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港大面试经历

我的港大面试经历

其实,我从初中就开始喜欢香港这个城市,随着对她的了解,我就有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去港校读书。

所以我上高中的时候,即使没有像那些考清华北大的学霸们那样没日没夜,但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当时我的梦想很明确,所以我清楚地知道,高的英语水平,对实现这个梦想是多么的重要,因为面试几乎占据了录取机会的90%(在这里,为了阐释面试的重要性,我举个自己身边的例子给大家。

我有一个同学,他是个男生,阳光帅气型,他高考考了662分,其实这个分数在辽宁省不是很理想的,因为辽宁省算上加分高分密集,这个分大概只能排到520多名,可是最后,他通过了面试,被港大工学院录取了)。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

我高二时拿到了学校北大的自主招生校荐名额,了解情况的同学们应该知道港大参加了北约联盟。

自主招生的初审过后,我通过了港大的初审。

后来参加了笔试,接着收到了香港大学的邮件,被告知获得了参加第二次面试和英语笔试的机会(这里提一下,这个面试要求的笔试成绩不高,当年北大的线是170,港大应该在140左右)。

我提这个经历是想告诉大家一下港大是有自主招生的,但是不要把太多希望寄予在这上面。

个人感觉这只是港大招生的招牌,通过率极低。

关于最终的面试,报名流程及时间之类的就不用多说了。

当时我收到了港大和港科的面试通知,但不巧两者冲突了(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我个人很喜欢港科(而且其实感觉港科的商院实力在亚洲很强),所以我以港科为主,因而失去了在沈阳参加港大面试的机会,被迫调到了上海。

面试真的很需要技巧,所以我真心认为在面试前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毫不夸张地说,北外在港校方面的面试培训绝对是一流中的佼佼者。

我当时也是听了学哥学姐们的介绍才选择了北外。

而当你们接下来了解到我的面试经历之后,你们就会知道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有多么大的帮助了。

我主要谈一谈港科的面试。

在面试前,从你了解到自己和谁一组到进去面试,可能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了解一下组员英文名,并进行一些沟通和任务分配(这一点,在北外的培训中有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港科一组人数比较少,有的人还会不来,我们一组当时是4个人,还有少数组只有2个人,所以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抢答这个时候就显得很没有必要。

我们的面试官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一个长条桌子,我们四个人和面试官面对面。

他们没有让我们自我介绍,而是让我们提问。

他们都抢着问,可是因为我事先在北外了解了港科面试的这一情况,所以我并不着急。

结果,我旁边的那个女生就很不明智地问了一个很烂俗的问题“What’s the hall like in HKUST?”这时候我心里就在
暗喜,因为在北外培训的外教课中,外教建议我们不要问这种问题,具体原因在培训中老师会有很详细的解释。

果然,教授拒绝回答这个女生的问题,并建议她想一个更有趣的问题。

结果,最后轮到我时,我的问题在这几个人中就十分出彩。

这也是受到了当时培训时的启发。

这样我就成功地给教授留下了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

更让我自信满满的是后来辩论+讨论的话题。

这里我一定要提一下,北外的老师真是又友好又负责任。

当时教我的老师是董宜坤老师,她在我们去那的第一天就让我们互加微信并建了个群。

我们在上面讨论话题,分享心得,即使在结课后一直到面试前的那段时间,董老师还每天给我们抛出一个话题,让我们思考讨论。

结果,那天的话题就和董老师有一天抛出的话题基本一致——“是否应该立法吃狗肉?”我一下子就有了很多想法和思路,在辩论和讨论中都表现积极。

因为面试用的是英语,我们在那种紧张的环境下要做到既有清晰的思路又能完整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很难的一件事,而正是因为在北外那么多天的学习和模拟演练才让我在面试中这么游刃有余。

面试除了你的思路和英语能力外,你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也是关键。

而这一点不经过系统学习是很难做到的。

就拿我自主招生的面试经历来说吧,正是因为当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所以当时并没有合作意识,也不知道如何去做,盲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当leader让那次面试并不成功。

而在这次培训后,在一些细节方面,我就比同组员表现得要好得多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北外的教材可是千金难求,北外老师编写的一些常用语和注意事项都是十分关键和常用的。

不得不说,在北外培训的经历是助我实现梦想,圆梦港校的关键因素。

因为面试的特殊性,港校的入学面试对大陆学生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在北外这种专业院校的系统培训会弥补大陆教育体制对学生能力的限制,打造出最完美的考生去迎接港校面试的大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