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跳石小学龚晓珊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 特别是近几年, 已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可是青少年科技教育至今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所忽视。

在许多人的意识中, 科技教育是一个抽象、理性的概念, 缺乏明确、具体的认识。

科技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还包括方法、观点、意识、信念、精神等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

前者的重要性对多数人来说容易理解。

对后者, 多数人却难以理解, 更谈不上实施了。

人的认识偏差造成了目前科技教育乏力,青少年科技素质低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

各级领导机构、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氛围不浓。

科技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人们对科技的概念模糊,意识不强。

而学校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阵地, 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 科技教育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科技教育流于形式化。

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 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及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 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科技教育非常重要, 但由于科技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 在课程安排上也感到无奈。

(二)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 教育围绕考试转, 考什么教什么, 实践性教学已成了摆设, 处于尴尬境地,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 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

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

目前, 绝大多数科技教育由教师兼任, 一方面缺少必要的科技理论和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 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无章法,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科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科技教育乏力。

政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投入不足,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科技活动室, 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科技活动场所也比较少, 特别是农村, 几乎没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

有的科技教育活动只能向青少年收费,一些有能力无经济实力的青少年就无缘参加有关的科技教育活动。

所以,仅依靠社会、学校或家长投资支持难度很大,从根本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

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学校的科技教育没有硬任务、硬指标, 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形成科技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

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

二、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归因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

青少年主要集中在学校接受教育。

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灌输, 没有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也是一
项长期的工作, 它对个人的成材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 但对个人的一生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生书本知识不错, 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相对薄弱。

科技素质培养取决于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 也需要一个物质化、理性化的社会大环境, 否则学校教育将显得力不从心。

三、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县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中小学科技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提高科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应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现代科技知识范围广,门类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可以单独承担起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全部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动员、依靠、组织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进行。

明确各级教育、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的职责,加强科协、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落实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任务。

各部门要密切协作,把搞好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二)着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确保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知识培训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对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进修等方面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以稳定科技教师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专兼职科技指导教师队伍。

把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列入与教学教师相同的评价系统,科技辅导员和被辅导的学生在参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其辅导员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与教学教师同等对待。

县教委要联合县科协在各中小学大力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重点考核“三项指标”。

即:校园内要建立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阅览室和科技制作室;校内外要有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

(三)着力保证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给予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

青少年科技教育应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

县级财政要充分保障有关单位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专项经费。

要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机制,例如:每年由县科协、县教委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等;设立县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为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奖励获得全国、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和优秀组织单位,激发更多的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到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来,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着力探索和构建科普教育新模式,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

青少年科普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念更新,校内、校外科普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抓中小学正规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和探索对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科普活动纠正学校科学教育的某些缺陷。

多方面、全方位开展创新性科技教育活动。

过去各科知识机械重复多, 学习过程死记的多, 因而课堂气氛低沉, 学生容易疲劳。

开展科技活动课, 可以容大千世界于其中, 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静为动。

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形式表现出来; 将思考的过程与操作的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制作的形式体现出来, 教师因此教得主动, 学生学得活泼。

(五)着力将青少年科技馆(活动中心)的建设纳入政府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建设规划中。

科技馆项目建设意义重大,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

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全
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做好科普资源共享工作,使科技馆成为科普知识的海洋,引导提高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把科技馆真正做成科普资源共享的长远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