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小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小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摘要: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要。

在法制教育中应当让学生们具备自我防范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等,让法律陪伴小学生一起成长。

一、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
笔者之前同法律专业的一些在校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前往成都市某小学做“法律常识进课堂”普法活动。

整个活动以授课的形式展开,志愿者们分别来到各自分配的班级,讲解了若干个案例,基本围绕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法分子绑架未成年人并索要钱财等常见问题讲解。

整个一堂课下来,虽然有一部分同学学到了知识,但较多同学只当此类授课讲解为娱乐活动,存在问题如下:
第一:学生对接受法律知识不重视。

由于法律知识未列入考试范围,他们不是像上数学或者语文课那样会认真听讲,也不是与老师互动,而是在座位上聊天,随意走动,课堂纪律差;
第二:由于缺乏亲身经历,学生对所获知的法律知识持怀疑态度。

如讲到一个17岁少年在网吧沉迷游戏长达6小时不上厕所憋炸膀胱,就有人提到自己有时也连续几个小时玩游戏但没有发生过这事。

第三:由于缺乏长期连贯的较为全面的系统学习,学生所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转而在实际生活中照样不遵守法律。

这样一来普法活动就流于形式。

第四:非专职法律老师对所授知识掌握得不是十分透彻。

尽管是法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由于缺乏系统的授课培训,临时
组成的两名志愿者可能在同一个班级里有不同意见,由此让学生对法律知识更加模棱两可。

除此以外,小学的法制教育还存在其他一些类似不良现象:
(一):法制教育形式简单,方法缺乏多样化。

大多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之内,如法制宣传、主题班会、学校讲座,真正让学生接近法律,深刻体会法律的实践活动很少。

(二):法制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将法制教育混同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成为单纯的道德教育,义务与责任教育,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权利,授课老师往往就是思想品德课老师或者班主任。

并且由于中小学老师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仅仅通过公招考试知道相关教师法或者少数法条,甚至年长的老师本身就不懂法,授课内容照本宣科或者囫囵吞枣。

(三):法制课程简单、粗糙不系统,教材不配套,缺乏层次性、针对性,方法简单,设计粗糙,课程执行心不在焉。

大多采用集中授课的方法,不分年级,不论教育对象之间差距多大,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很多地方只是一学期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几百甚至上千人集中听课且大多缺乏趣味性、适用性,仅有的几个案例虽增加了生动性,却由于内容比较极端失去了针对性,了无意义。

[1] (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法制教育不统一。

小学法制教育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但是在现实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往往表现为教育口径相互矛盾,教育责任不清,部门之间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

[2]
“法制教育进校园,年年提,年年做,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3月13日,成都市42所中小学代表齐聚成都市检察院,共同就如何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了座谈。

“台上人讲老一套,台下人玩手机、打瞌睡。

”会上,学校代表们纷纷反映以往法制进校园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同学们兴致不高。

[3]
二、法制教育的方法
基于以上所提问题,在进行小学生法制教育行为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避免法制教育成为无用功。

(一)完善法律之教育内容,丰富法制教育体系
对小学生要进行基本的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法”的基本含义和作用,重点抓好《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的法律法规教育,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正确引导小学生行为,让学生走进校门、走出校园都要意识到生活规则的存在,意识到法律的存在。

(二)加强小学法制教育应做到课堂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小学法制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多方引导,不要让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产生压力。

在学习课本法律知识的同时,法制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采取法制小品、舞台剧、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对各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以及让学生走出教室,聆听亲历者的讲述,参观法制宣传,旁听法庭审理,了解身边的法律故事,创新法制教育形式,如观看央视的《法律讲堂》、《今日
说法》、等普法和警示教育的范例,定期观看法治电影。

同时要拓展法制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开辟专栏,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室等媒体加强法制教育宣传,使学法、守法深入人心。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如在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文化宫、图书馆、监狱、看守所等机构建立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警校共建,构建校内外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有必要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者法律素质,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学校教育是轴心,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

因此,一方面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电话、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反映和了解他们的情况,并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知识,使家长们意识到很有必要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配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关注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宣传资金和环境上给学校的法制教育以支持和帮助,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前途的问题,也是建立法制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法制教
育非常重要。

在法制教育中应当让学生们具备自我防范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等,让法律陪伴小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安艳宾.青少年法制教育应是一种规则教育——厘清中小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本问题.法治与社会2010(8),235-237
[2] 潘进军,韩彦平.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J].协商论坛,2010(10)
[3] 法制教育进校园老师家长都该听.四川日报,2014.3.14
[4] 李翠君.对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方法及手段的探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