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一、背景:新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评价活动和
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励性评价
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
二、问题: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低年级的语文老
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刺激性激励的评价。
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
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
评价,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
三、案例事件与反思[案例]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课。
从课始到
课尾,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
回了几句话的,我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说得真好!”“真不错”!“你真棒”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我甚至要求全班孩子一次次掌声鼓励。
可是慢
慢地,我却发现起先整齐响亮的掌声正变得稀稀拉拉,有的人甚至根本没有听
别人的发言。
[反思]或许是处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再或
者是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对每个孩子我都慷慨无私地献出了赏识教
育的法宝。
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激
励性语言的评价下,相信即使是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头了就未必是好的了。
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
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事实上,对孩子而言,廉价
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和
应付的学习态度。
[案例]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我决定对孩子们的评价分个等级,那些有精
彩的语言、有价值的回答、有自己独特思考的孩子,我会给他们发一颗智慧星,回答一般的,我会给予语言上的肯定或建议。
“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呢?读得好的同学
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这话犹如给了孩子门一剂兴奋剂,一双双的小手举得
老高,当我点到一个孩子站起来读的时候,确实读得不错,看来这种方式已初
见成效了!当孩子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却读错了一个字,这个字是我刚刚教
过的,一双小手急切地举了起来,我原本以为他会热心地帮助读错的孩子改正
过来,却发现他望了望我手中的“智慧星”,低头读起课文来,原来他根本没
有认真听别人读书,一心只是想得到我手中的奖品。
[反思]激励性评价是课堂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等。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一些“争红花”“夺红旗”之类的活动,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是,许多学生会把学习这一目标
置于脑后,而只在乎当前的奖励,甚至于把奖励当成学习的目的,转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功利心理:回答对了问题就能得到奖励。
因此,课始
还能看到一些孩子积极参与学习,而当他们得到奖励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
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
更糟糕的是,有的学生对“智慧星”
“小红花”等东西熟视无睹,失去兴趣,时时盼望着有更新鲜的东西来刺激他们。
这一结果显然与教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看来,带有功利性的激励性评
价并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反思]整堂课没有“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的廉价评价,也没有“智慧星”的物质刺激,却有疑问、有惊叹、有笑声、有争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就连课外知识并不丰富的孩子也听地津津有味。
为什么这节课能够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师生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呢?我想大概是适时地运
用了几种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在课堂口头评价时,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释解学生心中的迷惘,产生惊叹,表达喜悦,在惊叹中评价;
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
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
四、分析与总结: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
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
的发展。
好的评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1、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是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的前提。
好的课堂氛围,
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
这样的氛围,正是课堂口头评价
所需求的。
但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营
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2、把握好激励的时机。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把
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
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
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①及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
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
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
更重要的一点,评价
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
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
评价行为,不断进步。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
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
这样才有利
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在课堂这
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②延缓评价,
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
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
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
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
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
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
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
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
生的独创性。
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
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
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
谬误,获取真知。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适当激励性评价,是激起学生思维的“一剂良药”,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