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物运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货物运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货物运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运输业本身就是贸易的产物。

贸易中的货物只有通过流通领域,依靠运输才能从卖方手中转移到买方的手中。

国际货物运输的对象主要是贸易商品,没有国际贸易,也就谈不上国际货物运输。

同时,国际货物运输是贸易开展实施的基础,国际货物运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的进步,提高了国际贸易业务的效率。

所以,国际贸易与国际货物运输两者的发展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交往日趋繁荣,运输业作为国际贸易的纽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被形象地比作世界工厂,大量的跨国公司把将我国作为其采购和生产基地。

在此条件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运输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运输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为运输条件的改善,还包括港口码头设施的现代化和相关的运输服务配套行业(如货代、船代、仓储、物流中心、中转站等)的快速发展。

运输水平的提升降低了商品的流通费用,积极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运输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对外贸易可以为运输业创造大量的需求,拉动物流业的发展,但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运输业的运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我国的运输水平跟不上对外贸易的发展步伐,就会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

同时,运输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有时还会影响甚至决定贸易术语的选择。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FOB、CFR和CIF是最为常用的贸易术语。

在FOB术语下,卖方负责把货物装载到买方指定的船上,由买方负责订舱、支付运费。

在通常情况下,合同规定的装运日期是在卖方收到买方开出L/C后的30天以上,在此期间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特别是一些敏感性商品和季节性商品),在FOB术语下,买方为其利益着想,即使卖方已将货物备妥装运港,往往以订不到合适的船为借口进行拖延,导致卖方不能在L/C规定的装运期内将货物装船,取得单据进行议付,使得L/C过期失效,而卖方除了将货物贬值和不能及时卖出的损失外,还要增加装运港的仓储费损失,尤其是鲜活和季节性商品损失就更为惨重。

而在CFR、CIF术语下卖方在货物的装运方面掌握主动权,不受买方的制约,不管产品市场价格如何下跌只要卖方在L/C规定的期限内把货物装船取得响应的单据,就可避免这种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