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农保险服务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三农保险服务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三农保险服务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篇一:创新农业保险支持三农发展创新农业保险支持“三农”发展2015-03-1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的第五条指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对农业保险支持“三农”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全国第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努力开拓创新,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着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开拓农险新险种、新领域,安信农险的农业保险产品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林木、农机装备、渔船、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农民人身意外伤害、食品流通和安全九个方面,其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水稻、小麦、油菜、生猪、能繁母猪、林木、设施大棚保险的覆盖率达100%,做到“应保尽保”,地方特色农产品如西甜瓜、绿叶蔬菜、淡水养殖、白山羊等也得到了较全面的保障。

农业保险保障程度达48%,深度达%,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农业保险已为本市76万户籍农民、18万外来务农人员、27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60余家家庭农场、78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满足了农户的不同需求。

二、积极探索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一是巩固保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

继续发挥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保障“菜篮子”的作用,以均衡播种、均衡上市、均衡价格为目标,以绿叶菜市场零售价与约定价同比例降幅为标准,参考CPI 指数变化作为理赔依据,对夏季和冬季生产绿叶菜的农民进行成本价补偿。

截至目前,该险种已累计为上海市万亩的淡季绿叶菜提供了保险保障,支付赔款超过6000万元。

2014年春节期间,恰逢暖冬,菜价偏低,冬淡保险为此支付赔款近3000万元,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稳定了绿叶菜的生产。

二是探索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松江家庭农场模式已向全国推广,生猪价格关系到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为保障家庭农场收入的稳定,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松江试点,该险种以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为理赔依据,市场低迷时补偿农户损失。

三是探索气象指数保险。

安信农险联合上海市气象局分析了上海近五十年的气象数据,研发以高温和降水量为指数的保险新产品,在全国首次推出露地种植绿叶菜气象指数保险。

保险期间,采用绿叶菜整个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和累计降水量作为理赔依据,一旦达到合同约定的起赔点,即按保单约定的标准进行理赔,弥补蔬菜种植保险查勘定损难、理赔时间长等缺点,鼓励种植户提高防灾防损能力和灾后的救灾积极性。

险种推出以来,在九个郊区县累计承保面积6076亩次,出险面积亩次,涉及合作社36户次,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三、拓展涉农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一是继续推进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解决农民及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

项目运行至今,已为2249笔贷款提供信用担保,保障贷款金额共计亿元。

该险种的推出大大缩短了银行放贷时间,由过去的1至2个月缩短至5天。

二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在市食安办和食药监局的推动下,在各区县食安监管部门的配合下,安信农险试点推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覆盖全市60%以上的固定办酒会所,保障就餐人数超过600万人次,提供了累计超过亿元的保险保障,已形成涵盖冷鲜鸡食用、盒饭配送、为老助餐、餐饮饭店、超市卖场、食品生产等九大方面的食品安全保险保障体系。

三是在全国首创菜农高温人身意外险。

参保者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因中暑引起死亡伤残,可得到最高金额为20万元的赔偿。

四是积极探索生鲜农产品电商保险。

如推出大闸蟹品质保险,保障网购消费者的利益。

四、建立农业保险大灾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一是推动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建立。

2014年,上海正式颁布实施《上海市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农险赔付率超过90%为大灾,超过150%为巨灾。

保险机构在90%~150%范围内购买再保险时,市财政予以60%的保费补贴,最高不超过800万元,超过150%部分由农业保险机构使用对应区间的再保险赔款摊回部分和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承担后,差额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一事一议解决,初步建立了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

二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再保市场资源分散风险。

合理评估上海农业生产风险,购买合适的再保险来分散种养两业险风险。

依靠国际再保险公司力量研发气象指数保险,控制指数类保险的系统风险。

三是贯彻落实财政部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定计提、使用、管理大灾准备金。

四是积极参与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的筹建。

五、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建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形成区县“三农”保险服务中心、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村“三农”保险服务点点面结合的三级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做到“管理到区县、机构到乡镇、网络到村组、服务到农户”。

二是积极培养农险服务队伍,探索创建农险导师制,以农险专业传承为抓手,促进青年农险人才的成长;以工作规范、任务明确、奖惩分明为目标建设协保员队伍,提高协保员的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承保理赔服务标准化建设,用1至2年时间规范农险业务流程,在承保、核保、报案、立案、定损、理算、理赔、单证管理等环节形成企业标准。

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借助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民一点通”“一村一网”来落实农业保险“五公开、三到户”。

同时推广GPS技术、无人机技术在农险业务中的应用,完善能繁母猪保险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农险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

六、健全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一是不断完善市、区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委员会建设,依托政府各部门力量,建立推委会定期沟通交流机制,推动涉农商业险发展,实施“同等条件、优先承保”的倾斜政策,以效益较好的商业险来弥补农险效益的不足,提高农险抗风险能力,促进“以险养险”工作。

二是与市气象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历史气象数据支撑农险发展,开展上海露地蔬菜种植气象指数保险创新研究,共享气象预警平台,将风险预警、防灾减损、灾后处理等与气象服务工作相结合,及时向农户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三是与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立联动机制。

农业保险服务热线主动对接12316热线,做到无缝转接、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方便农户报案,增强保险公司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四是与市农委共建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将承保数据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数据比对、公示,提高保险数量的准确性。

五是积极争取政府项目扶持,在气象保险指数研发、能繁母猪信息化建设、无人机查勘研究等方面争取到农业部、市农委的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推动农险创新工作。

七、积极接受政府管理事务委托参与新农合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

在闵行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安信农险通过公开竞标,成为崇明新农合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管理机构。

形成了“基本+补充”的第三方管理形态,继续采取“DRGS+临床路径”的管理手段和“实时结报+二卡合一”的服务模式,合理控制农民医药费的支出。

参与病死猪数据比对核实工作。

安信农险接受市农委、市财政局委托,在浦东、崇明、奉贤、金山四个养猪大区试点病死猪数据比对核实工作,利用生猪和能繁母猪养殖保险数据资源进行比对分析,定期到现场核实病死猪只数,提高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发放的准确性。

作者简介:何荣勋,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保险部总经理。

作者:何荣勋来源:《上海保险》2014年第11期篇二:推进三农保险情况龙岩市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方案为建立健全全方位、多领域的农村保障体系,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决定,制定我市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关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深化涉农保险“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公司承保”的政企合作模式,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增强农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构建覆盖全市农村人口的保险保障体系,提升“三农”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农村民生。

二、基本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先易后难,协同配合,整乡(镇)推进”原则,探索建立政策性支持、商业化补充相结合的农村保险新模式,大力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减少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三、总体要求(一)推进目标总体目标:从2011年起到2013年,实现全市范围“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农村人口的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性农村保障体系。

街道办事处和县城所在镇不列入推广范围。

——2011年,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先行开展实施三农综合保险。

上杭县要充分发挥古田镇“三农”保险试点示范作用,“三农”综合保险推广先行一步,全县覆盖面达到50%的乡(镇)。

据此,2011年全市组织22个乡镇实施:①上杭县11个,古田、才溪、蓝溪、南阳、湖洋、溪口、茶地、蛟洋、步云、旧县、中都。

②其他县(市、区)11个,新罗:白沙、东肖;长汀:新桥、河田;永定:高陂、湖坑、下洋;漳平:永福、西园;连城:朋口;武平:十方。

——2012年,上杭县全面推广,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

其它县(市、区)将推广工作扩展至50%的乡镇。

全市组织60个乡(镇)实施。

——2013年,全面推广,实现全市“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

(二)推进项目在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中央、省、市确定的农村住房、自然灾害公共责任、水稻、能繁母猪、森林综合等五项政策性涉农保险险种,同时认真总结古田镇“三农”保险示范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根据农民在人身、财产、生产、生活等方面保险的迫切需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先行推出适合本地的“三农”综合保险险种。

具体推进项目及要求如下:1.推广十一个“三农”综合保险自主选择项目。

根据古田“三农”保险试点经验,主要推广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便捷的农村保险险种,并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

主要推广的险种包括: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村干责任险,农民小额信贷保险,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务工农民小额保险,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茶叶、果树种植保险,鸡、鸭、兔养殖保险等11个险种。

各地可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保险试点。

在推广期间,要求每个推广乡镇在推出的11个险种中因地制宜选择3~4个险种进行全面推广,第一年承保率达到70%以上,第二年承保率达到80%以上,第三年承保率达到90%以上。

其他险种要求各县(市、区)、各乡(镇)根据地方特色有选择性的开办。

2.全面开展烟叶种植保险项目。

烟叶种植作为我市农业生产的特色和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