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鉴赏
经典之作
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来说,20世纪30年 代是一个探索试验和适应的时纪30年代是 一个探索试验和适应的时代,是设计与功 能成为同一概念的两方面的时代,两者产 生了一种美妙的和谐。许多20世纪30年代 的作品超越了时尚而成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而且继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设计 界产生影响。
艾格里和胡高的电动打字机
斯堪的纳维 亚设计的人 情味也体现 在工业装备 的设计上, 在这方面瑞 典的工业设 计师做了大 量工作。
丹麦现代风格
与瑞典相比,丹麦的家庭风格稍晚一些才 进入国际市场,虽然丹麦的瓷器和玻璃器 在本世纪,已经为丹麦赢得声誉,但现代 丹麦设计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数家具设计。 战后丹麦成立了"丹麦家具生产者质量管理 委员会",专门管理丹麦的家具生产,从而 使丹麦家具在国际上树立了"优质"的形象, 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设计之一。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形成
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 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 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在1939年的纽约国际 博览会上,又确立了“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 际性概念的地位。经过20世纪40年代一段艰苦的 时期之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 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 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在1954年米兰三 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示 出了全新的面貌,参展的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 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雅各布森设计的天鹅椅子
雅各布森设计 的“蚁”椅
丹麦设计师维纳
战后丹麦的家具设计成就很大,在国际上 享有盛誉。丹麦战后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 是维纳(Hans Wegner,1914-- )。维纳与其 他丹麦家具设计师一样,自身就是手艺高 超的细木工,因而对家具的材料、质感、 结构和工艺有深入的了解,这正是他们成 功的基础。维纳的设计极少有生硬的棱角, 转角处一般都处理成圆滑的曲线,给人以 亲近之感。
现代美学发展进一步成熟后,杰出的艺术家厌倦了几何图 案而转向更自然性感的曲线造型。阿尔瓦· 阿尔托1930年 创作的这把由白桦木制成的扶手椅(右)便是如此。
然而,现代美学设计中更著名的还是线条硬朗的 设计作品,特别是格里特· 里特维尔德1918年的 扶手椅等杰出作品。背景墙悬挂的是皮耶· 蒙德 里安的油画《成分III》。
图片欣赏
“蛋型”椅
50年代具有国际影响的家具设计师阿纳· 雅 各布森(Arne Jacobsen,1902-1971),是 丹麦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雅各布森 生于哥本哈根,早年毕业于丹麦皇家艺术 学院,50年代充分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 雅各布森最早的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手法, 但从1930年起,改用国际主义现代风格, 称为这种风格最有才华的实践者之一。
蒙德里安台灯,立刻使人陷入形而上的沉思。
白色吊灯,令人想起繁复的武士服饰。
白色层化吊灯,质朴的北欧风格。
室外的立灯,内敛而丰富 时尚与功能 2007丹麦设计奖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学习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何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这不仅是设 计上的成功也是文化上的成功。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 示,我国的设计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国和六七 十年代的日本一样正在模仿学习的阶段,虽说如此,我们 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成就不胜枚举,然而我们后人却没有继 承,更不用说好好加以利用了。而维纳在研究了明式家具 后,设计的“中国椅”等大获成功。如果我国的设计能把 我国的传统文化运用于设计中,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设计。 同时,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影响下的设计的大胆用材, 大胆创新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此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他们的设计组织举办巡回展,鼓励厂家投资于有创见的产 品开发,说服当局在其设计政策中支持优秀设计等这一系 列对自己设计作品的推销,扩大了其影响力,从而使其获 得了世界声誉,也将其文化推广到了世界。
斯堪的纳维亚 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战前以包豪斯为中心的功能主义在20世纪 40年代物质匮乏的困难条件下被广泛接受 了,但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 已逐渐包括了许多实际上和风格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离开了包豪斯纯几何形式和“工 程”语言的美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斯堪 的纳维亚设计。斯Fra bibliotek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
20世纪50年代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人物是建筑 师一设计师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1902-1971)。他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了精练而 雅致的形式,这正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 雅各布森的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 到整体的完美。他把家具、陈设、地板、墙 饰、照明灯具和门窗等的细部看成与建筑总 体和外观设计一样重要。他的大多数设计都 是为特定的建筑而作的,因而与室内环境浑 然一体。雅各布森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了三 种经典性的椅子,即1952年为诺沃公司设计 的“蚁”椅,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 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 种椅子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具有雕 塑般的美感
启示 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何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没有达到如此程度呢, 这是值得深思的。再好的东西也是需要宣 传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 的品牌时,也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宣传不 意味着就是做广告,宣传的方式也应该有 所创新。 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我们可以受到很 多启示,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它的套路去 走,我们要有自己合适的方式,自己的路 自己来走。
汉宁森1925年设计的灯具
瑞典现代设计师的代表
马姆斯登(Carl Malmsten)和马特逊(Bruno Mathsson)是瑞典现代设计师的代表人物,他们在 20世纪30年代为创立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哲学基 础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 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们的家具设计思想建立 了瑞典居家环境轻巧而富于人情味的格调,为家 庭成员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提供了重要的心理 依托。马特逊喜欢用压弯成型的层积木来生产曲 线型的家具(图2),这种家具轻巧而富于弹性, 提高了家具的舒适性,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对 于舒适性的追求也影响到了材料的选择,纤维织 条和藤、竹之类自然而柔软的材料被广泛采用。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 取得较大成就,并获得了国际声誉的设计风 格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主要来自北欧四国, 纯粹、洗练、朴实的现代风格,讲求功能 性,以人为本,并融入人情味的设计个性。 起步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一直发展到今天,如今影响着世界 设计风格潮流。
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 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 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 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 更富人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 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 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 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 的色彩所取代,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 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同时它也开辟了人 机工程学的先河。
有影响的设计师
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 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 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义所推崇的原色 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 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设计师 们的喜爱。1945年后,另一种怀旧的趋势--丹 麦精良的手工艺传统在瑞典和挪威也得到 了加强。20世纪50年代,一批战前就素负盛 名的设计师如汉宁森、克兰特、马姆斯登、 阿尔托等仍走在设计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