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疗机构管理.ppt
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 ⑥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 • ⑦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药费用,
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 医疗机构除开展疾病诊疗外,还必须承担 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 基层卫生工作等任务。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不分类别、 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其设置必须 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医疗机构的设置规 划纳入当地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 总体规划。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 的人口、卫生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 分布状况,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
• ①设置申请书; • ②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 ③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 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向所在
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床位在100 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向省级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申请。
申请执业登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①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 ②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 • ③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④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
• 医疗机构可以下列名称作为识别名称:地名、单 位名称、个人姓名、医学学科名称、医学专业和 专科名称、诊疗科目名称和核准机关批准使用的 名称。
医疗机构的命名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 (一)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以前条所列的名称为限; • (二)前条所列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可以合并使用; • (三)名称必须名副其实; • (四)名称必须与医疗机构类别或者诊疗科目相适应;
• 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 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 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的调遣。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 医疗机构名称的规定:
• 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为:医院、中心卫生院、卫 生院、疗养院、妇幼保健院、门诊部、诊所、卫 生所、卫生站、卫生室、医务室、卫生保健所、 卫生站、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防 治院、防治所、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中心 以及卫生部规管理的一般规定
• 医疗机构的分类和立法管理:
• 医疗机构是指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 保护人体健康为宗旨,从事疾病诊断、 治疗活动的社会组织。
•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是 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的规定,医疗机构可分为:
• (1)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专科医院、 康复医院;
和卫生技术人员; • ⑤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 ⑥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包括:
• ①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 • ②所有制形式; • ③诊疗科目、床位等; • ④注册资金。
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的义务:
• ①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 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院;
• (五)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 中应当含有省、市、县、区、街道、乡、镇、村等行 政区划名称,其他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得含有行 政区划名称;
• ②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 健康证明书或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 助产人员亲自接产,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死产报告书;
• ③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利害关系人同意并签字;
• ④发生医疗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 ⑤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
• 卫生防疫、国境卫生检疫、医学科研和教 学等机构在本机构业务范围之外开展诊疗 活动以及美容服务机构开展医疗美容业务 的,也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申请设 置相应类别的医疗机构。
• 按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 任务等,医疗机构可分为:
• 非营利医疗机构
• 营利性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立法管理
医疗机构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
• ①公平性原则; • ②整体效益原则; • ③可及性原则; • ④分级原则; • ⑤公有制主导原则; • ⑥中西医并重原则。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单位或个人设置医 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 可办理其他手续。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 (2)妇幼保健院; • (3)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 (4)疗养院; • (5)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民族医门诊部; • (6)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
卫生站; • (7)村卫生室(所); • (8)急救中心、急救站; • (9)临床检验中心; • (10)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 • (11)护理院、护理站; • (12)其他诊疗机构。
• 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此后, 卫生部陆续颁布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 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等规章。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 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药品监督局、中 医药管理局八部门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 见》。之后国务院有关部委相继发布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 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 知》、《国家计委、卫生部印发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 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2000年5月15日,卫 生部、对外经济合作部还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 行管理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