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救法如果家庭中患高血压病的成员突然发病,家里的其他成员应能做出初步判断,并适当做些相应的处理,实属重要。
急救措施1.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
这时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
家中若备有降压药,可立刻服用,还可以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若经过上述处理,症状仍不见缓解,要及早护送病人到附近医院急诊治疗。
2.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
病人多在劳累或兴奋后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胸闷,可放射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重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
遇着上述情况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备有硝酸甘油一片舌下含服,或打开一支亚硝酸异戊酯吸入。
家中如备有氧气袋,可同时予以吸入氧气。
如症状不见减轻应迅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备车前往医院。
3.如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
应吩嘱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予以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在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
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伴有剧烈呕吐时,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压危象的应急措施高血压急症,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在发展过程中,或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增高,无论有无症状,收缩压超过千帕(20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超过千帕(140毫米汞柱);或血压虽为中度增高,但并发了急性左心衰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脑血管病,均为高血压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则可危及生命。
高血压急症常见的有:1、高血压危象:因全身小动脉突然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使血压剧增,尤以收缩压增高为着,可超过千帕(200毫米汞柱)。
面色苍白或潮红、烦躁不安、心悸、多汗、恶心、呕吐、手足发抖,并可发生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等。
2、高血压脑病:因全身小动脉,尤其脑内小动脉持续痉挛,导致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血压剧增,尤以舒张压增高为着,可超过千帕(120毫米汞柱)、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抽搐、失语、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神志障碍等。
家庭急救原则:迅速降低过高的血压,积极防治并发症。
(一)去除诱因,立即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刺激。
(二)可抬高病人的床头30°角,以达到体位性降压的目的。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把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四)必要时吸氧。
(五)药物应用:1、硝苯吡啶(心痛定)10毫克—20毫克舌下含服,5分钟内开始降压,30分钟后血压平均可下降千帕(40/25毫米汞柱),可维持3小时以上。
本药可扩张周围的血管和冠状动脉,从而使血压下降。
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高血压急症,且降压作用迅速。
2、硝酸甘油毫克—毫克舌下含服,3分钟起效,维持时间短,可重复使用。
本药可扩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尤适用于伴有心绞痛或胸闷者。
3、安定毫克—5毫克口服,用于烦躁不安者。
(六)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
送往医院时注意:一、病人症状已基本缓解。
二、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三、严重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四、必要时吸氧。
五、保持静脉通道、。
六、途中严密监护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心率、血压及并发症等病情变化。
中风急救方法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一般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如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如脑动脉血栓形成、脑栓塞两大类。
此病多发于40岁以上,原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脑血管畸形、心脏病的病人。
大多由情绪波动、忧思恼怒、饮酒、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诱发。
在中风发生之前常可出现一些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即中风预兆。
常见的有:眩晕:呈发作性眩晕,自觉天旋地转,伴有吹风样耳鸣,听力暂时丧失,并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通常历时数秒或几十秒,多次反复发作,可一日数次,也可几周或几个月发作一次。
头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太阳穴处,突然发生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作时常有一阵胸闷、心悸。
有些人则表现为整个头部疼痛或额枕部明显疼痛、伴有视力模糊神志恍惚等。
视力障碍:迅即发生视物不清、复视,一侧偏盲;或短时间阵发性视觉丧失,又在瞬间恢复正常。
麻木:在面部、唇部、舌部、手足部或上下肢,发生局部或全部、范围逐渐扩大的间歇性麻木,甚至短时间内失去痛觉或冷热感觉,但很快又恢复正常。
瘫痪:单侧肢体短暂无力,活动肢体时感到力不从心、走路不稳似醉酒样、肢体动作不协调、或突然失去控制数分钟,同时伴有肢体感觉减退和麻木。
猝然倒地:在急速转头或上肢反复活动时突然出现四肢无力而跌倒,但无意识障碍、神志清醒,可立即自行站立起来。
记忆丧失:突然发生逆行性遗忘,无法回想起近日或近10日的事物。
失语:说话含糊不精,想说又说不出来,或声音嘶哑,同时伴有吞咽困难。
疼痛:多在闲坐或睡眠时发作,一侧手足的肌肉发生间歇性抽筋或疼痛。
定向丧失:短暂的定向不清,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不能正常辨认,有的则不认识字或不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精神异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或异常兴奋、精神紧张,有的表现为神志恍惚、手足无措。
一旦出现上述中风预兆,提示中风即将在近期内发生,尤其是原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离开施工现场、公路上、火炉旁、深水边等危险境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防中风跌倒后发生其他意外伤害。
完全卧床休息,改善心境、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坚持按医嘱服用相应药物,定时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中风时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轻者可见一侧口角向下偏斜止并不断流出口水;重得则可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旋即进入昏迷状态。
因中风病人多有偏瘫,为防从椅子上或床上跌下,救助者若在跟前要立即上前将其扶住,对于清醒的患者要设法消除他的紧张情绪,以免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颅内出血。
若病人此时坐着或躺着则无须改变其体位,原先坐着的病人由于心脏到脑的水平高度差,还可相对保证血液冲入脑内的压力不致太高。
所以,任何不必要的体位改变或搬动都会增加脑内的出血量,从而加重病情。
只要病人坐得不勉强就无需使其躺下。
如中风后病人当即失去意识或倒地,此时的抢救仍应尽可能避免将其搬动,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摇又喊,试图唤醒病人。
此时的病人不仅无法唤醒,而且反复的摇晃只会加重脑内的出血。
正确的作法是:若病人坐在地上尚未倒伏,可搬来椅子将其支撑住,或直接上前将其扶住。
若病人已完全倒地,可将其缓缓拨正到仰卧位,同时小心地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产生窒息。
解开病人衣领、取出口内的假牙,以使其呼吸通畅。
若病人鼾声明显,提示其气道被下坠的舌根堵住,此时应抬起病人下颌,使之成仰头姿势,同时用毛巾随时擦去病人的呕吐物。
对于昏迷的病人,若医生一时尚不能到来,可即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装在塑料袋内,小心地放在病人头上。
低温可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中风病人无论是否清醒,在现场急救的同时,都应尽快请医生和救护车前来救护。
对于因高血压病引起的中风不能为了急于送往医院而用拖拉机等颠簸剧烈的运输工具。
条件许可的话,在发病当地进行抢救效果最好。
中风中风在医学上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
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
发生中风时,病人可能表现出肢体麻木,瘫痪,说话含糊不清,嘴角歪斜,口角流涎,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严重者可迅速导致死亡。
发现中风病人,处理措施如下:1)应立即扶病人躺下呈平卧位,松解患者衣领,腰带,保持室内安静与空气流通。
2)昏迷且呕吐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内异物及呕吐物。
如有假牙应取出。
如果患者发出强烈鼾声,表示舌根后坠,将病人头后仰,以解除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堵塞。
3)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切不可使劲摇晃病人的头部。
4)出现大小便失禁,应就地处理,不可移动其上半身。
5)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6)禁止给病人喂水喂食,如果患者口干可用棉签蘸温开水给患者滋润嘴唇。
7)一旦发现中风患者,立即求助当地医疗急救部门或请附近医生前来抢救,不可在现场拖延时间。
脑中风的急救方法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又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
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
其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尿便失禁;或出现眩晕、复视,出现一侧肢体活动无力,麻木或不能动,口角偏斜,说话不清或不能说话,流口水等。
急救方法:意识不清病人的急救措施:1.立即把病人平放在床上,头部稍垫高,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领,通畅气道,防止舌后坠,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
2.不要给病人嘴内含任何东西,包括药物。
3.每10分钟检查一次呼吸,脉搏及意识状态,如果需要,行心肺复办治疗。
4.立即拔打120求救,搬抬过程中要固定好头部,不要让病人头部随意摆动。
5.如果条件允许可用毛巾等物包住冰块敷在病人头部。
意识清楚病人的急救措施:1.安慰病人,防止病人情绪不稳定造成疾病加重。
2.让患者躺下,稍垫头部和肩部,头部侧向一侧,便于口有物流出。
3.不要给病人喂食水,不要给病人吃药。
4.拔打求救电话。
脑血管病(脑中风)人们习惯称脑血管病为脑血管意外、脑中风、脑卒中,意思是脑血管发生了非常急的损伤。
通俗地说,脑血管病是由于供应脑内的血管发生病变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视力障碍、语言表达障碍(失去语言功能或者吐字不清)。
1999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城市地区死亡原因第2位、农村地区第3位为脑血管病。
全国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的人数是120~15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为80~100万人,而为数更多的是脑血管病的幸存者,这些病人遗留下轻重不等的偏瘫、失语和痴呆等残疾,其中3/4的病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和劳动能力。
由于生活需要他人照顾,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脑血管病是一种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疾病。
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与早期的及时识别和急救有着密切关系。
一、脑中风的类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脑出血脑出血又叫脑溢血,通常是由高血压引起。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动脉弹性减弱或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一时性血压急剧上升,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出血,血液外流并向周围扩散,或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脑出血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40%。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青年人发病率高,病因多是由于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
与脑出血不同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组织外面的蛛网膜下腔。
这种病人必须及时施行脑外科手术,挽救生命,并要防止复发。
3、脑血栓形成与脑梗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窄细,一些脂类的物质与血液形成固定的血凝块,又叫血栓,血栓堵塞脑血管,使血流阻断,这就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后由于缺氧缺血使部分脑组织发生坏死,医学上叫做脑梗塞或脑梗死,死亡率为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