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规划设计
做规划设计之前,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你 要做的是什么。如果策划未经过全面的考虑, 常常整个项目的基本联系和影响亦未经过周密 的构思和设想。 为了明智地规划项目,我们首先应理解项 目的特点;然后经过调查研究,组织一个准确 详细的要求清单。在这过程中,最好向有关人 员咨询和从历史中搜寻适用的案例。
二、选址
3、垂直物
垂直要素是空间的分隔者、屏障、挡板和背景。 它是空间三个要素中最显眼和最易于控制的。 垂直面容纳和连接着用地区域,也可将用地 区域延伸扩展至表面无穷远处。 垂直物常由建筑物或植物材料来充当。
作为参照点的垂直因素
• 无论为了什么目的面规划一区域,除非要追求神 秘、困惑或迷茫,最好建立起足够的视觉引导为 使用者指明方向。通常,这样的参照点也会成为 空间的主题。 • 在大空间里,常需设置许多垂直参照点,以创造 愉悦、放松的氛围。如一个巨大空旷的广场中, 将对进入其中闲逛的人产生压力,如在这个空中 放置一条小长椅,将会使这个空间更多骇然而不 可亲近。但如在长椅旁放置一块竖向屏障或置一 棵树,人就会把自己与竖向垂直物的尺度进行比 较,而不会感到太大压力。
明确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后,我们要使其功 能与场地“联姻”。如以下的选址是非常可笑 的。 正对交通干道的学校 紧邻路边,道路视距为零的餐馆 位于郊区上风向的肉类加工厂 水源严重缺乏的植物园 没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游乐园。
• • • • •
可选场地与理想场地
首先, 我们要列出对规划中的项目必要或 有益的场地特征。在这过程中,可用到地质测 量图、航空和遥感照片、区划图、地图册及市 镇规划图纸等。 当选址的范围缩小到几个可选地块后,要 再仔细地对它们进行分析。或许要向有关部门 交一份文本报告,将每个场地进行排列,然后 进行讨论,选出理想场地。
五、概念规划
迄今为止,我们已完成了一项综合的工作 程序:确定了项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这一过程是辛苦的, 或许有些沉闷,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接着我们要做的是将场地与规划设计的用 途整合起来,完成概念规划。场地概念规划的 过程就是对细节的比较分析和细节的改进过 程——一个创造性的综合过程。
第二节 场地的设计
三、场地分析
选定场地,下一步该关注什么呢?我们除了要 对项目进行研究和改进,还要对场地及环境进行全 面透彻的理解。 这时,进行实地的场地体验是必要的。只有通 过实地调查,才能更好地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 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从而全面领会场地的状况。 除了要了解场地的构成部分,还要关注场地的 扩展部分。如沿着道路线看到的都是场地的扩展部 分。
四、综合土地规划
传统的土地规划和景观规划大都是在有限的尺度和有 限的目标上进行的。按照一个即定的项目要求,规划师被期 待着按照最有利于业主的原则来进行规划。有时会考虑对邻 接土地和水体的影响,有时则没有。但随着土地的日益减少, 环境的日益破坏,人们认识到这种影响必须受到重视。于是, “综合土地规划”应运而生,这是一种特别适于大范围或高 敏感度开发项目的系统化的方法。 综合土地规划通常从项目场地周围区域的调查入手,对 紧邻的区域及其与待开发场地的相互联系作深入的研究;最 后将对场地本身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一个完整的理解,这对 景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如分析出它的区域影响、场地特性;制备场地分析图和 底图。
3、坡地
• 等高线是主要的规划要素(许多规划要素与等 高线平行)。 • 坡面的实质是升与降。 • 高程接近的区域呈与斜坡走向垂直的狭带状。 • 缺乏大面积平地。 • 坡地具有动态的景观特征。这种场地有利于形 成动态的布局形式,如阶梯、挑台。 • 坡地的顶部暴露于自然环境之中:在充分保护 的同时,调整或改动坡地以保持或扩大视野。 • 坡地为景致增添了情趣。
与平视域有关的垂直因素
• 在空间设计中,垂直因素通常最具视觉上的趣味性。 所以直立的表面或物体提供了最有效的设计可能。 最具趣味性或最优雅的景观特征常置于或包含于垂 直因素中,并且与眼平行的高度。在设计中要考虑 站着和坐着两种情形。
作为控制因素的垂直物
• 如果说垂直因素决定了空间围合的程度和种类,那 它们对风、阳光、阴影、温度和声音方面的控制也 很重要。如惬意的微风可通过垂直物加以引导使其 通过潮湿阴冷的部分。 • 另外,垂直物也可投影于地面或墙上,产生阴影或 斑点。太阳是强有力的设计因素。
4、平地
• 平地上规划的限制性最小。 • 相对而言,水平场地景观趣味性较少。 • 平地本质上是一宽阔的基面。其上所有的元素既 有非常重要的相互联系,同时,各自又有非常重 要的视觉作用。 • 平地无焦点。场地上最显眼的要素将决定其景致。 • 天穹是关键的景观要素。 • 太阳是强有力的设计因素。 • 平地具有中性的景观特性。 • 平地无碍于扩展规划。 • 缺少三维和私密感。 • 地平线是一条醒目的界线。
1、城市场地
• 面积宝贵,空间有限 • 小尺度的面积及空间 • 城市街道和人行步道是主要的接近、观察和到 达路线。 • 从气候学来讲,城市是铺装和砖石的沙漠。 • 自然特征如树木、有趣的的地表形态、岩石等 因为稀少而具有不断增加的价值和意义。 • 城市地块由于邻里接近而具有鱼缸特征。
2、乡村场地
• 土地充足:规划可更开放。 • 由田野、林地、天空组成的开阔视野具有一种 自由感:我们可以合理地使规划向外容纳整个 场地的最佳特征。 • 乡村的景观是微妙的——树荫、天光、云影交 相辉映。规划时必须认识到这些特征并恰如其 分地处理。 • 主要的景观特征已经存在。 • 地表形态是强烈的视觉要素。 • 景观的本质特征是自然、不做作。
• • •
•
2、顶面
• 顶面的形式、特征、高度及范围会对它所限定的 空间产生影响。 • 在塑造室外空间时,我们可以把顶面当作是自由 的,可延伸与树冠或天空相接。 • 顶面能控制阳光、雨水,也可通过自然的透明度 或悬垂的限度来控制光线的质与量。 • 如果顶面开洞或部分开放,那它在视觉上可能没 有它所投射的阴影重要。
第七章
场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 场地规划 第二节 场地设计
本书目录
学习提示:
重点:选址、场地特征、垂直面设计
难点:场地特征、垂直面设计
第一节 场地规划
对每一块场地,都有一种理想的用途; 对每一种用途,都有一块理想的场地。
策划的形成 选址 场地分析 综合土地规划 概念规划
第一节 场地规划
一、策划的形成
在“二维场地规划”中,我们所关注的 是如何确定用地区域以及区域间、区域和整 个场地间的相互关系。为了进一步深化概念 规划,我们需要向空间功能转化。空间的尺 度、形状、色彩、质地和其它特性需要考虑。 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需从“二维”向“三 维”转变。
一、场地的类型
分城市场地、乡村场地、坡地、平地来讲
二、场地的空间设计
空间有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室内空 间常有明确的界定,室外空间的界定可能 不那么明确,可以是限定的,也可以是自 由的,如可由沙子、开阔的天空和颤动的 叶丛很松散的限定着。 不管哪种空间类型,都由三个空间要 素组成:底面、顶面和垂直的空间分隔面。
1、底面
底面和用地的安排最为紧密,我们最为关 心的用途就落实在这底面上。它不仅要确定各 类用途,而且要确立各个用途之间的关系。 底面经常是地球的自然表面。 土壤及其包含的湿气和冰冻是底面的侵蚀者和 腐蚀者。 我们在底面上建立起我们的交通线,它们最好 顺应自然地形。 底面的处理对于实现恰当的过渡是很重要的。 通过有效的设计,可以协调、强化并整合置于 其上的所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