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学练习题

国际贸易学练习题

国际贸易学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
A.上升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2.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3.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两个方面?()
A.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B.贸易创造,贸易抑制
C.贸易转移,贸易抑制
D.贸易创造,贸易分享
4.倾销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包括()
A.掠夺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B.攻击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
C.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D.持续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5.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A.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反倾销政策
C.通过政府干预发展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D.出口补贴
6.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
A.保护贸易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
C.非关税贸易壁垒D.关税贸易壁垒
7.世界贸易组织是约束各成员之间贸易规范和贸易政策的()A.世界经济集团B.国际经济组织
C.区域经济组织D.国际一体化组织
8.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为( )
A. 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
B. 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减少
C. 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增加
D. 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减少
三、名词解释
1.关税
2.最优关税
3.配额
4.出口补贴
5.倾销
自由贸易区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幼稚工业论
进口替代工业化
四、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

1.国际贸易会降低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提高稀缺要
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在WTO体系中,不允许使用关税进行保护。

()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选择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
发展战略。

()
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强调通过政府干预实现规模经济、获
取竞争优势。

()
4.相对技术差异论提示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两利相权
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
5.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贸易保护程度相对较高。

()
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
五、简答题
1.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2.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1)含义: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2)构成条件:①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②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③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是否威胁进口国同类工业的建立。

六、分析题
1.简述一个国家参加关税同盟后,其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条件。

S A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D A表示其需求曲线;P B、P C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P B>P C。

(1)贸易创造,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贸易转移,指建立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2)在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假设A国为小国)对来自B、C两国的商品征收相同的关税t,来自B、C两国的商品在A国的价格为
P B+t,P C+t(<P A),显然A国会从C国进口,此时A国国内价格为P C+t,国内生产为Q1,国内消费为Q2,从C国进口量为Q1Q2。

假设A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组成关税同盟后的共同对外关税仍为t,即组成同盟后A国不再对B国征收关税,但对来自C国的商品仍然征收进口关税t。

此时B国在A国的销售价格为P B,低于C国产品在A国的销售价格P C+t,所以B国取代C国,成为A国的供给者,进口量为Q3Q4。

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的进口由原来的Q1Q2扩大到Q3Q4,增加部分即贸易创造效应=Q1Q3+Q2Q4=生产效应+消费效应。

除去贸易创造部分,剩下的Q1Q2部分表示,原来从关税同盟外C国进口的,但是组成关税同盟后改由从关税同盟国成员B国进口,即贸易方向发生了转移,故贸易转移为=Q1Q2。

(3)①A国的供需曲线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

即图中A国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越平坦,则b和d的面积就越大;
②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t)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
③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A国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2.画图分析进口关税(完全竞争条件下小国的情况)与进口配额对进口国福利影响的异同。

(左图)
(右图)
(1)左图为小国情形的关税效应分析(局部均衡):
进口关税,指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

生产效应:国内生产量由Q1提高到Q3,生产者剩余由△ICPw的面积变成△IAPt,的面积,即生产者增加的福利为a;
消费效应:国内消费量由Q2减少到Q4,消费者剩余由△HGPw的面
积变成△HBPt的面积,即消费者损失的福利为a+b+c+d。

税收效应:征收关税所获得收入=进口量*关税率=Q3Q4*t,即等于矩形AEFB的面积c。

净福利效应:a-(a+b+c+d)+c=-(b+d)<0,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净损失为b+d。

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2)右图为小国情形的配额效应分析(局部均衡):
配额,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现在假定限额为Q3Q4,且Q3Q4<Q1Q2。

同理可知,生产效应=a,消费效应=-(a+b+c+d),而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即关税效应=0。

故净福利效应=a-(a+b+c+d)=-(b+c+d)。

(3)同:进口配额与关税都是一国干预对外贸易的政策,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

异:进口配额的结果是价格的调整,而关税的结果是进口量的调整。

关税政府会得到相当于关税数量的财政收入;而实行进口配额的许可证收入可能属于政府或进出口商。

进口配额使得能够进口的数量是明确的;但实行进口关税的结果无法掌握。

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