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计划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计划

2021年高考复习备考即将拉开序幕,为保质保量完成我校2021届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全面提升我校2021年高考语文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依据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及考纲精神,对照2020年全国卷三套语文试题,按照学校要求,在专家理论的指引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确定2021年语文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第一,效率至上。

在复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遵循“突出双基、注重能力,有序积累、分类突破,狠抓落实、提高素养”的原则,抓强化训练这条主线,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二、复习备考思路1.认真进行高考备考的专题研究,在课堂教学、复习策略、应试技能、资料整合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组内互研、校际交流、高考研讨等形式不断提升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及教科研水平,全力夺取高考语文好成绩,为提升总分多做贡献。

2、狠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定期研究、不断提高知识技能指导课、试卷练习讲评课、习题作业辅导课、小组合作探究课等多种课型的质量。

语文成绩的提升主要靠课堂。

3、抓好“目标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有目标、分阶段,定导师、定学生,定时间、定地点,有记录、有检查,确保目标学生的顺利上线。

4.在专家的指引下,认真学习研究2020年年课标卷的三套试题,结合对2015——2020年课标卷试题的分类研究,构建既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又切合国家高考的标准与要求,科学合理的复习资料体系。

5、进一步强化达标意识,增强协作精神,落实专题检测、模考、联考等考查的成绩统计、跟踪分析,引导学生养成及时总结、自觉纠错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考技考能。

三、备考计划安排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一)第一轮(2020年.8月—2021.1月底)重在全面梳理高考知识,夯实基础。

【时间与任务】1. 2020年.8月——2021.1月底,含调整磨合与巩固提升阶段,除去考试约22周,126课时。

含4次月考,17次专题检测,复课前的零诊和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考试。

精心安排、编制月考、专题检测试题。

2.高三“零诊”考试,可视其为高三前测;这次考试很重要,是高考复习的前奏。

也是检测学情,制定复课的对策依据。

3.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年级召开的学生会,强调学生要摆脱片面单纯依靠老师的被动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并善于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分享;对希望生要主动联系家长,要求家长要理解并支持老师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4. 教师要扬弃对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的简单化理解——单纯爬《高考调研》,通过引领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基础的同时,逐步渗透高三复习综合性和注重能力提升的根本特点。

5. 依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过往的经验,合理地穿插安排复习的各项内容和所需的时间。

【正规课时内的任务安排】(早读、周测等“自留地”另行安排)1.2020年年7月—9月15日,约6周,42课时。

语言运用(一,含专题1、2)《高考调研》专题1:正确使用熟语(成语)(1)调动积累,全面把握成语的意义(本义、比喻义、语境义)。

(2)词不离句,强化语境意识;依据词义,从语法或语义的角度对成语、俗语在语境中使用的正误做出判断。

【要求与方法】(1)教师精心备课,可利用《高考调研》上好成语知识的指导课。

(2)参照近五年高考真题,上好成语知识的迁移训练课课。

(3)做好成语积累,尤其是易混成语,教师重点示范讲解区别,教师分配任务,学生分小组做好积累,全班资源共享。

《高考调研》专题2:辨析并修改病句(1)识名目,分细类(结构类和语义类语病)。

(2)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收集各类语病的典型病例(建立病句档案)。

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典型病例中的应用性、方法性的语言知识。

【要求与方法】(1)教师精心备课,可利用《高考调研》上好病句分类的引导课。

(2)老师精选(也可编制)涵盖六种病句的50道高考病句真题(200个选项),把学生分为六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负责一种病句典型病例的筛选,然后各组交替审阅评议,最终成果全班分享。

装订成册的病句档案人手一册,高三一年中跟随学生,并且滚雪球式的不断完善。

语言运用(二,含专题3—8)《高考调研》专题3;语言表达连贯(选择题)《高考调研》专题4;句子补充《高考调研》专题5:图文、表文转换《高考调研》专题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高考调研》专题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高考调研》专题8: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要求与方法】(1)教师精心备课,可利用《高考调研》上好前述语言运用技巧的引导课。

(2)充分利用高考真题,上好前述语言运用技巧的迁移训练课。

(3)结合训练实践,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运用、总结应用性语言操作技能: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句子内部的编排技能,句子之间联系的技能等。

9月18日—9月30日,约2周,12课时。

写作(1)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五种基本表达方式的片断写作训练。

【要求与方法】①教师精心备课,每堂课练一种方式。

教师10分钟讲清楚目标方式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然后给出精心准备的两个话题写片段(20分钟),然后小组评议,全班分享。

②堂上布置4次限时完成的片段写作训练,用一种、二种、三种的表达方式杂然处置。

(2)以高中教材为主体的读写一体化积累写作素材的训练。

【要求与方法】①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在高中教材中自选20篇喜爱的课文,每篇重读后写5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内容、形式自定。

②教师收阅后,大众篇目集体讲评,小众篇目个别讲评;讲评重在思想认识水平提升和语言表达准确顺畅。

③堂上限定时间、数量的读写一体训练和堂下自主安排的读写一体训练相结合。

20篇读书札记统一用纸,装订成册。

(3)把有准备的素材与高考作文题的任务指令合理对接的训练。

(构思和立意)【要求与方法】①教师精心准备5个作文题,堂上限定时间完成。

②每个作文题的任务指令要尽量和重读经典课文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③训练重点是构思立意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重在讲评与修改。

【注】为避免连续几天都是写作实践的训练,上述三个训练项目中的写文练习可适当穿插安排。

10月1日—11月30日,约8周,48课时。

《高考调研》专题9:文言文阅读(回归课本,突出知识清单的归纳总结)(1)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和意动)。

(2)虚词:梳理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常见用法。

(3)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文言文训练文本,筛选整理200条古代文化常识。

【要求与方法】(1)以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加上教师精选的高中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总共不宜少于50篇),作为第一轮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材料。

所有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均要求做到“四知道、一了解”,即:知道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字号、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的表达技巧。

(2)教师利用《高考调研》精心备课,上好基础知识梳理的导引课,为学生自主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引好路、做出样板。

(3)教师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各项文言基础知识。

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互教互帮互相检查,上好自主实践作业课(堂上堂下结合)。

(4)教师要总体调控,及时帮扶。

利用展示墙展示小组的思维导图。

2.《高考调研》专题10:古代诗歌阅读基础知识(一)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分类积累复习:1.送别类2.思乡类3.愁苦类4.节操类5.闲适类6.战事类(二)古诗中常见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积累复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白描,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象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通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拈连、移就、互文、顶真、引用、叠词、倒装、省略等。

【要求与方法】(1)以考纲规定的古诗背诵篇目加上教师精选的高中教材中古诗篇目(总共不宜少于100首),作为第一轮古诗鉴赏基础知识复习的基本材料。

所有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均要求做到“四知道、一了解”,即:知道诗歌的题目(包括词牌)、作者姓名字号、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主要的表达技巧。

要求学生积累成册,以备以后的备考之需。

(2)教师利用《高考调研》精心备课,上好古诗鉴赏基础知识梳理的导引课,讲清楚各类意象和各种技巧的特点与作用,为学生自主积累古诗基础知识引好路、做出样板。

(3)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语文实践手段积累各项古诗鉴赏基础知识。

学生所有的意象和技巧的积累实践都必须和整首诗歌的整体理解相结合,每类意象和每种技巧的积累不少于3首诗。

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互教互帮互相检查,上好自主实践作业课(堂上堂下结合)。

每类意象和每种技巧的积累以小组集体完成的方式呈现,经教师审定,组内、班内、全年级资源共享。

《高考调研》专题11:名句名篇默写(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完成高考规定的初高中64篇文章)3.12月1日—12月30日,约4周,24课时。

《高考调研》专题12: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要求与方法】①要下大气力强化“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阅读习惯,视其为解决一切阅读问题的基本前提,贯彻于高考复习中所有文本阅读的训练之中。

②冲破把筛选、比对信息作为唯一解题思路方法的束缚,树立“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的能力立意,引导学生掌握辨析相似的语言表述,其逻辑指向迥异;或表面差异很大的语言表述,其逻辑指向是同一的逻辑分析技能,适应以文本中刚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陌生问题的这种应用型能力考查方式。

③本专题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难题比较集中的所在,教师应早做准备,加强研究,在教学设计、思路方法上寻求突破,攻克难点。

《高考调研》专题15:传记类文本阅读能力训练《高考调研》专题16:新闻类文本阅读能力训练(非连续)【要求与方法】①讲清楚提高传记类考题难度的路径与方法。

②精研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指向与答案设置,总结其规律,依规在已有的各种高考真题中筛选、改编试题,为我所用。

③在教学、训练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实用类文本考题的能力立意:一级:能准确转述信息、能合理概括信息、能正确辨析信息间的联系。

二级:在理清思路、合理概括基础上整合分散的信息并提炼上位概念。

三级:在筛选整合信息基础上向内挖掘向外延伸,展开推论和探究。

4.2020年1月1日—1月14日,约2周,12课时。

文学类作品阅读鉴赏复习《高考调研》专题14 :中外小说阅读鉴赏训练《高考调研》专题15:各类散文阅读鉴赏训练【要求与方法】①教师精心备课,用课本中的典型篇目,诠释、解析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的三要素重点知识。

②精研全国卷小说、散文考查的题型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指向与答案设置,总结其规律,依规在已有的各种高考真题中筛选、改编试题,为我所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