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培养好孩子父亲家教方法(1):方法一:多陪孩子、对孩子笑、理解孩子年幼的孩子认为“只要爸爸天天和我在一起,给我吃好吃的,陪我玩,就是好爸爸”;大一点的孩子需要爸爸“抱我,亲我,对我笑,说喜欢我,爱我”;再大一些的孩子,特别是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爸爸“理解我,关心我的内心,顾及我的感受,支持我,相信我,尊重我”,这样才能满足孩子对爱的心理需求。
所以,爸爸们应该多陪孩子、多对孩子笑,学会理解孩子。
方法二:大声对孩子说:“孩子,爸爸爱你。
”真正爱孩子,就要学会向孩子表达,大声地对孩子说:“孩子,爸爸爱你。
”会使孩子感动不已。
虽然说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真切的,最简单的莫过于对孩子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我爱你”。
这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方法三:经常对孩子表示关切天冷了,问问孩子冷不冷,督促孩子添衣服;天热了,让孩子注意防暑,别热着了;白天孩子去上学的时候,让孩子注意安全;傍晚孩子放学回来,让孩子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
这些细微的关照都会温暖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琐事中体会到父爱。
方法四: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对孩子进行情感培养,让孩子提高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家长还要善于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并抓住时机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的沟通。
有时候,情感沟通并不需要靠语言,一个关爱的眼光,一个温暖的行为,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爱。
比如孩子心情不好,父亲轻轻抚摸孩子的肩膀,把孩子揽到怀里,孩子的烦恼就可能消除。
因为父亲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父亲是支持自己的。
父亲手记:沉默并不代表“不爱”,但那不是爱的最佳方式。
爱就是打开心扉,让它自由地流淌,让对方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
不要让孩子去猜想你是不是关爱他,而要让孩子时时感受到你的心意,这就需要你把“爱”说出来。
父亲家教方法(2):方法一:树立家教责任意识孩子是自己生的,那么就应该承担起养育的责任,不能把教育孩子、关爱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妻子。
很多爸爸之所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强烈的家教责任意识。
所以,爸爸们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努力在精神世界里给孩子关爱,而不能只充当提款机的角色。
方法二:经常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再忙,爸爸们都不能忽略了对孩子的爱,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只是需要你在他身边能经常地关注他、陪伴他、正确地引导他。
一句简短的鼓励,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有意思的故事,都能让孩子感到快乐。
与其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希望获得更多的成果,不如抽出一点工作的时间陪伴孩子、关爱孩子,这样获得的成果更大、更有长远意义。
方法三:和孩子一起游戏不要以为游戏只是孩子的事情。
与孩子一起“藏猫猫”,尽管孩子也许会摔跟头,但能破涕为笑。
尽管蒙着双眼的大人可能会撞到墙,却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大人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身体。
如果你定期带着孩子去海边、山林、公园旅游,一起划船并拍照,一起进行沙浴或采集树叶、蘑菇,一起玩扑克、下棋等,还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学习如果孩子要做作业,你也有工作要做,那么你不妨和孩子在一张桌子上学习,这样能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还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与孩子一边学习一边互相监督、提问,必定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你还可以适时地给孩子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使孩子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
方法五:与孩子一起干家务和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例如擦地板时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人包一间,看谁擦得又快又干净。
尽管这种劳动可能让孩子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其中的乐趣会使孩子忘记劳累,家庭和睦的气氛也会因此更加浓烈。
父亲手记:教育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身为爸爸,更应该积极主动地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关心孩子、教育孩子。
这样才不会导致孩子缺少父爱,才不会导致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出现问题。
父亲家教方法(3):方法一: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就需要和孩子有同一视角,这就需要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欢和爸爸去逛商场呢?因为孩子在超市里看到的都是一双双腿;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和爸爸一起坐公交车呢?因为以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全是别人的屁股。
所以,当孩子因为这类事情表现出不听话时,你不要急着批评孩子,而应该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同一视角高度,这样才能看清楚孩子眼中的世界。
方法二: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孩子的心情如果你懂得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不会和孩子发生认识上的冲突。
孩子不想吃药,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知道原因,因为药是苦的,那么你就不会强硬地逼迫孩子听话;孩子不想睡觉,想多玩一会儿,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知道原因,因为孩子贪玩,这是他们的天性,这样你就会允许孩子多玩一会儿。
只有当你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理解孩子是怎样看世界的。
方法三: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很多爸爸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不惜违背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特长班、兴趣班,孩子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所以他们即使不愿意学,也会强迫自己学。
但是他们学得并不快乐。
如果你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关于孩子的事情上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力,和孩子商量着做决定,那么会使孩子感到更民主,也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爸爸的尊重。
父亲手记: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和孩子产生许多默契和同感,你们之间也会因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样的父子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
父亲家教方法(4):方法一: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
因此,孩子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爸爸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孩子玩一些爸爸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爸爸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孩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解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你可以拿着玩具逗逗孩子,或做出诡异的表情逗孩子开心。
孩子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
因此,爸爸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孩子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方法二:和孩子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
如果爸爸每天能抽空和孩子一起玩玩耍,那么在玩耍的过程中就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引导和帮助,更好地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
但是有些爸爸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总喜欢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孩子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孩子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孩子“学”到“知识”而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
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其实爸爸应该和孩子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孩子玩什么你就跟着玩,这样你会很受孩子的欢迎。
方法三:不要违背孩子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
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看起来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孩子却乐此不彼。
因此,爸爸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兴趣,也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
方法四:充当孩子的游戏助手当孩子游戏的时候,他们可能提出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
这时,爸爸不要不理不睬,而应尽量帮助孩子。
比如,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孩子开动脑筋去游戏。
当然,给孩子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
比如,孩子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爸爸要给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
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孩子确实无能为力时,再给孩子一些帮助。
这样可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方法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让孩子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有助于孩子理解社会行为规则。
比如,孩子玩完了,应该引导他收拾玩具,并物归原处;让孩子控制好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孩子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父亲手记:玩儿是孩子的天性,爸爸每天和孩子玩10分钟,能够使孩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天性,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获得快乐,在玩中不断成长。
同时,爸爸也能在和孩子一起玩时获得快乐的体验。
父亲家教方法:方法一:赞扬孩子新奇的玩法当你发现孩子发明了新奇的玩法时,应该给孩子赞赏。
这会让孩子因自己的创新而自豪,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孩子会玩得更有创造性。
这是孩子玩耍能力的一种体现。
方法二:爸爸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玩耍孩子的玩耍是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本能”,爸爸们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无意识的玩耍,多让孩子们听音乐、学习画画、听讲故事、模仿动物叫、学唱歌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的大脑活动量得到增加,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提高,大脑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开发。
方法三:对孩子玩耍过程中的“不轨”行为要理解在玩耍中,孩子必定会出现某些“不轨”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爸爸们千万不要严厉训斥孩子,更不要对孩子动武、体罚。
而应该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和颜悦色、耐心的开导,并以表扬为主。
方法四:陪孩子一起发明新的玩法当你有空陪孩子玩耍的时候,不要局限于以往的玩法,要和孩子一起创新玩法。
最主要的是你要引导孩子,激励孩子积极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的玩法。
比如,把椅子当船,把扫把当浆,和孩子一起感受划船的欢快。
父亲手记:爸爸要对孩子的玩耍能力表示肯定和赏识,让孩子知道你为他独特的玩法而高兴,这样,他才会不断创新玩法,自由自在地玩,从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不断进步。
父亲家教方法(5):方法一:不要指责孩子,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成人主义的爸爸往往喜欢挑剔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的不足,对孩子要求过高。
他们认为孩子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也不行,不懂得尊重孩子,这样就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
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你少给孩子一点指责,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
方法二:不强求孩子像成人一样思考问题“成人主义”的爸爸往往要求孩子能够像成人一样思考、理解和行动,他们往往问孩子:“你怎么老是这样?你为什么不……”“你能不能……”“你应该知道……”“我告诉你这么多次了……”“你为什么老是这么孩子气?”“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他们已经忘了自己当年也是孩子。
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严重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产生敌对情绪。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那么就必须放弃不切实际的成人主义。
方法三:学会征询孩子的意见扔掉成人主义的最好表现就是尊重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试着征询孩子的意见和看法,比如经常对孩子说:“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