有③对,则有序数组为(3,1,2,4);若只有④对,则有序数组为(2,1,4,3),(3,1,4,2),(4,1,3,2).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目标定位 1.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会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判断集合间的关系.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并会应用.自 主 预 习1.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类别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表示子集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就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A ⊆B 或B ⊇A 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A B 和B A 么区别:“∈”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集合相等若A ⊆B 且B ⊆A ,则集合A =B . 3.空集(1)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2)空集用符号表示为:∅. (3)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温馨提示:0不是一个集合,而是一个元素,而{0},∅,{∅}都为集合,其中{0}是包含一个元素0的集合,∅为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为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 4.子集的有关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即 时 自 测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2)集合{0,1}的子集是{0},{1},{0,1}.( )(3)已知A =B ,A ={1,2,3},B ={x ,y ,3},则x =1,y =2.( )(4)对于集合A ,B ,C ,由A ⊆B ,B ⊆C ,可得A ⊆C .( )提示 (1)错,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错,∅也是集合{0,1}的子集. (3)错,x =1,y =2或x =2,y =1. (4)对,由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得. 答案 (1)× (2)× (3)× (4)√2.集合{1,2}的真子集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解析 集合{1,2}的真子集有∅,{1},{2}共3个.答案 B3.设集合M ={x |x >-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0}⊆MB.{0}∈MC.∅∈MD.0⊆M 解析 选项B 、C 中均是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错误;选项D 中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错误.答案 A4.已知集合A ={2,9},集合B ={1-m ,9},且A =B ,则实数m =________.解析 因为A =B ,所以1-m =2,所以m =-1.答案 -1类型一 有限集合的子集问题【例1】 已知集合A ={(x ,y )|x +y =2,x ,y ∈N },试写出A 的所有子集.解 ∵A ={(x ,y )|x +y =2,x ,y ∈N },∴A ={(0,2),(1,1),(2,0)}.∴A 的子集有:∅,{(0,2)},{(1,1)},{(2,0)},{(0,2),(1,1)},{(0,2),(2,0)},{(1,1),(2,0)},{(0,2),(1,1),(2,0)}.规律方法 1.本题在求解中,常因没把握住集合A 的含义而把集合A 表达为{0,1,2},究其原因是没有看清集合A 的代表元素为点集,而非数集.2.(1)写一个集合的子集时,常按不含元素,含1个元素,含2个元素……依次类推,按规律书写.(2)一般.个2-n 2非空真子集有,个1-n 2真子集有,个n 2有则其子集,个元素n 中有A 若集合,地【训练1】 已知集合A ={1,2},B ={x |x A },求集合B .解 由题意可知,集合B 的元素是集合A 的所有真子集,故B ={∅,{1},{2}}.类型二 集合间关系的判断【例2】 (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0∈{0};②∅{0};③{0,1}{(0,1)};④{(a ,b )}={(b ,a )} A.1B.2C.3D.4 )(等于a -b 则,⎩⎨⎧⎭⎬⎫0,b a ,b =}a ,b +a ,{1集合,R ∈b ,a 设(2) A.1B.-1C.2D.-2 解析 (1)对于①,集合{0}中含有1个元素0,所以0∈{0}正确;对于②,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所以∅{0}正确;对于③,{0,1}是数集,{(0,1)}是点集,所以③错误;对于④,{(a ,b )}与{(b ,a )}是不同的点集,所以④错误.C.故选2.=a -b 故1.=-a ,1=b 所以,1=-b a所以,0=b +a 所以,≠0a 因为(2) 答案 (1)B (2)C规律方法 (1)集合间关系的判断有两种方法:(1)用定义判断:①判断一个集合A 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另一集合B ,若是,则A ⊆B ,否则A 不是B 的子集;②判断另一个集合B 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第一个集合A ,若是,则B ⊆A ,否则B 不是A 的子集;③若既有A ⊆B ,又有B ⊆A ,则A =B .(2)数形结合判断:对于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可在数轴上标出集合的元素,直观地进行判断,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的关系B 和A 试判断集合,7>0}+x |2x {=B ,0}=6-x +2x |x {=A 集合 】2训练【 .⎩⎨⎧x ⎪⎪⎪⎭⎬⎫x>-72=B ,2},3-{=A 解 ,B ⊆A ,∴B ∈2,B 3∈-,∴72-2>,72-3>-∵ 又0∈B ,但0∉A ,∴A B .类型三 由集合间关系求参数问题(互动探究)【例3】已知集合A ={x |-2≤x ≤5},B ={x |m -6≤x ≤2m -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B 是否满足B 集合,A ⊆B 探究点一 提示 不能,因为集合B 中的元素不确定,有B =∅和B ≠∅两种情况.应满足什么条件?m ,A ⊆B ,∅≠B 若 探究点二 ⎩⎪⎨⎪⎧-2≤m-6,m -6≤2m-1,2m -1≤5,应满足m ,根据子集定义 提示 解 (1)B =∅时,有m -6>2m -1,则m <-5,此时B ⊆A 成立..∅不等式组解集为⎩⎪⎨⎪⎧m≥4,m≥-5,m≤3.⇔⎩⎪⎨⎪⎧-2≤m-6,m -6≤2m-1,2m -1≤5此时满足,A ⊆B ,时∅≠B 当(2) 由(1)(2)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m <-5}.规律方法 1.(1)分析集合间的关系时,首先要分析、简化每个集合;(2)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误.2.涉及字母参数的集合关系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迁移探究1】 (变换条件) 本例中若将“B ⊆A ”改为“A ⊆B ”,其他条件不变,求m 的取值范围.⎩⎪⎨⎪⎧2m -1>m -6,m -6≤-2,2m -1≥5,所以,题设条件B ⊆A 由 解 ≤4}.m |3≤m {的取值范围是m 所以≤4.m 3≤故⎩⎪⎨⎪⎧m>-5,m≤4,m≥3,解得 【迁移探究2】(变换条件) 本例中若将“A ={x |-2≤x ≤5}”改为“A ={x |x <2或x >5}”,其余条件不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当B =∅时,m -6>2m -1, 则m <-5,此时满足条件B ⊆A .(2)当B ≠∅时,B ⊆A ,⎩⎪⎨⎪⎧m -6≤2m-1,m -6>5.或⎩⎪⎨⎪⎧m -6≤2m-1,2m -1<-2则,知(2),(1)综合>11.m 或12-<m 5≤解之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