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

第三章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

控制反应釜下半部(溶解区)温度在360-380°C之
间,上半部(结晶区)在330-350°C之间
釜内压力约1500kg/cm2。 在反应釜的下半部是SiO2的饱和溶液,上升到上
半部时,因温度降低而使SiO2呈过饱和状态,而
导致α-SiO2单晶的生成。
51
四、复合氧化物的合成
降低反应温度,节省能源; 能够以单一反应步骤完成,不需要研磨和焙烧步
15
1.2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

具有液体的溶解特性以及气体的传递特性

• • •
粘度约为普通液体的0.1~0.01;
扩散系数约为普通液体的10~100倍; 密度比常压气体大102~103倍。 电离常数 在不改变化学组成的情况下,SCF性质可由压
力来连续调节
16
二、超临界水(SCW)
温度高于临界温度374°C,
影响反应速度、产物结构、晶化机理
46
5. 搅拌与静止
搅拌能有效的改变扩散过程和晶化动力学。 搅拌体系合成的沸石晶体通常较小 搅拌有时可有选择性地晶化
47
二、纳米材料的水热、溶剂热合成
缺点:不能合成一些遇水分解或在水中不存在的物种
48
研究方向 (1)粉体颗粒形貌的控制;
(2)粉末颗粒度及分散度的控制;

流动性、渗透性和传递性能好,利于传质和热交换
20
三、超临界水的特点:
①完全溶解有机物
②完全溶解空气或氧气
③完全溶解气相反应的产物
④对无机物溶解度不高
⑤具有很好的传质、传热性能
总体来看,水在超临界区的行为更像一个 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
21
超临界水热合成无机功能材料
22
四、超临界水热合成技术的优点
(1)制备具有亚稳态结构的材料
(2)制备相对简单;
(3)易于控制物相及产物的分散性
56
二、溶剂热法优点
抑制产物的氧化过程或水中氧的污染;
扩大原料的范围、制备目标产物的范围;
有机溶剂的低沸点,有利于产物的结晶; 较低的反应温度 机理探讨
57
三、溶剂热法分类
(1) 溶剂热结晶
(2) 溶剂热还原(InCl3和AsCl3 被Zn 同时还原,生成InAs
3
二、水热合成与固相合成的比较
反应机理上的差异:
固相反应的反应机理:以界面扩散为其特点
水热反应:以液相反应为其特点
反应机理
固相反应 水热反应 界面扩散 液相
合成温度
高 低
反应时间
短 长
4
三、水热法的特点: 相对低的温度
加速重要离子间的反应
制备具有亚稳态结构的材料
(体系高于平衡态自由能的一种非平衡状态)
三、合成程序


选择反应物料
确定合成物料的配方


配料序摸索及混料搅拌
装釜封釜


确定反应温度、时间与状态
取釜冷却


开釜取样
过滤干燥
29
3.1 反应物料的选择 种类:
可溶性金属盐溶液
胶体
固体粉末
胶体和固体粉末混合物
选择原则: 前驱物与最终产物一定的溶解度差; 前驱物不与衬底反应; 杂质的影响; 制备工艺因素
骤;
控制产物的理想配比及结 构形态
52
53
五、低维化合物的合成
低维磷酸锆
一维乙二醇钛
54
六、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合成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具有生物催化、生物制药、主
客体化学以及光电磁性能等性质
55
第五节 溶剂热合成法
一、原理 用有机溶剂或非水溶媒(例如:有机胺、醇、氨、 四氯化碳或苯等)代替水作介质,采用类似水热 合成的原理制备纳米微粉。 特点
物质结构 物质凝聚态
反应机理 水热与 溶剂热反应 液相反应 高温、 高压溶液
物质稳定性
固相反应
结晶性好,纯净, 无需热处理
均匀性、扩散快速、 温和、可控性好
新物质、难制备物质、 高压相、特殊凝聚态、 介稳态、异价
界面扩散

溶液化学
39
第四节 水热合成方法的应用

介稳材料 超细(纳米)粉末
1 w k
f (T , )
超临界态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6
2.4 SCW的粘度η
1
T
19
与普通条件下空气的粘度系数接近
2.5 SCW的扩散系数D:
D
1

高密度水:T D , p D 低密度水:T D , p D

SCW的扩散系数比普通水高10~100倍
工艺简单易行,能量消耗相对较低; 产品微粒的粒径易于控制 “绿色环保” 反应时间很短
23
第三节 水热法合成工艺 反应装置
24
一、反应釜 1.按密封方式: 自紧式高压釜 外紧式高压釜 2.按密封的机械结构分类:
内螺旋塞式
大螺帽式
杠杆压机式
外压釜
3.按压强产生分类 : 内压釜
4.按加热条件分类: 外热高压釜 内热高压釜
压力高于临界压力22.1MPa
密度高于临界密度0.32g/cm3
17
2.1 SCW的密度:

f (T , p)
压强的微小变化引起密度的大幅度改变
2.2 SCW的介电常数ɛ
p T

有利于溶解一些低挥发性物质
18
2.3 SCW的离子积常数kw
34
反应时间
研究不同水热反应时间下产物的形貌,了解最终
产物的形貌演化过程。
相同摩尔比(Pb2+/S2O32- = 1:4)和反应温度(100°C), 不同反应时间下所得产物的SEM照片: A) 1h, B)3h, C) 5h, D) 10h
35
反应物浓度:
当起始浓度是原来的2倍时,产物为花形晶体, 起始浓度是原来的1/2时,产物为立方块状晶体;
合成新材料、新结构和亚稳相
制备薄膜

低温生长单晶
40
一、介稳材料
1.1 结构特点
纳米孔径(约为2~50 nm) 超大比表面积(>1000 m2/g) 孔道尺寸可控
沸石分子筛是一类典型的介稳微孔晶体材料
具有分子尺寸周期性排布的孔道结构
41
1.2 沸石的性质 吸附性 离子交换性
1.3 沸石的应用
SEM image of samples obtained at 180°C after a reaction time of A)6h, B)9h, C)12h
8
五、水热法合成原理 5.1 反应过程的驱动力 可溶的前驱体(中间产物)与最终稳定产物之间
的溶解度差
反应物质溶解后以离子、分
子团的形式进入溶液
(3)温和条件下粉体材料的水热合成; (4)避免水热合成中杂质对产物的污染
49
三、水热条件下的单晶生长 水热法是目前制备适用于光学仪器和压电晶体元件
的大块优质水晶的唯一方法。
水热法生长的水晶的单晶
50
【例】石英晶体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SiO2和1.0-1.2mol/L NaOH(矿化试剂
溶液装入高压釜中(80-85%)
32
【例】PbS微晶的制备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Pb2+/S2O32- = 1:1时产物的形貌为三棱柱; 1:2时则为立方体; 1:3时魔方结构开始形成;
1:4时形成完美的魔方结构
状晶体
33
反应温度
相同摩尔比(Pb2+/S2O32- = 1:4)和反应时间(5h) 不同温度下所得产物的SEM照片: (A) 80°C, (B) 120°C,150°C
pH升高,缩短成核时间,加快晶化速度, pH升高,降低产率 改变无机物种(如硅铝酸根阴离子)在溶液中的聚
合态分布:
硅酸根的聚合能力随着碱度升高而减弱
铝酸根的聚合能力则基本上不随pH改变
45
4. 水量与稀释
一般的,水量的变化对合成影响不大 稀释降低晶化速度,生长快于成核,有利于大晶体
生成
水量过大,影响反应物在溶液中的聚合态和浓度,
30
四、水热合成反应影响因素
温度:反应温度越高
晶体生长速率加快 晶粒平均粒度越大,粒度分布范围越宽
压强
增加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加快反应速度 影响反应物的溶解度,生成物的形貌和粒径
31
pH值:
影响过饱和度、动力学、形态、颗粒大小
反应时间:
晶粒粒度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
杂质
改变晶体的结构和颜色 影响晶体的形貌。
第三章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
1
第一节 水热合成法合成原理
p19
一、水热合成的概念 (Hydrothermal Synthesis)
1.1 原理 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容器里,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 介质,对反应容器加热,创造一个高温、高压的 反应环境,使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重结 晶。
2
1.2 水热合成的温度范围 常温~1100°C;压强范围: 1~500MPa (1)低温水热合成:100°C以下; 沸石的合成 (2)中温水热合成:100—300°C; 经济有效的合成区域 (3)高温高压水热合成:300°C以上; 单晶生长、特种结构的化合物
作为化学组分起化学反应; 反应和重排的促进剂; 起压力传递介质的作用; 起溶剂作用; 起低熔点物质的作用; 提高物质的溶解度; 有时与容器反应
14
第二节 超临界水热合成
一、超临界水热合成
1.1超临界流体(SCF) 温度及压力都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之上
的流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