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报批稿)目录1 总论 (1)1.1 项目建设概况 (1)1.2 项目来源 (4)1.3 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4)1.4 编制依据 (5)1.5 工作等级 (6)1.6 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 (7)1.7 水平年 (7)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2)2.1 基本情况 (12)2.2 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3)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4)3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5)3.1 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5)3.2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5)4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6)4.1 依据的资料 (16)4.2 可供水量计算 (16)4.3 取水口合理性分析 (20)4.4 取水可靠性分析 (20)5 建设项目取水的影响分析 (22)5.1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22)5.2 对第三者的影响 (22)5.3 结论 (22)6 建设项目退水的影响分析 (24)6.1 退水系统及组成 (24)6.2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方式 (24)6.3 退水对水功能和第三者的影响 (24)7 水资源保护措施 (25)8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方案建议 (26)8.1 补偿原则 (26)8.2 补偿方案 (26)9 结论与建议 (27)9.1 结论 (27)附件 (29)附图 (29)1总论1.1项目建设概况1.1.1基本情况******电站位于***流域内的***小支流上,属万阜乡赤岩垟村。
***流域位于***西南面,系瓯江水系小溪上的一条支流,流域集雨面积101km2。
***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338 km2,坝址至厂址区间集雨面积0.25 km2。
水库总库容为2.9万m3,电站装机容量为630kw,工程规模为小(2)型。
工程任务为水力发电。
根据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15号令发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水利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对于直接从江河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受******电站业主委托,我公司组织人员收集资料,整理数据进行现场查勘。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的要求,于2016年6月编制完成了《******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送审稿),2016年7月于***行政审批中心5楼会审后,修改完成《******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报批稿)。
1.1.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电站大坝位于***流域内的***小支流上。
大坝坝轴线总长56m,坝顶宽1.8m,坝底宽度11.04m~12.31m。
大坝洪水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电站厂房位于***电站厂房下游约500m***库区左岸,由厂房、升压站、尾水渠等组成。
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30kW,装机高程为165.9m,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尺寸为13m×7.5m。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SDJ130-84)规定,本工程库区淹没处理设计标准:水库移民标准按二十年一遇洪水位、淹没农田征地标准按五年一遇洪水位、淹没山林征地标准按水库正常蓄水位396.2m计算回水,以确定淹没处理范围。
本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工程占地和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占地。
工程管理范围依有关法规及规程范围确定,占地均在工程永久建筑物所在地并由建筑物外缘向外扩展50-100m。
本项目淹没及永久占地共12亩,其中滩地1.2亩,林地10.8亩。
1.1.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电站大坝位于***流域内的***小支流上。
电站工程包括拦河坝、发电钢管进水口、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等。
①大坝大坝坝体采用M7.5浆砌块石重力坝,坝轴线总长56m,其中溢流坝段长16m,左岸非溢流坝段长37m,右岸非溢流坝段长3m。
坝顶高程397.7m,坝底高程388.5m,最大坝高9.2m,坝顶宽1.8m,坝底宽度11.04m~12.31m。
②发电钢管进水口发电钢管进水口布置在左岸非溢流段,进口为喇叭口,中心高程392.5m,闸门采用铸铁插板门,宽1.0m,高1.2m,闸门启闭机采用手动螺杆启闭机,启闭平台与坝顶齐平。
闸门上游设置固定式拦污栅,钢管在伸出下游坝面处设有通气管,管径0.2m。
③压力管道发电输水管道全部采用压力明钢管,进口至厂房主阀中心总长度692m。
钢管主管管径为0.63m和0.53m,主管管壁厚度6~12mm,材料为双面埋弧焊螺旋管(钢号:Q235B),沿线共设11只C15砼镇墩。
支墩采用“鞍”型支座,支墩尺寸为1×1m,材料为C15砼,支墩沿管轴线间距为6m。
建筑物洪水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各建筑物洪水标准,见表2—1。
1.1.4取用水方案***电站由发电钢管进水口取水,经压力钢管引到发电厂房,引用流量为0.34m3/s,装机多年平均利用小时为1746h。
多年平均取水量210.12万m3。
1.1.5退水方案本工程主要通过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将水体蕴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生产出经济建设需求的电力。
水电站用水是贯流式的,水量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损耗,重新回归河道,同时对水体不产生污染。
1.2项目来源根据水利部、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2002年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要求,受******水电站委托,由******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论证项目名称:******电站水资源论证;委托单位:******水电站;承担单位:******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委托书详见附件)1.3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本报告书根据***水电站的用水要求,按照国家、省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浙江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之规定,遵照“水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提出该项目取水方案和取水合理性、可靠性以及影响分析,为取水许可的审批提供依据。
主要任务:分析计算取水口周边区域水资源量和需求,分析工程取水对环境和其他用水用户的影响。
论证本项目可供水量能否满足项目业主提出的取水方案。
1.4编制依据1.4.1法律法规、部委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4)《浙江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5)《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6)《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7)《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1.4.2规范(1)《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HJ/T2.3-93、HJ/T19-1997,国家环保总局);(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6)《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1.4.3相关文件及资料(1)《浙江省水文图集》(2)《******电站工程安全评价报告》(3)《******电站竣工图》1.5工作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中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电站水力发电装机功率为630kw,工作等级为三级;水资源利用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轻微,对生态影响不大,工作等级为三级;水域管理涉及单个水功能二级区,工作等级为三级。
根据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表1.5-1 ***电站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表水影响2 生态1、现状无敏感生态问题2、取水和退水对生态影响轻微三级3 水域管理要求涉及单个水功能二级区三级1.6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电站位于***流域,发电钢管进水口布置在左岸非溢流段,综合考虑水源地、大坝及发电厂房位置、确定本次论证分析范围为***流域,取水水源论证范围为大坝坝址以上***流域范围,取水影响范围为发电厂房至大坝淹没范围线,退水影响范围为发电厂房以下至***库区,详见下图。
1.7水平年现状年:2016年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2.1基本情况2.1.1流域概况******电站位于***流域内的***小支流上,属万阜乡赤岩垟村。
***流域位于***西南面,系瓯江水系小溪上的一条支流,流域集雨面积101km2。
***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338 km2,坝址至厂址区间集雨面积0.25 km2。
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小,源短流急,河槽调蓄能力小,洪水呈暴涨暴落之态势。
本流域内森林以次生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山坡为黄、红壤土,人类影响小,基本上为原生态的自然植被,植被条件好。
流域内群峰连绵,山坡陡峻,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2.1.2气象特征本流域地处浙江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以温和,湿润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
本工程流域内无气象观测站,根据***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5.3℃。
境内降雨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43.7mm,其中3-6月为春雨、梅雨期,7-9月为台风、秋雨期,3-9月月降雨量122.50-363.50mm,占全年降雨量的82.2%;10月至次年2月为秋冬少雨期。
2.1.3降水特性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活动剧烈。
在冬季,由极地大陆高压气团控制,气候以晴冷为主;春季,大陆高压衰退,副热带高压北进,锋面气旋活动频繁,雨量逐渐增多;初夏,锋面在江南一带滞留摆动,形成大面积的阴雨天气,称“梅雨”;盛夏时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天气为主。
7月下旬~10月还常受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影响形成大暴雨。
秋季,副热带高压逐渐南撤,天气稳定,较少降水,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2.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总水资源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量组成。
***位于***,地处浙西南山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分水岭一致。
山溪性河流河谷切割较深,河流是山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河床潜流和潜水蒸发量只占很少数,可省略不计,地下水以基流形式横向排泄汇入河川。
在山区,水文站实测径流中已包括地下水,所以,以下分析过程所称水资源均为总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
域内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29万m3,多年平均流量0.104m3/s。
本流域降雨主要受梅雨期控制,同时也受台风和雷阵雨的影响。
流域内坡陡水急,汇流时间较短,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
本流域由于地处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水能的开发,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进一步要求,其他的水电工程还将逐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