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下,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内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方法。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集中采购可使数量增加,提高对供应商的谈判力量,较易获得价格折让与良好服务。
(2)只有一个采购部门,因此采购方针与作业规则,比较容易统一实施。
(3)采购功能集中,减少人力浪费;便于采购人才培养与训练;
推行分工专业性,使采购作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4)建立各部门共同物料的标准规格,可以简化种类,互通有无,亦可节省检验工作。
(5)可以统筹规划供需数量,避免各自为政,产生过多的存货,各部门过剩物料,亦可相互转用。
集中采购的缺点有:
(1)采购流程过长,延误时效;零星、地域性及紧急采购状况难以适应。
(2)非共同性物料集中采购,并无数量折扣利益。
(3)采购与使用单位分离,采购绩效较差。
例如规格确认,物料转运等费事耗时。
强调过程,重视结果。
知己知彼:(双方相互了解),运筹帷幄,共同寻求,进步之路,达到共赢。
召开供应商会议相互诊断,对问题陈述、探讨,从而达成问题解决的共识避免后续重复发生,最终保证品质交期
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加强采购管理,完善采购管理体系,实现“降本增效”,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供应伙伴已经是构成当今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供应商选择和评估的正确与否,对核心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产品质量、库存、生产等诸多方面都影响着核心企业。
只有建立规范的评估体系才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评
估指标。
经查阅资料和相关研究得出,通用的供应商评估基本准则是“Q .C.D.S”原则,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在这四个因素中,我们不难发现,质量因素是最关键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
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
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
最后一点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以及解决产品缺陷和故障的能力。
然而,以上四个方面只是大致的方向,在实际业务操作把其中的每一个重要指标细分成若干个次级指标。
为了能较好的观察和理解,实际操作中我们把次级指标采取如图
1
所示模式
进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