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第一部分)ppt课件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第一部分)ppt课件

• 强度: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 能力。分为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强度等。
• 塑性: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改变自 己的形状和尺寸,而各质点间的联系不被破坏的 性能。
• 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 痕或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 韧性:韧性是指金属在冲断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 力,即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1、金属材料
1.1使用性能:指各个零件或构件在正常工作时金属材料应
具备的性能,它决定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用的可靠 性和寿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1.2工艺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冷、热加工过程中应具备的性
能,它决定了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造性能、锻造 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3)高强度钢板
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这种钢板在成型后能保持更好的 冷作硬化特性而其成型和焊接性能不会受到影响。采用这种 钢板可以降低车身总重。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烘烤硬化冷轧(BH)钢板:经过冲压、拉延变形及烤漆高
温时效处理,屈服强度得以提高。这种简称为BH钢板的烘烤硬 化钢板既薄又有足够的强度,是车身外板轻量化设计首选材料 之一;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4)表面处理钢板
表面处理钢板采用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的镀锌钢板,以获 得最优的耐腐蚀性能。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2)金属的热处理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2)金属的热处理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将金属构件加热到高于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
或低于临界点,保持一 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
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 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
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 度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 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 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
• 载荷:零件和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力,按作用 方式不同,可分为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 等,又可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
• 静载荷——力的大小不变或变化缓慢的载荷。如静 拉力、静压力等。
• 动载荷——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发生改变。如 冲击载荷、交变载荷、循环载荷等。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1)基本概念
车身结构及材料
一、车身结构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钢管焊接的桁架式车架结构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二、车用材料
1、金属材料:汽车工业中应用最广泛 的材料;
2、非金属材料:主要保险杠、挡泥板 、倒车镜、门窗和车内饰等元件;
3、复合材料: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物质,一般综合 了各组分材料的优良性能。
1.3 钢铁材料
纯铁
钢铁材料 钢
含碳量0.035%以下
碳素钢 含碳量0.035~1.7%
合金钢 含一种以上金属
铸铁
含碳量1.7 ~6.67%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1)碳素钢
(1)热轧钢板
在800℃以上轧制而成,主要用于车身上较厚板件,如 车架、骨架、大梁等构件的制作。
(2)冷轧钢板
将热轧钢板酸洗后,在常温状态下由轧机轧制而成,厚 度在3.2mm以下,广泛用于车身构件的制作。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
李万敏
本课程目的
• 汽车车身修复包含两大主要内容: 一:汽车损伤板材整形。二:汽车涂装。
• 学习主要内容:一:局部损伤鉴定及分析 方法。二:工具的使用。三:板材整形处 理次序。四:涂装材料识别。五:涂装次 序。
重点内容
• 一、 车身结构及材料 • 二、 常用工具简介 • 三、 车身测量方法 • 四、 钣金及焊接方法 • 五、 焊接方法及质量分析 • 六、 损伤鉴定 • 七、 整形校正 • 八、 非金属件修复及连接件的使用 • 九、 涂装工艺
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 水而低于650℃的某 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 的保温,再进行冷却。
使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 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 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 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1.2 工艺性能
(1)加热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对低碳钢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强度和刚度随着下 降,停止加热,温度下降到常温后,它的强度又恢复到原来 的程度。
对高强度钢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会降低,当 加热后高强度钢恢复到常温时,它内部的晶粒不能够自己恢 复到原来小晶粒的状态,所以高强度钢经过过度加热再冷却 后,强度会下降。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 :通过热轧变形热处理或冷
轧+ 热处理,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延展性强,冲压 成形能力高。特别适用于一些形状复杂而强度要求高的冲压 零件。
轻量化迭层钢板 :在两层超薄钢板之间压入塑料的复合
材料,表层钢板厚度为0.2~0.3mm,塑料层的厚度占总厚度 的25%~65%。与具有同样刚度的单层钢板相比,质量只有 57%。隔热防振性能良好,主要用于发动机罩、行李箱盖、 车身底板等部件。
冷轧双相(DP)钢板:具有屈服点、屈强比低和加工硬化
高、兼备高强度及高塑性的特点,如经烤漆后其强度可进一步 提高。适用于形状复杂且要求强度高的车身零件。主要用于要 求拉伸性能好的承力零部件,如车门加强板、保险杠等;
高张力钢:具有550MPa以上的屈服强度和620MPa以上的抗
拉强度,具有优异的韧性、高速延性断裂停止特性及焊接性。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1.1 使用性能
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具有的抵抗一定外力 作用而不被破坏的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 能主要有:刚度、强度、弹性、塑性、硬度 、冲击韧度、断裂韧度和疲劳强度等。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1)基本概念
力学性能: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所显示的与弹性和非 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通俗 地讲是指材料抵抗外力引起的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 应力:材料在任一时刻所受的力除以横截面积之 商。用“σ”表示。
• 变形: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尺寸和形状的变化,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 弹性变形——去除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 的变形。
• 塑性变形——当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 全恢复,而产生的永久变形。
一、车身结构及材料
(1)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