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选题读“某区域197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只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2.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
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里海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干旱,蒸发强烈B.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土地D.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6.森林白天可以吸收CO2,放出O2,在不受其他条件的影响下,林区的CO2浓度(PPM)具有如下图所示的明显日变化。
读“某高纬地区森林CO2浓度日变化图”,当地CO2浓度最低时的地方时是()A.日出前后B. 12:00C. 14:00D.日落前后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
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消失,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严重。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7.“再造河西”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是()A.大量开荒B.生活用能问题C.发展交通D.完善生态体系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4万公顷,并以每年1~3米的速度向外蔓延。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8.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①湿地减少②降水减少③农业减产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质疏松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第三次刚果盆地国家森林管理协会工作会议指出:各成员国必须制定统一的森林保护标准,保护生态多样性,并进一步号召各成员国人民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共同保护刚果盆地的森林资源。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参与性原则2011年9月1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指出,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重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
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11.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图示人为因素比例中,比例最大的是() A.不合理耕作B.过度樵采C.过度放牧D.无序工程建设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以下两题。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1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畜牧业根据下表内容,完成以下四题。
中国湿地的现状13.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是()A.分布集中B.分布广C.集中在第二级阶梯上D.三个阶梯均匀分布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
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15.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甲)”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乙)”,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酸雨危害D.大气污染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在热带雨林系统中,你认为最主要而且是最容易遭到人类破坏的部分是()A.热带雨林的土壤层B.热带雨林的地上植物C.热带雨林的动物D.热带雨林的根系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以下四题。
17.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C.进口木材,成本低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18.下面图示为非洲萨赫勒地区(左图中阴影部分)和该地区气温降水资料。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位置是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之一,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信风影响,所以降水少B.萨赫勒地区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总量不大,季节分配不均C.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多样、集中规模经营,对草场保护有利D.萨赫勒地区农牧之争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加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 cB. dC. eD. f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完成以下四题。
20.造成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①植被破坏严重②夏秋季节多暴雨③土质疏松④地形坡度大⑤过度开垦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二、非选择题2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22.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图1为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图2为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西辽河下游地区沙漠广布,其主要成因有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
(3)为改善西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采取怎样的合理措施?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南盐渍化土地分布。
简析河南盐渍化分布区盐渍化成因,并分析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河南盐渍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的原因。
2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自然景观以________为主,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地区有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河西走廊,这里发展农业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
(3)近年该农业区人类出现了哪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试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25.地处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贵州普定县,生态系统脆弱,石漠化危害尤为严重,一度处于“人增—耕进—林退—土地石化”循环中。
从上世纪80年代,普定县对石漠化进行治理。
采取培土造林、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桤木与柳杉混交、香椿与滇柏、金银花与冰脆李混交等治理模式。
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7.5%提高到2013年的35.6%,探索出“石漠化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普定治理模式”。
(1)解释“人增—耕进—林退—土地石化”循环模式。
(2)简述该地为治理荒漠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30年间该区域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大。
2.【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会引发水土流失也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也可以根治水土流失。
3.【答案】A【解析】湿地不能改造为农业用地,应保持原来状态,或变为湿地公园,为人类服务;修筑梯田固定耕地不是保护湿地的行为。
4.【答案】C【解析】三江源湿地广布,其价值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区;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5.【答案】A【解析】里海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
6.【答案】D【解析】白天,植物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所消耗的CO2一直在增加,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一直下降,至日落前后,太阳落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这时CO2浓度降为最小。
故答案选D项。
7.【答案】B【解析】该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生活用能短缺,因此生活用能问题是该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8.【答案】B【解析】土地沙化,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湖泊周围土地沙化,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对该地区降水影响较小;围湖造田,使土地沙化,湖泊面积减小,流进湖泊的泥沙增多,会减弱湖泊的蓄洪能力。
9.【答案】B【解析】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在水土流失成因上有共同之处:植被的破坏、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1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区别。
11.【答案】B【解析】造成石漠化的人为因素中,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而滥伐森林的原因是能源问题,薪柴是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活能源,过度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