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偏见》剖析
二、钱氏其人
种种妙处能集于一身——
–中西知识渊博无涯 –灵感机智无处不在 –幽默讽刺尖刻犀利 –走笔行文敏捷恣肆 –文言白话精妙契合
二、钱氏其人
为他人所不及之处: – 知识极其渊博而能任 意驱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为我所用,自然 贴切,无刻意掉书袋 之病 – 机智善辨而又持论公 允,于人于事不作极 端、偏颇之论
二、钱氏其人
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 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 •鬼》。《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 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 一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 比较诗论。 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所著多卷 本《管锥篇》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 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 辨析。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三、文本分析
何为偏见?
所谓偏见就是偏于一个 方面的见解。
三、文本分析
层次:
– 先谈偏见:“偏见是有思想的人的 星期日娱乐” – 引述柏拉图和博马舍两种具有偏见 的人类定义 – 提出自己的“偏见”——“人类是 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生声音的 动物”!
三、文本分析
天籁——自然界万物依时间、昼夜、季 节、自身生命节律发出声响,能与寂静 融为一体,不讨厌 人声——干扰他人,无时不在,是寂静 的致命伤,令
四、思考与讨论
1. 你认为钱锺书对“人籁”的看法是不 是一个偏见?试阐发你的理由。 2. 作者要讨论人声的环境污染,为什么 从“偏见”问题说起?这样写有什么独特 的效果? 3.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作者的机智与幽 默?
1.
写作缘起:有感于“人 籁”之令人厌烦 2. 写作重心:讨论“天籁” 与“人籁”的区别,反省自 己是否存有偏见
三、文本分析
4.
思维特色
–从看似荒谬的地方,感悟别样的意味 –于合理处发现不合理 –在逻辑严密的思维中发现不合逻辑的 人生荒谬
三、文本分析
写作特点
– – – – 不是正言傥论,而是亦庄亦谐 机敏幽默,充满智慧 学识渊博,旁征博引,有书卷气 丰富而精辟的比喻
《一个偏见》
钱锺书
一、焦点问题
1.
独特的环境保护观:抨击人声污染 2. 钱氏散文特点:博学、机智、幽默
二、钱氏其人
钱锺书在现代文学史上,很有戏剧性。
建国以后的文学史没有钱锺书的名字, 而 80 年代初期,他是作为出土文物被 挖掘出来。在广泛的社会阅读过程中, 钱锺书的文学价值才浮现出来 ,成为20 世纪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很多人把他看作是现代文学的第一流作 家。甚至称其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 的头颅。”
二、钱氏其人
• 钱锺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 部学生著作《谈艺录》( 1948 ) 《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 有人说,钱锺书是现代中国第一 博学鸿儒。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 典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 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至令西 方学者相形见绌。所以,现在有 “钱学”的说法。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三、文本分析
翻空出奇,作辨证之思,又微含讽刺: 人类喧闹惯了,“相聚时偶尔的寂不
作声,反欠自然。例如开会前的五分 钟静默……这种寂静像怀着胎,充满 了未发出的声音的隐动。”
三、文本分析
援引叔本华的名言:
–思想家应当耳聋。因为耳朵不聋, 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 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产 生偏见。
二、钱氏其人
法国的西蒙· 莱斯曾说:“如 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 话,只有钱锺书才能当之无愧。”
二、钱氏其人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写于三十年代末四十 年代初)、《人生边上 的边上》。 其艺术水准独标一格, 自成一大家。
二、钱氏其人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 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 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 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 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 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 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 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 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八日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二、钱氏其人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1911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 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 “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3年,与杨绛订婚。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 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 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1937年,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 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女儿钱瑗出生。
三、文本分析
得出结论——奇妙而合乎逻辑:
–对于哲学家来说,人声乃是他思想 产生偏见的根源。 –但在凡人看来,哲学家的这种意见, 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偏见呢!
三、文本分析
也许真的不无偏见:
–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影响人对外界 声音的感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阿狄生对伦敦市声不表反感
三、文本分析
二、钱氏其人
•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 人。字默存,号槐聚。父亲是汉学家钱基博,从小受家 庭的熏陶,才华出众。在小学、中学,数学极差。国文 特别突出。字写得也不规矩,难得把字规规矩矩地写在 格子里。酷爱古典小说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酷爱外 国的侦探小说,他出众的外语,就和读外国侦探小说有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