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污染
海洋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微塑料会影响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微塑料会影响暴露在其中的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
微塑料的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疏水性强、表面会附着微生物等特点 使其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能力增强,从而成为 污染物的载体。
污染物被吸附到塑料上以后,可以在洋流作用下长距离迁移,影响污染 物的全球分布。
微塑料的监测
3 part 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1
海洋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2
土壤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塑料的大量使用已经导致环境中塑料及其衍生品对大气、海洋 和陆地环境造成污染。海洋受微塑料影响最为直接,在牡蛎等 海洋生物体内已发现微塑料颗粒,人类粪便中也已发现微塑 料。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也十分普遍,主要通过农膜的大量使 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途径进入。
微塑料污染情况在全球严重性可能超过人们的预估,具有以下特点: 污染涉及面极广 污染深度也不可忽视 污染情况的特殊性
什么是微塑料?
2 part
微塑料的来源
微塑料的来源
A
初生微塑料
生产时的粒径就小于5mm的塑料微
珠,常被用在有清洁作用的洗漱用品
中。
B
次级微塑料
大块塑料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
作用最终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海塑洋料微是塑海料洋的垃来圾源的之主一要是组大成型部塑分料,垃约圾占的海分洋解垃。圾塑的料6垃0%圾~进80入%,海在洋某后些,地在 热区、甚光至、达化到学9等0%环~境95因%。素目作前用已下知逐的渐微发塑生料光来降源解包或括破陆碎源形输成入微、塑滨料海,旅其游弹 性业强、度船、舶颜运色输、业形和状海、上尺养寸殖等捕方捞面业均等发。生变化,从而容易被海洋环境中的 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等吞食而储存在消化道,甚至直达组织和细胞 内,危害生物体生长。大型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主要影响是缠绕生物、 限制运动和摄食导致死亡。
4 part 微塑料的治理
源头措施
微塑料的治理
用其它材料代替塑料微珠的使用 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 加强塑料包装管理 限制塑料垃圾直接填埋
微塑料的治理
拦截及处理措施
阻止大块 塑料进入
水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置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带等
去除已进 入水中的 微塑料
生活中微塑料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 洗衣机——大量塑料纤维随洗衣废水 进入城镇下水道系统。在城镇污水处 理厂增加微塑料的去除环节,将有助 于减于来自城镇生活污水中的微塑料 数量。
2004年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组织的第一个 国际微塑料研讨会将微塑料定义为直 径小于5mm的碎片。
《Science》首次使用“微塑料 (Microplastic)”术语描述海 洋中的微小的塑料颗粒。
什么是微塑料?
微据塑数料据作显为示一,种最新近兴几污年染国物内具外有有特关殊文性献质快。速其增粒长径,小微、塑密料度污轻染,问迁题移已性经强引;起另全外世, 微界塑的料关比注表。面积大,表面疏水性强,易于富集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除此 之外,微塑料还会向水体释放自身有害添加剂。
微塑料的治理
在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污水中都很容易检测到微塑料,典型外观如下 图。
目前,污水处理厂微塑料可能的去除方法包括气浮法和絮凝法。近年 来,关于生物方法去除塑料的方法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因其节能 环保,引起广泛社会的关注。在国内外,都有生物去除塑料垃圾的报 道。
1871737 王芷晴
目录 contents
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的治理
微塑料的来源
微塑料对生态环 境造成的危害
1 part
什么是微塑料?
什么是微塑料?
2018年
2015年
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被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UNEP)定为“塑战 速决”。
2008年
联合国将微塑料污染列为新型环境污染的一大类型, 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污染、海洋酸化并列为全球 重大环境问题,呼吁各国对此加强研究。
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杀虫剂、除草剂和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是影响 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另一类重要因素。近年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微塑 料在环境中扮演着污染物迁移载体的角色。
土壤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微塑料对微生物的吸附
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开 始担忧微塑料可能成为致病菌等有害微生物的运输载体,影响土壤生 态系统健康。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为微生物提供吸附位点, 使其 长期吸附在微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而且,伴随微塑料的迁移,微生物会扩散到其他生态系统,改变生态 系统的菌群和功能。
500
文献数量(篇)
400
300
200
100
中文文献
0
英文文献
年份
什么是微塑料?
这一新兴的海洋污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环境中的微塑 料被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吸收以后,通过食物链逐 级传递到人类。除动物性食品以外,土壤中的微塑料也可能被植物吸收而 进入根茎、果实,人类食用这些根茎、果实以后,微塑料也会进入人体。 此外,在饮用水、食盐中也可能存在微塑料而被人类直接摄取。
土壤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
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微塑料进入土壤环境会与重金属发生地 球化学作用。微塑料一旦进入土壤且被风化老化, 在土壤复杂环境的 影响下,其将成为重金属的有效载体固定在土壤环境中,可能损害土 壤生态系统健康。
土壤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土壤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土壤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微塑料通过长期的农用地膜残留、有机肥和污泥的施用、地表水灌溉和 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土壤环境。
这些进入土壤中的微塑料, 在长期的风化作用、紫外照射及其与土壤中其 他组分的相互作用下。表面逐步老化、粗糙,颗粒或碎片裂解,粒径变 小,比表面积增大,吸附位点增加,表面官能团增多,疏水性增强,辛 醇/水分配系数升高,在土壤pH、盐度、有机质和离子交换等复杂因素的 调控下,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抗生素等有机 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从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生态 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