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模板)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模板)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
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源自WORD 文档交流!3
课程名称 学生人数 参考人数
(2017 一 2018)学年度 第一 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数学
授课班级
三年级
73
任课教师
制卷教师
73
及格人数
18
不及格人数
55
试卷难易 程度、试卷 结构、考点 分布、试题 特点分析
试卷整体结构合理,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试卷重视 考查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 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等情况,既检查了数学学习结果,又检查了数学教学过程,充 分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理念。
学生 成绩 分析
本次三年级数学考试学生共 73 人,平均成绩 43.78 分,其中成绩优秀(80 分以上)有 2 人,优秀率 2.7%,及格 18 人,及格率 24%,不及格(60 分以下) 有 55 人。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平均分太低。
.
学生 答题 情况 分析
1、我会计算。(共 22 分)本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口算,列竖式计算能力,促 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养成认真审题等良好习惯。抽样发现,大部分学生 能正确地进行乘数或除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或除法的计算,口算的正确率高,较好 地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但有个别学生乘法口诀掌握不扎实;列竖式时数位没 有对齐,商中间或末尾的 0 没有写;计算时抄错数字等。 2、填空题。(共 23 分)本部分着重测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对本册概念的理解。 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正确率较高。但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 能力比较差,造成答题错误。 3、选择题。(共 20 分)本部分涉及面广,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试题,着重测查学 生的审题、计算能力。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认真思考,选择正确的 答案,正确率较高。 4、判断题。(共 5 分)本部分考了一些常识和概念,学生很容易判断。 5、操作题。(共 6 分)本部分考了简单分数和轴对称图形。 6、.解决实际问题。(共 24 分)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 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重要目标。本题主要测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将单一、枯 燥的文字应用题形式,改变为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应用 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数学内 部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 学的价值。
WORD 文档交流!
2
.
1、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关注学生,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每个学生的“知识档案”,根据 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训练,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 学质量。 (1)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坚持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 度。 (2)强调估算的必要性,重视教给验算的方法,督促学生切实认真进行验算,防 止留于形式。 (3)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 2.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改进教 (1)通过直观操作,积累感性材料,发展空间观念。由于“空间与图形”比较抽象, 学的意 几何概念的建立,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因此“空间与 见措施 图形”教学要加强感性材料的积累,要多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从 (限 150 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从测量、拼摆、折量、画图等实际操作活 字以上) 动入手,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展空间观念。 3、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平时 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思考,然后确定解 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加强练习设计研究,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发展性、 综合性的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1、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 覆盖面广,各知识点分布较合理。
2、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把知识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 价值。 3、从试卷整体来看,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分析 能力”、“计算能力”、 “应用知识”的形成。对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 命题上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并且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 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 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体 现了对学生学思考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