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

第五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


不足 : 首先,人文主义者并不把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 其二,在人文主义史学家心中,占首要地位的是如何 进行有夸张性的描述,而不是追求历史事实的真相, 不考虑历史的准确性. 其三,人文主义史学家抛弃了中世纪的迷信,权威, 但以对古代文化的盲目崇拜代替了对中世纪神权的崇 拜. 总之,人文主义史学家虽然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和 方法,但其本身并非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人文主 义的史学还不能成为一门科学.
英国 : 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re, 1478-1535)
《乌托邦》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理查三世传》(History of Charies III).被称为"第一部英文历史范例". 也是第一部用近代英文散文写的有文学 价值的历史著作.作者模仿古典传记作 品l对研究亨利七世早期生活有价值.
(三)西欧其他国家的人文主义史学 15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先后波及到意大利 以外的西欧各国,这些国家也先后产生了人文 主义史学.此时因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情况各 异,人文主义史学而各具特色;其次更为关心 宗教和神学的争端;其三塔西陀开始取代李维 成为大多数历史家崇拜的对象;其四人文主义 史学带上了浓厚的民族主义的色彩.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 (一)宗教改革与教会史学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运动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运动,也不是一般 的教义争端,而是触及到每个人的宗教信仰的一场群 众运动,是资产阶级和广大农民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 专制制度的一场革命运动,并逐渐扩大到整个欧洲. 因此它的战斗性比文艺复兴强烈得多,从这点上看, 它比文艺复兴要前进一步. 在新的基础上产生了欧洲16世纪的教会史学. 进步的宗教改革,却对史学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打断了史学世俗化的过程. 宗教改革也给人文主义史学以新的推动力:一是论战 的双方都要引用历史文献,这就刺激了对古文书的考 证,增加了文献的准确性;二是对天主教会的攻击不 再是要求改进它,而是要摒弃它,推翻它.
政治学派 马基雅维里 (Niccolo Mach iavell; 1469-1527年)
马基雅维里主要是个政治理论家, 《君主论》(亦译 《霸术》) 政治思想: 首先,强然要求意大利统一,摆脱外国人的统治和教 皇的控制; 其二,认为君主制是国家统治的最好办法.但同时认 为有贵族和市民监督的共和国是最稳定的政治形式; 其三,否认政治斗争中的道义原则,主张为达到目的 可不择手段.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也反映了当时意大利政治斗争的 形势——你争我夺.
15世纪出现的另一个史学流派为博学派,其主要特点 是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注重史料批判.这个学派的出 现,表明史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弗拉维奥比昂多(Flavio Biondo, 1388-1463):他的 学术活动在考古与历史两个方面. 考古著作:《罗马的建立》(《Rome Established》) 《话说意大利》(Illus-trated Italy)和《罗马的伟绩》 (Rome Triumphant)等.近代考古学的最早奠基者. 历史著作:《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Decades of History Since the Decline of the Power of the Remans),共30卷
法国 : "胡格诺战争" (1562-1598) 亨利四世 (1589-1610在位) 波旁王朝 民族主义倾向
法理学家和历史哲学家让波丹(Tean Bodin, 15301596) : 《论国家六书》最早提出了国家主权的理论. 《理解历史的方法》(Methodus et fa-cilem historiarium cognitionem,亦译《史学易知法》), 近代第一部历史方法论的著作 对西方史学理论的贡献: 1 把历史当成一门有独特内涵及体系的学科来研究 2 关于历史规律的研究: (1)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2)把进步论的思想引进了历史学的领域 (3)把人类历史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成为后来黑格 尔历史哲学的先导.
第五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时期的史学(14—17世纪初)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 在西欧,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初叶这三百年间被称 为"文艺复兴"时期.这是近代西欧各国第一次文化 世俗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 伟大变革,标志着从"中世纪"转入"近代"的巨大 发展. 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词是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 学家瓦萨里于1550年在他的《意大利艺苑名传》 (Live of the Grea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 中首先使用的. 文艺复兴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并以此为中心扩展到整 个西欧.
作为历史学家,马基雅维里的主要著作是《佛罗伦萨 史》(8卷) 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感情和史学观点是最接近近代资产 阶级的 : 第一,摆脱了"四君主国"的思想体系 ; 第二,表现出近代资产阶级民族观念; 第三,对基督教会,教皇是否定的,对教廷报敌视态 度; 第四,试图用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来说明历 史. 在体裁上 ,摆脱了中世纪编年史体例. 在写作风格上,用意大利文写 作,以哲学的思辨来写 历史的.分析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史学研究的特点与贡献: 专门注意文化,学术的研究. 新的分期法:"中世纪",独立的历史时期 对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彼得拉克的一种 观点)提看法.他认为这个时期是西欧各个民 族人民,形成和创立自己文化的时代,肯定了 中世纪的价值 ,确立了中世纪的历史概念 . 精心搜集材料,能够对史料进行严肃的考证和 批判.
法国 : 道比涅(d'Aubigne, 1550-1630):《世界通 史》(Histoire universells)15卷 . 英格兰: 福克斯(John Foxe, 1516-1587):《基督教 殉道者行传》 苏格兰: 约翰诺克斯(John Knox, 1505-1572):《苏 格兰宗教改革史》(History of Reformation of Religion Within the Realm of Scotland)
文艺复兴核心 内容是人文主义. 彼特拉克( 1304——1374) "人文主义之父"
(一)人文主义史学的一般特征 首先,在史学观上,人文主义史学表现出与宗教世界 观的分离. 第二,抛弃了中世纪流传的"四君主国"(四帝国) 体系 . 第三,力图模仿古典的特别是罗马史学的形式和风格 . 第四,人文主义史学家大都勤于收集古代的文献和手 稿. 第五,人文主义史学反映了正在萌芽的民族主义意识
宗教改革的时教会史学的特征: 首先,宗教改革的史学具有浓厚的宗教 性,教会的历史成为著述的基本内容. 其次,同中世纪的传统保持着更紧密的 联系. 其三,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具有强烈的 民族主义情绪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西欧史学 路德派史学家:《马格德堡世纪史》(Magdeburg Centuries)或《世纪史》(亦称《马格德堡按世纪论 述的教会史》),马提亚佛拉西阿斯(Matthias Flacich Illyricusa, 1520-1575)的领导下集体编成,计 13卷. 主要特征: 其一,收集了极为丰富的资料,但缺乏批判和考证. 其二,以"世纪"为准的分期法,是对人文主义史学 的一个倒退. 其三,有极强的主观,武断和偏见. 其四,记载了许多与宗教争端关系不大的史料 . 其五,作者站到了世俗一方.
参考文章
冯英:人文主义历史观对古典人本主义的超越,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赵文亮,赵东喜: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马基雅维里的 研究,<<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02期 邓集文: 马基雅维里主义评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02期 陆启宏 ,倪挺刚:浅析马基雅维里史学中的现实主义, <<学术研究 >>2001年04期 徐善伟:试论波丹的史学思想,《史学理论研究》 1997年01期
天主教会:巴洛尼奥(Caesar Baronius, 1538-1607), 《教会年代记》(Annales Eccle部史料 价值极高的著作. 德意志: 约翰斯莱登(John Sleidan, 约1506-1556):《皇帝 查理五世时代政治,宗教情况实录》 (Commentoriarum de statu religionis et reipublicae, carolo v caesare),共26卷 .政治史 ,批判精神, 史料价值 高.
(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史学 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 的"圣地" 佛罗伦萨 广场
在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中,首先兴起的是修辞学派,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利奥那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 1369-1444) :12卷的《佛罗伦萨史》 (Histary of the Florentiue People) ,《意大利当代 重大事件述评》(commentary on Contemporary Events in Italy亦译为《意大利史评述》) ,《希腊 史》,《布匿战争史》,和《意大利抗击哥特人的历 史》. 首先在历史学领域中打出了人文主义的旗帜,认为历 史应当记载"人事",探求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供 人们借鉴.在历史的解释上,他是文艺复兴时期强调 人性和心理因素的第一位历史家.在这方面他是马基 雅维利亚的先驱和师表.
思考题
1.人文主义史学的特征 2.马基雅维里的著作及其史学思想 3.波丹在西方史学理论上的贡献 4.宗教改革时期教会史学的特征 5.名词解释:《马格德堡世纪史》,巴 洛尼奥(巴洛尼阿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