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 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 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00031《心理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如果球滚向左边,则绿灯亮","现在球滚向左边了","所以,绿灯亮了"。

这样的推理是()A:三段论推理B:线性推理C:条件推理D:归纳推理2. 儿童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能力是()A:9~12 个月B:18~24 个月C:3~4 岁D:7 岁前3. 心理健康运动正式兴起的标志是 190 8 年 3 月()的《自觉之心》的出版。

A:比尔斯B:威廉·詹姆斯C:汉斯·薛利D:霍曼斯4. 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是()A:焦虑B:人际关系C:挫折D:学业失败5. 婴儿一出生就需要周围环境为其提供温暖、舒适、食物和安全以保证其健康成长。

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看,这是一种()A:本能需要B:交往需要C:合群需要D:自我肯定的需要6. 冯特的心理学被称为()A:构造主义心理B:机能主义心理C:行为主义心理D:精神分析学派7. 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失眠称之为()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8. 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A:动机作用B:调控功能C:健康功能D:信号功能9. 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就是指心理测验技术指标中的()A:信度B:效度C:常模D:区分度10.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

这说明成就动机具有()特征。

A:坚定信念B:正确的归因方式C:遗传性D:挑战性与创造性1 1. 45~65 岁这一时期通常被认为是()A:青年期B:壮年期C:中年期D:老年期12. 不属于压力下的心理反应是()A:注意力集中B:思维敏捷C:精神振奋D:心率加快13. 表示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的身体语言或动作是()A:搓手B:拍脑袋C:耸肩D:触摸1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5. 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视觉B:嗅觉C:听觉D:渴16. 斯皮尔曼在 20 世纪初最早对智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A:智力二因素说B:智力多因素论C:多元智力理论D:智力结构论17. 我们正在教室内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即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他的注意,这种注意属于()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意识18.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A:人的独特性B:无意识现象C:意识的结构D:意识的机能19. 同样是努力学习,有些孩子只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赏,而有些则是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有浓厚的兴趣,这说明动机具有()A:激活功能B:调节功能C:维持功能D:指向功能20.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这种认知方式叫()A:冲动型B:沉思型C:同时型D:系列型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 2 分)1. 信度2. 近因效应3. 最小可觉差4. 主观轮廓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3 0 分)1. 如何理解智力的个别差异?2.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3. 简述想象及其特征。

4.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5. 简述记忆的三存储模型。

6. 简述拮抗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2 小题任选1 题,2 题均答案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

第 3 小题必答,10 分。

共 18 分)1. 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2. 请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踏花归来马蹄香相传,宋代的图画书院经常对画师进行考核。

一次,主考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让画师作画,一时难住了许多画师。

画马蹄易如反掌,但关键是"香"如何画呢?一个个苦思冥索,毫无所得。

一位姓李的画师竟为此日不思食,夜不能寐。

此事被他聪明伶俐的小女儿知道了,她走到父亲画前思索了一阵,提起笔来在骏马的蹄旁添上两只栩栩如生的大蝴蝶。

李画师看后拍案叫绝,连夸女儿想得奇妙。

的确,女儿从蝶恋花想开去,画了两只追恋马蹄的蝴蝶,十分巧妙地传达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神韵。

无怪乎主考啧啧称赞:"好画!好画!"小女子奇妙的构思竟令众多画师自愧不如。

3.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论述题三道题选做两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参考答案:C2: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P294)3: 参考答案:A4: 参考答案:B5: 参考答案:A6: 参考答案:A7: 参考答案:B8: 参考答案:C9: 参考答案:A10: 参考答案:D11: 参考答案:C12: 参考答案:D13: 参考答案:C14: 参考答案:A15: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P43)内部感觉的信息来自身体内部,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如饥、渴、胃痛等。

16: 参考答案:A17: 参考答案:A18: 参考答案:B19: 参考答案:D20: 参考答案:C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参考答案: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

2: 参考答案: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 参考答案:是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4: 参考答案:是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参考答案:答:由于人们在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生长环境和所接受教育等方面都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等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智力的差异表现在:(1)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品质,它可以分解成许多基本成分,用单一的智商分数是不足以表明智力的特点的。

(3)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多数人是稳定发展,有些人表现出早熟,也有些人大器晚成。

(4)智力的团体差异,如性别之间的智力差异,还有不同职业、种族之间的智力差异。

2: 参考答案:答:人格形成的原因有:(1)生物遗传因素。

研究认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很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4)早期童年经验。

研究认为,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同时,早期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3: 参考答案:(P121~122)(1)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特征是:①新颖性;②形象性。

4: 参考答案:答: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问题的讨论中,历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强调内在的先天的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

事实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我们既要承认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不能盲目夸大它的作用,而忽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可见,个体先天的遗传素质仅仅为个体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只有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够使先天的素质得以正常发展。

先天的因素与后天的因素、遗传的因素与环境的因素是在相辅相成中发生作用的。

5: 参考答案:答:三存储模型是当前得到公认的记忆系统。

该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般情况下,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

如果这些信息被注意,它们则进入短时记忆。

同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需要保存,可以经过复述存入长时记忆。

6: 参考答案:为了解释颜色对比现象,黑林提出另一种颜色理论,称拮抗理论,也简称四色说。

他提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

每一对的两个要素如红与绿、黄与蓝,其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现是当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后,另一个就激活。

所以先看红色,后像就是绿色。

拮抗原理也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

如果产生两种颜色的光波相混合,结果出现灰色,即这两种颜色互补,或称为互补色。

互补色在色环上的位置基本相对,红与绿、黄与蓝是互补色。

根据拮抗原理,互补现象是由于两个互补色以相反方向刺激同一视觉单元,结果相互抵消而造成的。

这三对相互拮抗的活动已得到研究证明。

它们不是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神经通路中途的神经结细胞发生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案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

第3小题必答,10分。

共18分)1: 参考答案:答:智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毫无疑问,影响人的智力的因素很多。

一般而言,一方面智力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来自父母及家庭的遗传,另一方面,智力也受个人的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主要包括家庭的环境、结交的伙伴、学校教育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