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整理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10篇)

新整理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10篇)

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10篇)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第1篇:《雷雨》听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一、导入:闭上眼睛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二、预习:自我读读课文,那几段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教师的语言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自我学习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1-34-67-8读了课文,你明白一场怎样的雨?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能够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

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师:还有谁会说?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你会说吗?跟你的同桌说一遍。

很多小朋友这天很能干,一说好就坐好了。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错,很简洁,也很有效)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雨很大?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你明白什么?生:哗哗哗,说明雨很大师:我仿佛看见有人用脸盆在倒水。

谁能读出雨很大的感觉?生:读师:谁能读得更大一点?更急一点?生:读师:我们一齐读读好吗?(教师读第一个哗,女同学、男同学分别读第二第三个)五、学习第一段:大自然会告诉我们一些现象,默读1-3小节1、默读:找找大自然有哪些变化?2、交流:云――压结合写压:你写的时候会注意哪点?---竖撇点教师示范,点明写字的要求:抬头(教师示范的时候学生自我在写,没有到达示范的作用。

呵呵,还要明确一点任务)写好的同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记住?(怎样写,怎样记最好一齐教,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记。

可这小节。

)怎样的云压下来了?(黑沉沉)你能读一读吗?我觉得不够黑啊!满天的乌云,说明什么?很多学生:还有厚厚的云师:很多、很厚、黑沉沉的云压下来,这时候多么的闷呀?出示:蝉为什么一点也不叫呀?(太闷了)3、还有哪些也变了?――风树枝会怎样乱摆?――摇来摇去歪了飘呀飘大风还会吹到什么?――灰尘蜘蛛学习蜘蛛(训练学生的说话潜力意识还比较强的,低年级这很重要。

会连贯的表达,自然语文潜力就得到了提高。

)学习:垂――想象一下,蜘蛛怎样逃走的?还有什么表现?――闪电越来越亮(用竖线表示)雷声越来越响(用圆圈表示)大家能读出来吗?(这个创意很搞笑,对于调节课堂的氛围很有好处。

)训练:把渐渐放到下头的句子中:天黑下来了。

粉红色的花儿开放了,真美呀!太阳像个大火球,浅水洼中的水干了。

4、积累:学习下雨的词语:乌云密布等六:下课总体感觉:1、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明晰2、能够注重学生各方面潜力的培养。

如:说话、想象等3、教师本身的素质很好,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指令明确推荐: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不错的,可缺乏主体性:学生自我的学习、创造性的表现,这一类的东西很少。

为什么?因为教师引导、指引、指令性学习行为过多了。

也许这和低年级课堂教学特点有关。

在情景的营造上,学生被动理解的,不能够创造一种互动的、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更欢乐的学习。

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

听了阎春燕教师的课,还感觉获益匪浅的。

多谢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第2篇:小学语文《敕勒歌》听课笔记课前热身: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舒缓情绪正式上课:总线:导游小姐带领大家游览风光秀丽的祖国。

第一环节:学习古诗《敕勒歌》1、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祖国风光图片。

大草原图片导出古诗《敕勒歌》2、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读出了大草原的美,小组朗读评: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朗读本事。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认字具体操作:1、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汉字。

2、组长展示生字卡,组员开火车说出汉字的读音、结构、部首和组词。

3、教师抽查。

评:小组合作认字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本事。

根据抽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掌握得很好,完全到达了教学目的。

第三环节:我会填1、教师展示ppt,学生用一句话形容看到的景象。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说出前面的形容词,学生说后面的名词。

这样对学生干涉太多,限制了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填空评析:这一节综合性学习的示范课。

综合性学习最困难的选题。

梁教师根据第三单元的课文资料,选择了风光秀丽的祖国这个题目,选题与课文资料相联系,这点很好。

梁教师匠心独运,用导游小姐带领学生游览这个构思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连,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课堂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教师根据互补原则分组,以好学生带坏学生,构成一个团队。

教师制定相应的奖励规则,如升级等。

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小组间进行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进取性。

综合性学习课堂很活跃、很开放,学生在玩中学。

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让每个学生投入活动,个难题。

梁教师巧妙地利用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

经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音乐声给学生暗示,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坐端正。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某些教学活动不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给善、贵等汉字找朋友,学生一开始摸不着边,搞了半天才明白找反义词。

但善与恶如何做朋友二、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贱贵等。

三、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弄错的问题,教师没有解释清楚。

如:贱的反义词为什么贵,而不富。

四、机会均衡问题。

表现好的组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组。

有些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师生交流:打招呼,问好《敕勒歌》听课笔记-2[page] 正式上课:1、一边看课文动画,一边听录音2、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词3、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白云、蚂蚁、蝌蚪4、让学生挑选自我喜欢的大自然语言美美地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三叶虫化石在ppt上展示三叶虫化石图片,介绍三叶虫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三叶虫化石段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在海洋中的三叶虫为什么会出此刻喜马拉雅山脉5、白云、雨天都和天气有关,自然导出蚂蚁段男女生朗读比赛6、对蝌蚪感兴趣的学生一齐站起来朗读该段7、季节交替导出大雁感兴趣的同学一齐站起来朗读该段8、男女生比赛朗读大树段板书:白云蚂蚁天气蝌蚪大雁季节大树大鱼年龄三叶虫化石地理9、课外拓展你在生活中还明白哪些大自然的语言教师展示课件:其他大自然的语言10、仿照课文讲话《敕勒歌》听课笔记-3[page]评析:这一个很优秀的课例。

首先,教师素质很好。

俞教师业务水平很高:普通话标准,朗读本事很强,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验大自然语言的美。

并且讲究语言艺术,她对学生以正面评价和鼓励为主,言语优美,具有感染力。

其次,课堂调控好。

全班六十五个学生,班额比较大,这么大的班额场面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发生混乱。

俞教师课堂调控本事很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再次,教学设计好。

教师注重学生阅读本事的培养,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蕴。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穿插科普知识的传授,如:对三叶虫的介绍。

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课外知识拓展,超越教材。

俞教师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课件很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观认知,并且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很吸引学生。

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第3篇:六年级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范文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学校),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之后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学校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教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要求:每个小组按不一样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page]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终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我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科目语文公开课课题课题:《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人黄素萍班级初二2班听课时间2017年9月日第2节教学资料《郭沫若诗两首》分别《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篇诗皆为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所创作。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两幅奇妙的景象,将我们带进美妙的星空世界。

同时,诗中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在五四运动退潮后那种缥缈、孤寂和忧郁的思绪。

《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一样,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诗中既抒发了对于时代失望的情绪,也流露出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诗虽短,但颇具形象性,完美的月夜景象,凄婉的天上鲛人故事,构成了诗歌鲜明的形象。

诗人由月光和疏星联想到遥远的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上对月流珠,诗人的想象既丰富又合理。

《静夜》的语言十分凝练,全诗共两节,45个字,却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感情。

学生发言交流之时,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师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完成了课文的学习。

最终,学生表情朗读《静夜》一诗,并当堂背诵。

听课体会在课堂中教师不再仅仅关注如何教,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如何学上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

由于有了《天上的街市》一文的示范讲解和新诗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所以学生自学《静夜》一诗时显得十分简便,并且对课文的理解十分到位。

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