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心理学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医学心理学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概述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3.1990年WHO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 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 健全”。
生理 社会
心理
道德
第一节 概述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 mental health) ,也称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 。意指一种良 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一)儿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迅速性
协调性
开放性
可逆性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二)儿童期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儿童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一、青少年期
是生长和发育的快速阶段, 生理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青年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一) 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一、青少年期 1.体态骤变,身高、体重、宽度迅速增 长; 2.机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 3.脑神经系统逐步完善,第二信号系统作 用显著提高; 4.性发育逐渐成熟,第二性征相继出现, 功能逐渐完善。
(一)幼儿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皮亚杰将2岁~7岁儿童的认知发展称为运 算前期。 认知特征:
自我中心
万物有灵论
符号功能
皮亚杰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二)幼儿期的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不健康的心理
疾病的发生。
器官功能失常
心理 应激 状态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
第一节 概述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五)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目的:为了加强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消除身心不 健康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维护的目标: 一般目标:即治疗心理疾病及处理适应不良行为,尽早发现疾病的
倾向,及时矫正或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青年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一) 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一、青少年期
二、青年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主要矛盾心理:
一、青少年期
1.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青年期
3.坦率与封闭的矛盾。
4.性意识与性道德的矛盾。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二)青少年期心理健康
二、青年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三)青年期的心理健康
一、青少年期
针对青年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实际谈 一谈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二、青年期
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 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 3.防止性的困扰。
第四节 中年期心理健康
中年期又称成年中期( 35岁~ 60岁) 处在生命的全盛时期
第一节 概述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学者提出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良好; (3)人际合谐; (4)适应环境; (5)人格完整。
是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心理条件 保持愉快,充满希望 乐于与人相处,有知已的朋友 积极处世,协调统一
不存在缺陷与偏差,清醒的自我意识,积极 进取的人生观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0~ 3岁
第一加速期
新生儿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0 ~ 3岁
第一加速期
1.无条件反射(70多种) 吸吮反射: 行走反射:6 ~ 10周 抓握反射:3 ~ 4月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0 ~ 3岁
第一加速期
2.感觉能力 视觉:20CM(表情丰富的 脸,女人的脸) 听觉:母亲 嗅觉:出生12小时有嗅觉。 臭味:紧闭双眼 香味:愉快满足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0 ~ 3岁
第一加速期
3.动作发展 头尾原则: 先头后尾; 近远原则:先近后远;
大小原则:先大动作后小动作。
(一)青年期的生理特点
一、青少年期二、青年期 Nhomakorabea1. 生长发育完全成熟; 2. 第二性征完成,已完全具 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3. 各项生理功能日渐成熟; 4. 身体素质的发展进入高峰; 5. 脑的形态与功能已趋成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二)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一、青少年期
1. 认知语言能力成熟; 2. 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 3. 意志发展迅速; 4. 人格逐渐成熟。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受怀孕母亲的影响很大
1. 母亲自身情况 年龄:最佳23、24 ~ 28、29 超龄:35唐氏综合征、难产、死胎 体重:超标准25%:影响胎儿 低于25%:营养不足,影响智力体格 身高:低于140cm,过小骨盆,影响发育。 孕史:4次以上:有危险,容易出现低能儿 和死胎。 2.孕期营养及保健 3.母亲的情绪 4.环境:饮食、药物、射线(胎教)
第一节 概述 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发展的基本观点
1.发展是毕生的; 2.发展是多维和多向的;
3.发展是成长与衰退的结合。
德国巴尔特斯-毕生发展观
第一节 概述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1.传统医学和世俗观念: “健康就是无病、无伤、 无残”。 2.1948年,WHO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 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 会上的完满状态”。
家 庭 教 育 方 式
是 孩 子 心 理 健 康 的 重 要 影 响 因 素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争斗; 在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伤害别人; 在支配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依赖; 在干涉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被动; 在娇宠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任性; 在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 在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癖; 在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 在淫乱中长大的孩子,他会心理变态; 在民主中长大的孩子,他领导能力强;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自信; 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他抱有正义感; 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耐心; 在赞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喜欢自己; 在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他会爱人如己。
高级目标:即保持并增进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
适应变动的环境,同时改善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以防 止或减少心理不健康的发生。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胎儿期
怀孕~出生
婴儿期
婴幼儿期 幼儿期 儿童期
0岁 ~ 1岁
1岁 ~ 3岁 3岁~ 6岁、7岁 6岁~ 12岁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6岁~12岁。这个时期正是小学阶 段,故也称为学龄期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一)儿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1.生殖系统接近成人;
2.脑发育完善; 3.智力发展最快-思维、感知、注意 等都进一步发展; 4.言语、情感、意志、能力和个性 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五节 老年期心理健康 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指60岁至死亡这段时期。
老龄: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人口老龄化:在社会人口的平均构成中,高龄者的比例相 对提高了,通常叫做人口老龄化。
中年前期 中年后期
35岁~ 50岁 50岁~ 60岁
体力心理状态开始呈下降趋势
第四节 中年期心理健康
一、中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功能逐渐减退
(二)心理功能继续发展
• 认知特点:晶体智力继续上升, 流体智力缓慢下降。 • 情意特点:情绪趋于稳定,较 青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四节 中年期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
2.增进母爱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如何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
3.保证充足的睡眠 4.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 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3岁~6、7岁
3岁幼儿脑 重已达成人的 四分之三,7岁 时已接近成人。
一、青少年期
二、青年期
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二)青少年期心理健康
一、青少年期
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保持情绪稳定;
二、青年期
3.预防性意识困扰;
4.消除心理代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
一、青少年期
二、青年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一般认为:
心理健康就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 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
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
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一节 概述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等人提出的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