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及其理论意义

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及其理论意义

2010年9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ep .2010第42卷 第5期Journal o f Inne rM ongo li a U niversit y (P h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s)V o.l 42 N o .5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0SQRW 090)收稿日期:2009-12-10作者简介:陈爱萍,女,安徽宣城市人,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许文建,男,河北安国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及其理论意义陈爱萍1,许文建2(1.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63;2.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安徽巢湖238000)摘 要: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历史,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反实证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诠释。

拉布里奥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社会生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历史是一个整体,它以社会的形成过程和改造过程为基础。

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了自身,创造了人类历史及人为的环境。

拉布里奥拉基本上把握住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

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也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拉布里奥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历史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10)05-0140-06 如何恰当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理论课题。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第二国际诸理论家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理解。

然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当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把握上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机械论和简单化倾向。

但是,如果因此就不加区分地把第二国际所有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无一例外地都归结为机械论、简单化倾向,并把他们统统地纳入到象征着这种倾向的所谓 梅林 普列汉诺夫正统 ,这势必会遮蔽某些理论家的哲学贡献,从而导致我们看不到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景。

第二国际理论家在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是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但他们并非完全一致。

就意大利的理论家拉布里奥拉来说,虽然同样处于第二国际时期,他却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反实证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阐释。

作为 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 ,拉布里奥拉围绕着现实的人、历史及实践这三个核心范畴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

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与当时马克思主义阐释中的不良倾向区分开来,而且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192)一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主要体现在他的 唯物史观论丛 中。

这一哲学著作一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即 纪念<共产党宣言> 、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 致索列尔的十封信 以及其未完成稿 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 。

在这四个部分中,拉布里奥拉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做了较为深入地阐释。

总的说来,拉布里奥拉是围绕着如下三个基本方面展开的:也就是现实的人、历史及其实践活动。

在批判实证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过程中,拉布里奥拉首先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

他指出, 现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2](122)因此,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者,我们的研究始终要立足于现实。

因为未来的条件是从 当前发展和成长起来的 ;认识过去,只是因为它在 促进并加深阐明当140前 这一点上,才是 引人注目的和有益的 。

[2](50)与此相应,生活在现实基础上的人是任何单个的实践学科由以出发和援引的 唯一事实 。

[2](86)因为历史唯物主义 并不研究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问题,而只是力图弄清楚与动物生存不同的人类生存的一定条件。

问题不在于根据生物学的资料做出归纳的或演绎的结论,而在于首先弄清楚人在社会中的生活方式 的特点。

在拉布里奥拉看来,不同于其他学说, 新学说 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始终是现实的人及其社会生活。

它的革命任务和目的就在于 把现实的东西或积极活动的力量,也就是因情况而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 ,同那些 非批判的杜撰和文学手法的幻景 以及 想象的偶像和和假定性 对立起来,然后用这样一些力量来代替这些杜撰。

[2](54-57)在上述基础上,拉布里奥拉对 人 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从未把人看作 生来就具有一定特性 的生物 而存在的。

我们所说的人是 通过一定的联系而联合成一定形式的社会的人 。

[2](86) 前社会的人 或 超社会的人 都是幻想的结果。

人类共同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并且从事一定 社会活动 。

当他们带着某种动机从事某种的活动时,他们除了要借助于自然界所赋予的物质条件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环境、工具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协作。

[2](94)即便是那些看似 完全带着个性特点的、只有自己才能意识到的精神活动 也是如此,它们同样体现了人的社会性。

精神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要依赖于一定社会环境。

因为人类始终是 某种生活方式、习俗、制度、宗教、国家、历史传统等 的一部分。

无论是公众思想、民族精神还是单个人的思想都根源于社会生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把个体连接起来的 实践的相互关系 。

[2](94)因此,在拉布里奥拉看来,人首先是一种 社会的 存在物。

其次,人也是一种 历史的 存在物。

拉布里奥拉认为,社会的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一个 历史的生成过程 之中。

在社会生活中,人在不断地创造各种类型的社会环境,即便于自己活动的各种人为的条件的同时,也 改变了自己的本质。

[2](68)人是 作为一定的条件 的原因和后果、创造者和结果而形成和发展的 。

[2](125)据此,拉布里奥拉在 致索列尔的十封信 中进一步总结到:历史唯物主义 从来没有否认人处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的这一事实,从来没有认为人是一个没有任何原因而产生的永恒的实体,更没有认为人是一次单独行动的产物。

人处在一个永恒的创造过程之中 。

[2](95)最后,人作为 社会的和历史的存在物 ,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拉布里奥拉的这一观点体现在他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过程中。

立足于对 社会的和历史的 人的理解,拉布里奥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极力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

一方面,他认为,与动物不同的是, 人是在历史中活动 的,他生活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中。

[2](137)人能够从事与单纯的动物生存斗争不同的创造性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他可以制造和改进自己的劳动工具并借助于这些工具创造人为的环境即社会环境。

硬说这种环境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和继续,这只是一种过于一般和抽象的、因而归根结底没有任何意义的思想。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所取得的各种进步要归结于理性和思维的发展本身的内部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根基则是在人为的环境中所发生的进步,即 在一定的劳动形式和分工形式的基础上发生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进步 。

因此,断言人类的一切进步似乎只是自然界的简单的继续,也是没有意义的。

[2](66-67)但是,另一方面,拉布里奥拉又认为,外部自然界仍然是存在的, 自然界始终是人为环境的直接基础 [2](67)。

因为人类只能生活在地球上,为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为人本身的内部发育寻找必需的手段,各种自然条件总是必需的。

虽然自从有了技术, 在我们这些社会动物和自然界之间出现了一系列中介物,这些中介物改变、消除或抵消自然的影响 ,但是 技术绝不能消除它们的有效力量。

因此, 我们对自然的依赖,虽然从史前期开始逐渐在减弱,但是仍然继续存在着,直到今天还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这如同 对自然本身的直观继续产生好奇心并为我们的想象提供养料一样。

[2](132)由上述拉布里奥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可知:人作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主体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人通过自己的活动能够改造自然,创造人为的环境。

但是,承认外部自然界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类不可避免地要受制于外部自然,而不可能获得完全的自由。

人作141陈爱萍,许文建 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及其理论意义为活动的主体其能动性或自主性便也只能是有限的。

即使就人自身所创造的人为的环境来说,它对人的能动性也是有制约作用的。

这个人为的环境 通过复杂的途径对人本身发生影响,并且在它当时的状态下和后来的变化中成为人的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

[2](67)可见,在拉布里奥拉看来,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是能动与受动、决定与被决定的统一体(科拉克夫斯基)。

[1](189)忽视受动性就容易走向唯意志论,而根本否定人的能动性就会导致自动论。

而在他看来, 自动论象唯意志论一样,无疑都是完全荒谬的。

[2](70)由上观之,在拉布里奥拉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现实的人及其社会生活。

这一现实的人是社会的和历史的存在物,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二拉布里奥拉认为, 历史唯物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

[3](68)因此,如何理解 历史唯物主义 ,尤其是如何理解 历史唯物主义 中的 历史 这一核心范畴,对于我们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 从而成为拉布里奥拉阐释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另一重要范畴。

通观拉布里奥拉对 历史 的论述可知,他的 历史 概念具有双重内涵。

在他那里, 历史 一方面指的是方法的历史,也就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历史;另一方面指的是实体的历史,也即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

在批判历史决定论的过程中,拉布里奥拉指出, 我们的学说并不妄想通过抽象的方法揭示出某种伟大的计划或想法,因为它只是一种研究和解释的方法。

[2](77)因此,与大多数第二国际理论家一样,拉布里奥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而在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这种方法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如何理解 历史 这一范畴上。

正如弗兰茨 梅林在批判恩斯特 海克尔的唯物主义时所说的那样:海克尔的唯物主义是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而不是 历史唯物主义 。

但是,海克尔的著作 对于帮助澄清我们党内在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和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两方面存在的多少有些混乱的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

[4](325)由此可知, 历史唯物主义 中的 历史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的实质。

弄清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的实质,也就理解了作为思维方式的 历史 的真正内涵。

拉布里奥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所寻求的只是从理论上表述和从实践上阐明我们中间和四周的发展, 而这种发展完全包含在以我们为主体和客体、原因和目的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关系中。

我们的理论之所以正确,并不是因为以理性的推理为依据,而是因为它产生于 对事物的客观研究 。

唯心史观把社会建立在推理的基础上,即 把社会现象的整个综合体归结为简单的个人,然后在自由的和任意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它, 从而不能理解历史过程的客观本质和内在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