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進行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54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占患者总数的54%,44例患者病情好转,占患者总数的44%,2例患者病情没有发生变化,占患者总数的2%,有效率为98%。
结论为了取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理想效果,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支原体肺炎的了解和掌握,明确针对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检测技术,从而有效改善和优化患儿的身体素质。
标签: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病毒属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除此之外,肺炎支原体也很容易引发小儿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形态多样,没有细胞壁,传播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而且容易引发流行病[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39例,男性患者占61例,年龄范围居于9个月~12周岁。
1.2临床表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和持续性发热。
患儿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气喘、等症状,32例患者双肺呼吸明显增粗,18例患者可闻干湿啰音,46例患者听诊一侧呼吸音降低。
对全部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大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和血清MP-IgM 检查。
胸部X片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左肺发生病变,51例患者右肺发生病变,3例患者双肺均出现病变。
MP-IgM进行抗体测定时,阳性为抗体滴度≥1:160,32例患者外周血WBC≥10×109/L,24例患者外周血WBC<4.0×109/L,44例患者外周血WBC居于4×109/L~10×109/L。
1.2诊断标准①X线胸片肺部炎症表现程度;②体征或者呼吸道症状;③MP-IGM阳性(≥1∶160)。
1.3方法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确诊之前,医护人员对患者采用包括头孢菌素和青霉素在内的药物治疗,没有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患者病情得到确诊以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使用药物和剂量为阿奇霉素,10 mg/Kg/d,患者病情好转,将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改为口服,服用剂量和频率为8~10 mg/Kg/d,1次/d,服用3 d后停止服药4 d,1个疗程为21 d。
2结果
经过治疗后,54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患者WBC恢复正常,体温7 d之内恢复正常,肺部啰音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减少,呼吸通畅,尚存在轻微咳嗽症状。
44例患者病情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体温7 d之内恢复正常或者有明显下降,体征和症状有很大改善。
2例患者治疗无效,体征和症状没有出现变化,后由医护人员给予其他治疗方式,最终康复出院,见表1。
3讨论
肺炎属于普遍的儿童病症,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发作快,病程短,通常伴随发热,肺部干、湿性啰音,喘憋,咳嗽等症状。
儿童支原体肺炎发作慢,病程长,在早期发病阶段具有一定的诊断难度,主要病症为干咳、高热、两肺啰音模糊和胸痛等症状。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都具有咳嗽和发热现象,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
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占据较大比重的炎症为支原体肺炎,但是该病症的临床效果不够明显,导致无法及时检测出大部分肺炎支原体抗体,而且由于婴幼儿身体没有完全发育等特殊性,在毛细支气管炎等病症的诊断上具有很大的难度,因而在临床诊断中反正漏振或者误诊现象的频率非常高。
此外,再加上治疗时间不足或者抗生素使用欠妥当等因素,会进一步对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如果在进行临床治疗时,患儿的咳嗽症状一直没有出现好转,应该试用大环内脂类抗菌素或者重新进行病原菌检查,明确是否发生病原菌感染或者发生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3]。
本次研究中,使用阿奇霉素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阿奇霉素对CAP常见的四大病原菌能够发挥良好的抵抗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抵抗卡他莫拉菌、军团菌和衣原体等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李旭阳.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2011,3(20):144-145.
[2]胡利军.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8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杂志,2012,29(23):118-119.
[3]林东浩.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0(3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