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年轻宾得 ‘器材佬’ 的三年折腾时光~ (20余个镜头机身亲身使用实拍参考贴)

一个年轻宾得 ‘器材佬’ 的三年折腾时光~ (20余个镜头机身亲身使用实拍参考贴)

一个年轻宾得‘器材佬’ 的三年折腾时光~ (20余个镜头机身亲身使用实拍参考贴)想起来写这篇文章,是看到尼康板块里一位仁兄和他入入出出十几只镜头的故事之后,突然觉得感动异常。

这些冷冰冰的器材,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脾气。

和它们一起拍摄,用它们记录下瞬间,就像和交朋友一样,久了,就有了感情。

从进入宾得到现在,也有整整三年了。

三年来,自己也是从一个只敢去行货店买新货的菜鸟,变成了时常就在二手论坛上晃悠的老油条。

虽然不想成为器材党,其实现在也并不是器材党,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器材的那种追求,是任何一个热爱摄影的兄弟不能够抵挡的。

2011年2月21日,新加坡funan数码商场,一个学生模样的中国人从4楼一家为数不多贩卖宾得相机的店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带着黑色条纹的白色盒子---- 那是他用软磨硬泡父母很久才答应给的当做生日礼物的钱买来的宾得KR+ DA 35mm F2.4 黑色套机,加上一些配件,一共1100新币(5500RMB)。

从此,那台用了7年的奥林巴斯C-730和陪伴了我2年多的尼康S600卡片机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静静地躺在了储物箱的一角。

索引:1. KR2. DA35 F2.43. DA 18-55 WR4. M200 F45. DA 17-70 F4 SDM6. K57. DA 50-200 WR8. A50 F1.79. F50 F1.7 红字10. FA35 F2 日产暗星11. 适马10-20 F3.512. DA 55-30013. DA70 F2.4 Limited14. FA 77mm F1.8 Limited 越产银色15. K2 和SuperProgram16. K55 F1.8 日产版本17. 腾龙17-50 F2.818. FA50 F1.419. DA40 F2.8 Limited 银色限量版本20. A28 F2.821. Z-1p22. RICOH GR23. DA 10-17mm 鱼眼24. Sigma 70-300mm DG Macro(器材按时间顺序出场~)1. 宾得KR 数码相机这是我的第一台单反相机。

它带给我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光学取景器,可换镜头,完美的画质。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那么没见过世面。

它勤勤恳恳地陪着我,家里拍小品,出门扫街,拍各种活动,一点也不含糊。

但是毕竟是一款入门的相机,后来越发感觉到它对焦上的吃力,一次和600D一起拍摄足球赛,它的出片率被完爆。

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宾得的对焦系统和NC比,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后来入了K5之后,出去拍活动赚外快,它就是个很凑合的备机了。

再后来,13年的上旬,它有时会出现反光板卡住的症状了,自己捣鼓了几次也不见好,现在拿给gf玩儿了。

2. DA 35mm F2.4小巧,画质出色,对焦快速。

它也是我选择KR的理由,在当时,其他家的入门没有像这样有配定焦的套机了!等效约50MM的标头视角,2.4的‘大’光圈,我别无所求地用了一年半,一年内它几乎是挂在KR上没有拿下来过。

直到买了FA35后才犹豫着900RMB出掉了它。

直到现在,有新的宾友让我推荐一个定焦,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首选推荐它。

尽管它是个塑料屁股。

3. DA 18-55mm F3.5-5.6 WR (2011年4月淘宝购入拆机新头,价格貌似是650RMB)狗头,但是是个防水的狗头。

就一个狗头来说,做工和质感还是可圈可点的。

那一圈金属色的绿圈可比DA35 2.4看上去要靓丽多了。

顺便还买来了鱼眼附加镜来玩儿,拆掉鱼眼第一层也又可当近摄镜。

于是一天到晚没事儿就宅在家里拍着拍那,美其名曰,拍小品。

但是画质确实一般,而且我的KR不防水配个WR头也没用。

出了。

后来买了K5之后为了体验WR又买回来拍过一次,确实是受不了低劣的画质,再次出了。

普通拍拍可以上,对画质有要求的,别折腾此头了。

4. SMC M 200mm F4 (2011年6月淘宝二手购入,760RMB)当年自己给自己发过一个誓,只买1000以内的镜头。

之后当然是打破了,呵呵。

但是就是因为预算,我开始接触宾得的手动镜头。

那时什么A,M,K之类的一概分不清,直接找了个成都本地的淘宝卖家选了一个手动头来凑长焦焦段。

一拿到就被金属沉甸甸的手感惊呆了,一拧对焦环,更呆了,那种恰到好处的阻尼,丝滑地手感。

你们就再次笑我没见过世面吧。

装在KR上,按着网上查到的使用方法,绿键测光再按快门。

手忙脚乱地从家里往楼下骑车的人群乱拍然后放大看细节,竟然也能乐得和什么似的,觉得比储物箱里奥巴的C-730长焦拍得清晰多了~ 可惜,这个头毕竟利用率低,一直躺在箱子里。

加上当时的我不懂新加坡潮湿的空气对镜头会有如此大的影响而没有买电子防潮箱。

在某一天我拿出它查看时,竟然发现前镜组上,内部覆盖了一层发散状的霉菌。

于是,以350RMB的价格出掉了它。

很是惭愧,这个头真正就用了一次拍车展。

哎5. DA 17-70mm F4 AL [IF] SDM (2011年9月新加坡行货4000RMB左右购入)当时参加了一个舞蹈社团,有时会让我去拍他们表演时的照片和视频。

18-55总是窄了一点又短了一点。

于是在网上看了很久,最终确定买适马17-70 F2.8-4,然后去买了DA1770回来。

因为在对比的时候,觉得适马的手感很紧很涩,而且对焦噪音稍大。

当然这2个点都是对比DA1770来说的。

于是超过预算买了DA1770回来,当时连恒定光圈都不清楚,回来上网查才知道。

这个头的画质让我十分满意,广了那么1mm,长了那么15mm,感觉怎么用都顺手。

镜头的SDM 在后期也是出现了50-70mm合焦犹豫的情况,只能在对焦时用左手稍稍触碰对焦环才能合焦。

做工方面,后来和DA16-45一对比,才发现1645镜身十分松垮,而1770完全不会。

此头也是个极佳的旅游头,风景人像通吃,我带着它去了泰国印尼等地,十分满意。

后来因为兼职基本都是拍室内活动,F4的光圈稍显吃力。

于是在入了腾龙17-50 F2.8以后,琢磨良久,便宜出掉了它。

想入此头的兄弟一定要注意SDM的问题,而且这个头没有备用的螺丝刀对焦,SDM 一旦挂掉就真挂掉了。

(有种说法是2012年后产的就没问题,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官方说明,所以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6. 宾得K5 数码相机一直用着KR,越来越觉得没有个肩屏不专业啊。

现在用惯了肩屏觉得没肩屏不方便,但是没用上之前还真不觉得,只是觉得不专业。

特别是有一次去拍活动,看到一个5,6岁的小孩儿拿着一台5D2和红圈头当玩具似的,心中那个不平啊!转眼到了2012年的6月,新加坡GSS (Great Singapore Sale) 大减价进行得如火如荼。

突然在网上看到了K5原价1499新币直降到1199新币的限时优惠,立马奔去拿下。

拿到手上,那种金属沉淀的手感又把我满足了。

可以说是垂涎了好久的K5,一夜之间就把玩在了手里,总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取景器明亮了许多,对焦好了不少,带着高大上的肩屏,另外还有相当实用的TAv档。

总之,时间证明了这是一台好机器,陪着我直到现在。

我用它拍了各种毕业典礼,新车发布会,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

它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它本身的价值了。

对于一个兼职玩儿玩儿的人,我已相当满意。

严格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是从K5开始的。

7. DA 50-200mm f/4-5.6 ED WR (2012年7月二手购入,800RMB左右)入了K5之后,器材党的魔抓又伸向了我。

为了体验K5牛X 哄哄的防水,我在二手论坛上找到了一位出此头的摄友。

地铁站草草测试了一下,就收入囊中。

我本是一个不怎么用长焦的人,所以每每买这种长焦镜头一定是吃灰的。

这个头也不例外。

在去清迈下雨时用了一段时间,然后陈奕迅新加坡演唱会时钓了一下长焦。

这个头又在我换了DA55-300之后,被出掉了。

这个头和553一样,是个阳光头,反正光圈开到8看着都是极好的。

宾得的DA1855WR和DA50200WR这2个头,看网上的说法,这种低端防水头的防水很有限,如果真的拿来在大雨里用不出意外是会悲剧的。

我自己也从来没试过,大家权当听听罢了。

8. A50mm F1.7 (2012年7月淘宝购入,800RMB)由于当时宾得在50 1.8廉价标头上的缺失,于是入了这个可以用AV档的A头标头。

优点很多,手感好,全开也锐利,另外就是发色相当舒服,较厚重。

唯一的缺点是A50 1.7这个头的通病,就是光圈环会有卡住的情况。

之前听伟哥说可以把里面的那个小钢珠取掉就可以了,但是确实没那个手艺去折腾,于是也就凑合着一直用到了现在。

现在是Superprogram的挂机头了~ 当熟悉了手动对焦后,竟然会发现手动有时会比自动对焦还要快。

宾得的自动对焦确实。

你懂的。

总之,这个头的顺手程度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推荐大家可以入一个玩儿,用不惯手动原价出了就是~ (普遍的看法是K头手感好于M好于A,因为A的对焦环已经是橡胶圈了。

但是用下来我发现K头对焦虽然顺滑,也是很棒的金属对焦环,但是阻尼小了一些,反而不是很顺手。

后文我会提到。

)9. F 50mm F1.7 红字(2012年11月二手购入,1700RMB左右)器材党的侵蚀已经让我不由自主地天天在二手论坛闲逛。

当厌倦了手动头以后,相对宽裕的资金让我有了机会买到了几个传说中不错的头,此头就是其中的第一个。

没有红字1.4的锐度神话,这个1.7应该也是没什么名气的。

但是价格上面的优势让我还是入了它。

这个头的特点:锐!没有用过1.4,但是这个1.7已经算是宾得里面锐度相当高的了吧。

颜色浓重!这个头和之后的FA35可以说颜色上差别太明显了。

FA35清清淡淡,而这个头的对比度却很高。

个人觉得有老宾得玩儿家所说的那种CCD的颜色的感觉了。

对焦暴力!完全是卯足了劲在转。

不好形容。

做工很不错,金属的镜身十分有质感。

唯一的不足是对焦的精度方面,特别是暗光下,对焦会显得比其他的头更吃力一些。

这个头也是个短命头,因为几天后我就入了暗星FA35,这个头就给gf在用了。

后来和一成都的兄弟贴钱交换了DA70。

10. FA 35mm F2 AL (2012年12月二手购入,2150RMB左右)此头算是我垂涎最久,也是买来最满意的一个头。

没有之一。

在用过了50mm的头以后,对于较窄的视角一直不能释怀。

小公主高高在上,我等屌丝只能瞻仰。

于是等了好久,终于有位兄台出这个头了,立马联系,拿下。

这个头,全开时画质就已经相当凑合。

收到2.8就算是锐利了。

对焦也很迅速,出片率相当高。

之后在Z-1p胶片机上的表现也是很棒。

这个头直到现在都是我的首席挂机头。

此头不知为何,个人感觉镜头的镀膜很‘软’,很难形容这个感觉,但总觉得每次擦得时候都会擦坏。

从这个头开始,几乎我的所有头都开始配上UV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