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分析提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如何适应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课题,笔者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如何搞好成本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浅析0:引言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如何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经营的需要,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课题。
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只有降低项目成本,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极其重要。
1: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分类和含义施工企业的成本分为企业成本(间接成本)和项目成本(制造成本)两部分,企业成本包括公司管理费、上级管理费、税费、预留(提)费用及职工福利费用(包括:工会费用、住房公积金、劳保等):项目成本包括直接工程费(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管理费、临设费用等。
项目成本为施工企业的成本的主要部分,一般要占施工企业的成本90%以上。
因此企业管理的重点是项目成本管理。
究竟如何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条腿走路,使项目的净现金流(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最大化。
开源是增大项目的现金流入,节流是控制项目的现金流出。
2:项目成本的前期预测对每一项工程,施工企业在投标时都会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市场的行情、竞争对手的情况及企业自身的实力报价,该报价对企业的赢利情况做了一个预测,预估出企业未来的获利情况。
一旦企业中标,组建项目经理部之后,项目部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预算,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预算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对项目拟投入的成本进行预算。
这个预算是按实际发生的原则对项目投入的人工、材料、机械及临时、管理费、其他费用作较为详细的分析。
在实际测算中,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公司承担经营风险(如低价中标、工程款拖欠及材料超常规的涨价等),项目承担管理风险(如返工损失、工期拖延及被业主索赔等),然后再与中标价作对比,确定项目上缴公司的费用比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的项目管理目标,公司与项目经理签定《项目内部承包责任书》,作为考核项目的基础。
3 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3.1缺乏成本竟争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近年来,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
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
这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缺乏最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2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重现象轻本质;重内部轻外部;重战术轻战略的弊病。
有的企业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划来实现成本盈利。
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以及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3.3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严重削弱一些单位在经营成果的考核兑现中。
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成本管理的真实水平,被一时的“大规模、高产值、高效益”的虚假繁荣所迷惑,只看一时效益高低,不问效益来源,只知盈亏多少,不知盈在何处,亏在何处。
不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离开成本管理抓效益的做法,是造成一些单位管理粗放、效益低下、潜亏严重、发展缓慢的主要症结。
3.4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财政部门的决算报告。
这些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由于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
一旦反映在财务账面成本失控,已是即成事实。
这种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3.5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后目前,要不少施工企业工程干完活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
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4: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众所周知,施工项目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具有生产的一次性、关键环节多、原材料种类繁多、技术性强、制造周期长、外界干扰因素多等特点。
实现成本目标的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以较小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使项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以下原则:4.1 .1 全员控制项目成本。
全员控制项目成本是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项目形成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与关。
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部门,单位各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4.1.2 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施工及竣工验收交工,都要有成本控制意识。
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要制定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组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中。
4.2 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好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4.3 目标管理的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
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计划一D计划一C计划一A处理的循环。
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具有明确性和可考核性;事后评价做到公正合理。
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良性循环中,成本目标才能实现。
它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
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对项目成本进行实质控制。
如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利,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
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实践证明,只有在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4.5 节约原则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4.6 中间控制原则对一次性的施工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不能再纠正。
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从开工到结束的各个施工阶段上,是十分必要的。
5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
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5.1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结合实际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相关资料,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依据工期和上级要求,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人员素质等因素。
科学地编制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以最小的资金耗费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
同时,此阶段还应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包括劳动工资津贴、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作为编制依据,同时还要以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定额为参照,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而制定项目成本控制,分解目标,划分责任和权利,保证目标的实现。
5.2 施工阶段以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和费用开支标准等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实施控制。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
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工程直接进行有效控制。
5.2.1 材料成本控制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左右,施工单位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在材料管理好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现在大部分单位采用的是材料采买权归职能部门所有,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项目部的压力和施工负担,但为了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使工程在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顺利完工,建议在项目部工程承包制中,材料采购部门及现场相关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
工程开工前。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材料负责人必须反复认真的对工程图纸进行熟悉和分析,根据工程测定材料实际数量,提出材料申请计划,申请计划做到准确无误。
在材料采购前,材料采购部门应建立询价小组,小组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
材料采购人员所采购材料的价格不得突破询价小组的价格。
可以定期召开例会,在例会上由询价小组汇报材料的询价情况,对于钢材、水泥、砂石料分别汇报不同厂家的价格和质量,列举出选材使用理由,同时公开厂家的联系方式,以增大监督力度,提高透明度,保证做到“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
“2”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的管理施工现场应: 1 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
物质消耗,特别是钢材、水泥、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供应。
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
对于材料操作消耗她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直接承包。
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分队长、材料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
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消耗或超耗材料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
2 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也可在项目经理部实行材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
3 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