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航天学院课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第3课-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哈工大航天学院课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第3课-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1)天球
基本概念:
为研究天体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的圆球。 球心为坐标原点,视所研究问题的需要,取在 适当位置,如地心、飞行器质心、观测点等。 天球半径可认为是一个单位长度,从而使球面 上的大圆弧与所张球心角在量值上相等。
坐标系
(1)天球
优点: 可将空间的不同矢量平移通过同一天球中心, 从而用球面上对应的点表示这些矢量的指向,用连 接这些点的大圆弧表示矢量间的夹角,以建立一个 便于分析空间问题的几何模型,且能应用球面三角 公式解决问题。
当太阳位于春分点时 L 0 ,太阳平均每天向东 移动 0.9856 ,若以 表示 L 所对应的日子过春分 D (约为每年3月21日或22日)后的天数, 则 L 0 . 9 6 5 6 D 。由于黄赤交角 是一个基本 不变的量,因此,太阳在地心赤道坐标系中的方位 亦可仅由 l 确定。
图3.8 地心赤道坐标系
在地心赤道坐标系中,卫星位置可用直角坐 标 X , Y,Z 表示,也可用球面坐标,即向经 r 、赤 纬 、赤经 表示。设卫星在天球上的投影为 S , 过 S 的赤经圈与天赤道交于 B ,则 SB。规定 在北半球赤纬为正值,在南半球为负值。赤经定义 为由春分点 r 沿天赤道逆时针(从北天极看)度量 至B 点的值,rB (见图3-8)。
春分点:黄道与天赤道的一 个交点。 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 道面(黄道面)与以地心为球心 的天球相交的大圆。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 道面约相交成23°27′。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由于地 球公转观测到太阳在恒星间移动, 周期为1年。 黄道就是天球上的太阳周年 视运动轨迹。太阳由南向北过天 赤道的交点叫“春分点”,另一 个交点是秋分点。
(2) 地心赤道坐标系
描述天体相对运动的惯性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取 在质量较大的天体的质心上,坐标轴的指向在绝对 空间固定不变。 在人造卫星的运动中,一般采用地心赤道为坐 标系OXYZ 。原点O 取在地心,OXY平面与地球赤道 面重合,OX轴指向某一确定时刻的春分点, OZ轴 取地球自转轴,如图3.8所示。
运载火箭的飞行轨道
(1)运载火箭的发射方案
运载火箭发射航天飞行器的飞行轨道有3种方案
图3.5运载火箭的飞行弹道
第一种方案:一次主动段就直接入轨。 这种方案比较简单易行,但消耗的能量比较多。 第二种方案:先用一段主动段,把大部分推进剂在较低 的高度上消耗掉,让火箭获得足够大的速度,而进入一 段自由飞行段(被动段)。当火箭飞行到预定轨道高度 时,再加一小段主动段,让火箭再一次加速进入预定轨 道。 火箭所携带的大部分推进剂,在地球附近就消耗掉, 比在离地球更高的地方消耗掉,可节省为提高火箭的推 进剂势能所消耗的这部分能量。第二方案就是利用这个 道理而设计的飞行轨道,所以比第一方案节省了能量。
第三种方案:与第二方案基本相同,只是要求自由飞行 段要绕地球半圈,即自由飞行段起点和终点正好在地心 的连线上。 这种发射方案所消耗的能量最省,所以称为“最佳 轨道”也叫做“霍尔曼轨道”。
在制定火箭发射方案时,要受到发射场区的位置、 测控台站的布局、航区和落点的安全等因素的限制,不 一定采用自由飞行段很长的理想发射方案,而可能会采 用多消耗一些能量,甚至经常采用一次主动段就把卫星 送入轨道的发射方案。
(3-9)
式中 P —— “通径”,圆锥线的焦点参数; e—— “偏心率”; 0 —— 发射点和地心的连线与焦点轴的夹角。
P
2 2 2 vk r cos k k
2
(3-10)
2 2 2 vk r cos k k
e
2
22 2 vk 2 2 2 vk r k cos k k r 22 2 vk k r
升力: 得到运动方程为:
dv 1 ( P cos D ) g sin( ) dt m
(3-4)
dv 1 ( P cos D ) g sin( ) dt m
火箭在主动段飞行时,通常攻角都很小,所飞 越的地心角也很小,若略去不计,即得:
dv P D g sin dt m m
1 2 LC vS L 2
式中
(3-2)
C L ——火箭的升力系数。
C D 和 C L 不但与火箭的外形有关,同时都随 速度和攻角的变化而变化。 CD, C L 与马赫数 Ma 和攻角 的变化规律见下图。
图3.3 C D 与马赫数 Ma和攻角 的关系
图3.4 C L 与马赫数 Ma 和攻角 的关系
1 2 M v Sl C 2
式中
C ——俯仰力矩系数;
(3-3)
l ——火箭的特征长度。
俯仰阻尼力矩 在俯仰方向上,还有俯仰阻尼力矩 M 。这是由 于箭体表面压力分布的变化和空气有粘性而产生了 摩擦力引起的。 其他力矩 由于空气动力和推力的作用线不与火箭的纵轴 , 重合,还存在着偏航力矩 M ,偏航阻尼力矩 M 等。 滚转力矩 M 及滚转阻尼力矩 M
“俯仰力矩”的产生 火箭发动机工作时,推进剂在不断消耗,所以火 箭质心位置随时在变。 同时,气动阻力和升力也随飞行速度和大气条件 而变化,所以压心也随之变化。 因此,火箭的压心和质心很少重合在一个点上, 阻力和升力对质心必然要产生一个力矩M。使火箭 绕横轴 O1 Z 1 转动的力矩称为“俯仰力矩”,以 M 表 示, 其表达式为:
二、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坐标与时间
研究空间飞行器运动的基本目的,是确定飞行器 在给定时刻的位置与速度。 因此,应建立描述飞行器运动的坐标系与时间系 统。 本节所叙述的惯性坐标系与时间计量系统本质上 均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前者是利用地球自转轴的 基本定向性,后者是利用地球自转角速度的高度均 匀性。
坐标系
图3.2 作用力和力矩
通常,把火箭在空气中飞行时所产生的总空气 动力,分解为阻力 D和升力L。 气动阻力的计算公式为:
1 2 DC vS D 2
式中
1 v 2 ——单位体积气流的动能,称为“速 2 度头”;
(3-1)
S ——火箭的横截面面积;
C D ——火箭的阻力系数。
火箭升力的计算公式为:
图3.9 轨道坐标系
若以 X, Y, Z 表示轨道坐标系的单位矢量,i, j, k 表示地心赤道坐标系的单位矢量,则它们之间的关 系为:
(cos sin Ω cos isin cos Ω )j sin isin k Y( sin cos Ωcos icos sin Ω )i ( sin sin Ωcos icos cos Ω )j sin icos k Zsin isin Ω i sin icos Ω j cos ik X(cos cos Ω cos isin sin Ω )i
(3)黄道坐标系
黄道面取作黄道坐标系的基本平面,亦以春分 点作为参考点。 类似于赤道坐标系的赤经、赤纬,天体在黄道坐 标系中的方位用黄经、黄纬表示。若将坐标原点取 在地心,便为地心黄道坐标系。 由于太阳在黄道面内,故太阳在地心黄道坐标 系中的方位仅由一个量——日心黄经 L 表示。 日心黄经:从春分点沿黄道逆时针(与太阳周 年视运动方向一致)度量到日心的角距。
(2)运载火箭的 主动段轨道
在主动段飞行时,作用 在火箭上的力和力矩 如图3.6所示
图3.6 在主动段作用于火箭上的力系
XOY为发射平面坐标,
X1O Y1为速度坐标。图中 1
为俯仰角, 为地心角, 为 速度方向角, 为火箭飞行 攻角。
把作用在火箭上所有的力, 投影到速度方向( X 1轴)上, 推力: 重力: 阻力:
r
22 2 2 4 v r cos 2 2 1 kk 2 k v 22 2 cos( ) k 0 r v r k k kcos k 22 2 v r cos kk k
(3-8)
14 3 2 3 . 896 10 m /s 式中, 称为地球引力常数。
r
22 2 2 4 v r cos 2 2 1 kk 2 k v 22 2 cos( ) k 0 r v r k k kcos k
22 2 v r cos kk k
(3-8)
方程(3-8)是一个圆锥曲线方程。通常写成
P r 1 ecos( ) 0
可见,自由飞行段的轨道方程,完全取决于主动段终点的 速度 ,速度方向角和径向距离。
在图3.7中,如果火 箭在 B 点,再一次点 火加速,使火箭的速 度达到航天飞行器在 该点的运行速度,它 就进入绕地球运动的 的轨道,此轨道称为 “卫星轨道”。卫星 的轨道高度和形状, 由运载火箭主动段终 点的速度矢量和空间 位置决定。
4
1
2 2 2 vk r cos k k
4
(3-11)
v k 总是小于第 对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 2 二宇宙速度,即 v ,所以 e 1 。 / r k 2 k
可见,运载火箭的自由飞行段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r P为常数,这时椭圆轨道就成为圆 e 0 时, 轨道。 形轨道。
第三课 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一、航天器发射轨道
二、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坐标与时间
航天器的轨道是指航天器的飞行轨迹。包括发射 轨道、运行轨道和返回轨道。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例, 发射轨道: 运载器从地面起飞到航天飞行器入轨。 主动段: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段; 自由飞行段:从火箭发动机停机到航天飞行器入轨。 运行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进入所设计好的轨道执行任务。 返回轨道: 从人造地球卫星制动火箭点火,到再入舱降落到 地球表面的飞行轨迹
一、航天器发射轨道
图3.1 卫星的发பைடு நூலகம்轨道、运行轨道和返回轨道
作用在运载火箭上的力与力矩
运载火箭上作用的力有: 发动机推力 P
地球对火箭的引力G
气动阻力 D 和气动升力 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