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

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

XX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一、基本情况1.1规模和结构。

XX市共有3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别是潍坊市经济学校、XX市福田汽车职业中专、超然综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5所。

中等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1831亩,建筑面积44.25万平米,全市高中段学校在校生24351人,其中中职学校在校生10780人,比去年增加1176人,中职学生在校生占全市高中段学校在校生比例达44.27%。

2018年全市全市中职招生4267,普通高中招生6193人,职普比例达40.79%,比上年度增加1.15个百分点。

全市有6所普通高中学校,公办高中4所,民办高中2所,在校生数13571人。

1.2设施设备。

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拥有实习实训仪器设备总价值9128.2万元,比去年增加1007.3万元、图书68万册、实习实训工位4360个、网络多媒体教室170间,计算机3368台。

1.3教师队伍。

XX市以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按省定标准重新核定了中职学校编制。

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引进一批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目前,3所职业院校共有教职工624人,其中专任教师574人、专业教师387人、双师型教师277、兼职教师103人。

专人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105人,高级职称103人。

二、学生发展2.1学生素质。

全市各中职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结合行业标准、专业特点、岗位工作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等,开展职业精神、创新创业、职业生涯教育。

以思想政治课、德育课为主渠道、主阵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实施育人导师制,不断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机制。

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加强德育过程评价管理,把学生品德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和评先树优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作用。

职业学校近两年毕业生毕业率2.2就业质量。

近年来,我市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强化技能教学训练,密切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深受用人单位和家长的欢迎。

三、质量保障措施3.1专业布局。

全市职业教育面上市场办学,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办学,科学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开设了服务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等9个大类24个专业方向。

2018年,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新开设养老服务、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和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新兴专业。

发挥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动物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4个专业集群作用,带动专业品牌化发展。

同时,根据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求,围绕服务“潍坊市四个城市建设和XX三区一城建设”规划,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由职教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专业教师共同会商,提出专业建设方案,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才”、“怎么培养”、“怎么保障”三个问题,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思路,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共同开发了校企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潍坊市经济学校修订了机电技术应用、会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等7个重点专业培养方案,福田汽车职专全年度新修订1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个专业被评为省市级品牌和特色专业。

科学的规划促进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3.1.1专业与当地产业吻合度高。

XX市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用工需求,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主动与企业对接,按照企业用工标准和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2018年3811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8.6%,专业对口率达95%,较好的满足了区域用工需求。

主要就业企业为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XX奥铃汽车厂、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XX汽车厂、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XX五星车辆厂、希努尔集团、桑莎集团等大中型企业。

3.1.2贡献率高。

我市职业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保障,社会贡献率不断提高。

3.2质量保证。

3.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6月,规划建设潍坊市经济学校新校区,总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4.5万平方米,2019年9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市福田汽车投资1000多万元对教室、宿舍、办公室进行了改造升级,超然综合高中投资1176万元,新建了4600平米的报告厅,投资85万元购进了钢琴、机器人等实训设备。

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3.2.2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决策,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学校中全面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学校办学理事会,制定了《章程》,明确办学理事会的职责,建立了行业、企业、教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治理体系。

3.2.3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我市各职业学校按照国家专业标准,认真落实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根据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学校和企业需求,分别制定了专业教学计划,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实习五五分,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注意强化学生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4建立专业教学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推进学生“一专多能”。

我市不断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结合办法,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将中职双证书制度试点扩大到所有职业学校试点专业。

2018年毕业生双证率达96%。

3.2.5加强制度保障,技能大赛成果丰硕。

为调动广大师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调整XX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奖励办法》,并组织召开了技能大赛总结表彰会,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纳入政府成果奖奖励范围,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参赛的积极性。

2018年,我市职业教育先后成功承办了多项国家、省和市级技能大赛。

3月份,成功承办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机械行业选拔赛数控铣赛项、5月份,成功承办全国技能大赛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赛项、11月份,成功承办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焊接技术赛项和山(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比赛。

取得了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机械行业选拔赛1金1银、国赛2金2银,省赛2金3银4铜的优异成绩。

全国十四届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山东省复赛作品评选,我市有16项作品进入山东省复赛。

3.3落实教师编制,强化教师培养培训。

3.3.1落实教师编制。

根据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我市编办部门印发了《关于核定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的通知》,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编制进行了核定。

2018年,按照中职学校编制核定总人数的20%标准,市财政按照中职学校副高职称工资标准向中职学校拨款700万元用于聘任高水平兼职专业教师。

3.3.2加强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

我市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全员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提升学历层次,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推进专业技能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2018年,全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7.4%;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1.6%。

3.3.3加强校长和专业带头人培训。

市教育局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开展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全员培训。

注重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积极参加国培、省培,每个专业都有与专业相关的4个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和1名以上同时具有高级教师职称、高级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的带头人。

根据XX 市教育局、经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职业院校和企业“双向挂职”工作的意见》,每年寒暑假都组织职业院校干部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

四、校企合作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1.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职业院校联姻大型企业,加强与台湾职业教育合作,推动联合办学。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开发课程,校企合作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探索出“订单教育、冠名培养、工学交替、集团化办学和企中校、校中企”等多种合作方式。

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已与福田奥铃汽车厂、曙光车桥、雷沃重工、新郎服装等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的校企融合办学新模式。

4.1.1.1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各学校以系部为主体,与企业“精准对接”,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联合相关企业,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教学标准体系;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入厂办学、引厂进校等合作。

实行冠名培养、订单培养,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职业认知实习、职场体验实习、技能形成实习,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与企业、社区联合,积极开展“金蓝领”技师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目前已与企业建立5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并落实了学生投实习实训责任保险。

4.1.1.2实行冠名、订单培养,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参照市福田汽车职专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被教育厅确定为学徒制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小组,校企共制培养方案。

在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企业冠名订单培养工作小组,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等。

2017年,市福田汽车职业中专的机械制造技术和潍坊市经济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两个专业被潍坊市教育局确定为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4.1.2校企合作的成效显著。

一是促进了教学改革。

我市职业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反馈到学校,为学校制订、修改专业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聘请企业专家走上讲台,派教师走向车间,企业的实验设备向学校开放,学生的实验和实训可拓展到企业和工厂,“真刀真枪”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吸引力。

二是拉动了学校招生。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招生结构,使人才培养结构能够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需要;积极拓展“冠名培养”,做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