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市政环卫设施基地改扩建工程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专项方案工程名称:南部市政环卫设施基地改扩建工程施工单位: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7年12月5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4)二、工程概况 (4)三、工程地质概况 (5)3.1工程环境 (5)3.2地质情况 (5)四、施工流程及工艺 (9)4.1施工工艺流程图 (10)4.2施工工艺 (11)4.3钢筋笼制作 (12)4.4钢筋笼安装 (12)4.5桩头清理 (13)4.6桩基检测 (13)五、施工部署 (13)5.1 施工前准备工作 (13)5.2 主要设备机具 (14)5.3 施工进度计划 (14)5.4劳动力安排 (15)5.5 施工组织体系 (15)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 (15)6.1结合本工程情况 (15)6.2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16)6.3技术要点 (16)6.4质量控制 (17)6.5控制措施 (17)七、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19)八、文明施工措施 (19)九、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0)9.1堵管 (20)9.2卡钻 (20)9.3断桩、缩径和桩身缺陷 (20)9.4桩头不完整 (20)9.5其它控制措施 (20)十、施工应急预案 (21)10.1应急组织 (21)10.2应急事项 (21)10.3应急措施 (21)10.4工伤、触电、车祸、中毒应急准备 (22)10.5民扰及其它突发事件 (23)一、编制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1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301-2001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14、《长螺旋挖钻机》 (JG/T5008—1999)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6、《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10)二、工程概况拟建南部市政环卫设施基地改扩建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南海三路南侧。
拟建工程主要由主楼和纯地下室等组成。
本工程围护桩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
各参建单位如下:建设单位:厦门海沧市政建设管理中心勘察单位: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设计单位:核工业华南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三、工程地质概况3.1工程环境拟建场地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南海三路南侧。
场地原始地貌属港湾滩涂,后因城市建设需要而被人为回填改造成现状。
场地东侧红线外约17m处为温厝变电站办公楼;西侧红线外约5m处为已建2~3F宿舍楼及垃圾回收站;南、北侧红线外分别为已建规划道路和南海三路,路面及人行道下埋设有燃气管道、通信光缆、高压电缆、给、排水等地下管道或管线,埋深一般在地下2m范围内。
3.2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场地揭露地层主要为:1、填土(Q ml)○1:该层根据其填料不同可划分为填石○1a、杂填土○1b和素填土○1c3个亚段。
(1)填石○1a:除ZK24孔缺失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主要分布在场地表部,厚度为0.8~3.6m,底板埋深为0.8~3.6m(标高为4.89~7.94m)。
浅灰、灰白色,成分主要由花岗岩块石回填而成,块径一般约0.2~0.5m,含量约50~60%,骨架充填主要为粘性土。
该层回填时间大多<8年,且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密实度及均匀性差,力学强度低。
(2)杂填土○1b:大部分钻孔有揭露,厚度为1.30~11.00m,底板埋深为2.90~12.50m(标高为-3.67~5.34m)。
呈灰褐等杂色,稍湿~湿,松散状,成分主要由建筑垃圾夹粘性土回填而成,硬杂质含量约30%。
该层回填时间大多<8年,且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密实度及均匀性差,力学强度低。
(3)素填土○1c:部分钻孔有揭露,厚度为4.30~10.10m,底板埋深为6.60~13.20m(标高为-4.77~1.69m)。
灰褐、褐黄色,呈松散状,稍湿~湿,成份主要由粘性土回填而成。
该层回填时间大多<8年,且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密实度及均匀性差,力学强度低。
2、淤泥②(Q4 m):全场地分布,厚度为1.00~7.90m,顶板埋深为6.60~13.20m(标高为-4.77~2.14m),底板埋深为11.70~16.80m(标高为-8.61~-3.58m)。
呈灰黑色,饱和,流~软塑,成份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含有机物,有腥臭味。
该层摇振有反应,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较高。
属高压缩性软弱土,力学强度很低。
3、粉质粘土③(Q4al-pl):除ZK7和JK1孔缺失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厚度为0.60~5.60m,顶板埋深11.70~15.50m(标高-7.00~-3.58m),底板埋深14.10~19.00m(标高-10.36~-5.52m)。
呈灰黄、褐黄色,大多为可塑,局部为硬塑,成分主要由粉、粘粒及石英砂粒构成,土中粒径≥0.25mm者含量一般约15~25%。
摇振无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较高。
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校正后标贯击数为6.20~18.60击,平均为12.22击,力学强度一般。
4、粗砂④(Q4al-pl):除ZK1、ZK12、JK3和JK4孔缺失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厚度0.70~7.60m,顶板埋深14.10~18.70m(标高-10.36~-5.52m),底板埋深15.70~25.80m(标高-16.97~-7.05m)。
呈灰色、灰黄色,饱和,稍~中密,成份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含泥一般<10%(局部>20%),级配较好。
粒径>0.5mm的颗粒含量约占50%~60%(颗分试验)。
该层修正后标贯击数为10.80~21.80击,平均为15.25击。
力学强度及工程性能一般。
5、卵石⑤(Q4al-pl):部分钻孔有揭露,厚度为0.70~5.90米,顶板埋深15.70~19.10m(标高-10.57~-7.05m)。
呈浅灰、灰黄色,饱和,稍密,卵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卵径约3-10cm,充填物主要为石英质中粗砂,含泥约10%,级配较好。
该层修正后重型动力触探击数范围值为4.5~12.7击,标准值为8.44击。
力学强度及工程性能一般。
6、残积砂质粘性土⑥(Q el):全场地分布,厚度为3.60~15.30m(部分基坑外围孔未揭穿),顶板埋深为17.50~25.80m(标高为-16.97~-8.74m),底板埋深为22.50~35.10m(标高为-26.76~-13.74m)。
以褐黄、灰黄色为主,可塑~硬塑,成分主要由长石风化的粉、粘粒、石英颗粒和少量云母碎屑等组成,土中>2mm的颗粒含量约13~20%(据颗分结果),原岩结构特征清晰,母岩为花岗岩。
摇振无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较低。
该层修正后标贯击数为8.3~29.9击,平均为18.73击。
属中等压缩性土,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一般~较高,但为特殊性土,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使强度降低的不良特性。
7、全风化花岗岩⑦(γ52):全场地分布,厚度3.60~10.40m(基坑外围孔未揭穿),顶板埋深为22.50~35.10m (标高为-26.76~-13.74m),底板埋深为28.10~40.20m(标高为-31.72~-19.34m)。
呈灰黄、灰白色,岩石风化剧烈,岩芯呈土状,原岩矿物除石英外大部分长石已风化成粘土矿物。
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为散体结构,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修正后标贯击数在30~50击之间,力学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但与上述残积土⑥呈渐变过渡关系,亦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
8、强风化岩:根据其风化程度不同将其划分为两个亚层:(1)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⑧(γ52):主楼及纯地下室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为5.90~28.90m(部分未揭穿),顶板埋深为28.10~40.20m(标高为-31.72~-19.34m)。
呈褐黄、灰黄色,成分主要由未尽风化的长石、石英及云母等组成。
该层风化较剧烈,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砂砾状,为散体结构,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校正后标贯击数>50击,压缩性低,力学强度较高,但属特殊性岩土,如遭受长时间的泡水作用,也会较快软化使强度降低。
(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⑨(γ52):主楼及纯地下室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为1.00~21.90m(部分钻孔均未揭穿),顶板埋深为37.10~60.00m(标高为-51.39~-28.41m)。
呈灰黄、浅黄等色,原岩矿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
风化较显著,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RQD=0,为碎裂状结构,岩石点荷载抗压强度为8.50~16.50MPa,平均为12.03MPa,总体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该层压缩性很低,力学强度高。
9、中风化花岗岩○10(γ52):部分主楼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2.20~8.80m,顶板埋深为46.80~66.50m(标高为-57.67~-46.96m)。
灰黄、灰白等色,原岩矿物成份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岩体裂隙较发育~不甚发育,岩芯呈柱状或块状,为镶嵌碎裂或裂隙块状结构,RQD约35~80%,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岩,完整程度属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级。
据岩石抗压测试报告,其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8.5~56.5MPa,平均为43.2MPa。
该层基本不可压缩,力学强度很高,工程性能良好。
上述残积土和各风化基岩在勘探深度范围内除少数钻孔揭露有中风化残留体(或孤石)外,未发现有地下洞穴、临空面及软弱结构面,但据花岗岩的风化特征,不排除钻孔之间尚有孤石或不均匀风化残留体存在的可能。
四、施工流程及工艺4.1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工艺4.2.1测量放线:①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控制点,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闭合导线控制网建立在场地四周,放出桩位打上小木桩,木桩顶钉上小铁钉。
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②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2.2桩机就位:将基本就位的桩机用线锤吊线对中,调整桩机位置直到钻孔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为止;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