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12-1在通有电流I=5A 的长直导线近旁有一导线ab ,长l =20cm ,离长直导线距离d=10cm (如图)。
当它沿平行于长直导线的方向以v =10m/s 速率平移时,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多大?a 、b 哪端的电势高?解:根据动生电动势的公式E =Ll B v d )(E 3ln 2203010Ivx dx IvV 57101.13ln 2105104xo方向沿x 轴负向,a 电势高。
12-2平均半径为12cm 的4×103匝线圈,在强度为0.5G 的地磁场中每秒钟旋转30周,线圈中可产生最大感应电动势为多大?如何旋转和转到何时,才有这样大的电动势?解:t NBS cos ,电动势的大小为E t NBS dtdsin E max n r NB 22V 7.1302)1012(105.0104224312-4若上题中线圈不动,而长导线中,通有交流电i =5sin100 t A ,线圈内的感生电动势将多大?解:2ln 21020101010iLN x dx iL N电动势的大小为E dt ddt diL N2ln 20dt di L N 2ln 20t L N100cos 10052ln 20 t100cos 5002ln 22104100.173)(100cos 1035.42V t12-5一长为L 的导体棒CD ,在与一均匀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绕位于L/3处的轴以匀角速度 沿反时针方向旋转,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 ,求导体棒内的感应电动势,并指出哪一端电势高?解:根据动生电动势的公式E =Ll B v d )(EL dr Br 320L dr Br 310L L dr Br 3231261L B c 点电势高 12-6如图两端导线ab=bc=10cm ,在b 处相接而成300角。
若使导线在匀强磁场中以速率v =1.5m/s 运动,磁场方向垂直图面向内,B=2.5×10-2T ,问ac 间的电势差是多少?哪端电势高?解:ab 边不切割磁场线,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bc 边产生感应电动势为E=21105.25.1101030sin 220vB bc V 31088.1c 点电势高习题12-5图习题12-6图12-10均匀磁场B (t)被限制在半径为R 的圆柱形空间,磁场对时间的变化率为dB/dt ,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有一正三角形回路aob ,位置如图所示,试求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解:B R BS 261 ,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E dt d dtdBR BS 26112-15 两圆形线圈共轴地放置在一平面内,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且R 1>>R 2,匝数分别为N 1和N 2,试求它们的互感。
(提示:可认为大线圈中有电流时,在小线圈处产生的磁场可看作是均匀的)解:大线圈圆电流在其圆心处产生的磁场为1012R IN B 因为R 1>>R 2,所以可认为其穿过小线圈的磁通量为222R BN 2210212R R I N N习题12-10图习题12-15图第十四章 波动14-4 本题图表示一平面余弦波在t =0时刻与t =2s 时刻的波形图,求: (1) 坐标原点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2) 该波的波方程。
解:由图可知:原点处质点的振动初相2;波长 m 160 ,波速 s m u /10220; 因而圆频率 82u,(1)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28cos(0t A y(2) 波方程 2)10(8cosx t A y14-6 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s 100.12 ,以它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为时间起点,若此振动以u =400m/s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
求:(1)距离波源8.0m 处质点P 的运动方程和初相;(2)距离波源9.0m 和10.0m 处两点的相位差。
解:在确知角频率1s 200/2 T 、波速1s m 400 u 和初相)或2/(2/30 的条件下,波动方程]2/3)s m 400/)(s 200cos[(11 x t A y位于 x P = 8.0 m 处,质点P 的运动方程为A 习题14-4图]2/5)s 200cos[(1P t A y该质点振动的初相2/50 P 。
而距波源9.0 m 和 10.0 m 两点的相位差为2//)(2/)(21212 uT x x x x如果波源初相取2/0 ,则波动方程为]2/9)(s 200cos[(1 t A y14-12 如本题图所示,1S 和2S 为同位相的两相干波源,相距为L ,P 点距1S 为r ;波源1S 在P 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1A ,波源2S 在P 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2A ,两波波长都是 ,求P 点的振幅。
解:两列波传到P 点时的相位差r L r r L r r 222212 , 因而P 点振幅212122212121222122cos 2cos 2r L A A A A A A A A A第十六章 光的干射16-2 由光源S 发出的λ=600nm 的单色光,自空气射入折射率n =1.23的一层透明物质,再射入空气(如图)若透明物质的厚度d=1cm ,入射角θ=300,且SA=BC=5cm 。
求(1)θ1为多大?(2)此单色光在这层透明物质里的频率、速度和波长各是多少?(3)S 到C 的几何路程为多少?光程为多少? 解:(1)由折射定律1sin sin n可得: 1sin sin 30sin sin(241.23arc arc n(2)82.4410(/)n cv m s n74.8810()n m n145.010()cHz(3)S 到C 的几何路程为:10.111()cos dSC SA AB BC SA BC mS 到C 的光程为: 110.114()SA AB n BC m12习题14-12图习题2用图16-4一双缝实验中两缝间距为0.15mm ,在l.0m 远处测得第l 级和第10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36mm 。
求所用单色光的波长。
解:600()xdnm D16-9 用白光垂直入射到间距为0.25mm 的双缝上,距离缝1.0m 处放置屏幕。
求第二级干涉条纹中紫光和红光极大点的间距(白光的波长范围是400~760nm )。
解:31 6.0810()Dx k m d32 3.2010()Dx k m d312 2.8810() 2.88()x x x m mm16-11 在空气中有一厚度为5000A 的薄油膜(n=1.46),并用白光垂直照射到此膜上,试问在300nm 到700nm 的范围内,哪些波长的光反射最强? 解:22nd k21/2ndk1k 2920()nm (舍) 2k 973()nm (舍) 3k 584()nm 4k 417.1()nm 5k 324.4()nm 6k 265.4()nm (舍)所以,反射最强的光为584nm , 417.1nm , 324.4nm.16-13 如图,一长10cm 的玻璃片,叠加在另一玻璃片上,并用0.1mm 厚度的金属带从一端塞入它们之间,使两玻璃片成一小角度。
以波长为546nm 的光从玻璃片顶上照射,从反射光可以观察到每厘米有多少条干涉条纹? 解:0.0273()2Lb cm nD136()b条16-18 用单色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明环的直径为3.00mm ,它外面第5个明环的直径为4.60mm 。
,平凸透镜的半径为1.03m ,求此单色光的波长解:r333102590()4.60102nmDLn=1 习题16-13用图第十七章 光的衍射17-1 波长为700nm 的红光正入射到一单缝上,缝后置一透镜,焦距为0.70m ,在透镜焦距处放一屏,若屏上呈现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2mm ,问该缝的宽度是多少?假定用另一种光照射后,测得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1.5mm ,求该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afx2m x f a 739109.4102107007.022 fxa2 代入数据得 nm 5257.02105.1109.437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2)12(sink a依题意有2)122(2)132(21代入数据得 nm 6.428760057521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
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解:(1)据爱里斑角宽公式,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为rad d 439109.1100.71055044.244.22(2)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为mm l d 34104.423109.1 2(3)细胞数目应为3.2105.14)104.4(523 n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