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200915140111黄冈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英文题目: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opularity of Marxism 作者:乐阳专业:音乐学班级: 0901指导教师:缪小勇2012年3 月29 日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缪小勇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
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查询。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2012年4月7日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引言………………………………………………………………………………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创新(一)………………………………………………………………………………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中文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是传统文化在传播内容上的价值;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是传统文化在传播路径上的价值;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思想教育资源是传统文化在传播方法上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普及化和通俗化。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地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主要有:传统文化进课堂、进社会实践、进社区和新农村、进媒体等。
关键词: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历史进程;路径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Marxism popularizing,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the loc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The generational Chinese leader groups ale constantly promoting the popularity of Marxism troug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pagation.Currently, the main ways us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chieve the popularity of Marxism arc-plac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lassroom,social practice,communities and newsocialist countryside,medium,etc.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popularity of Marxism;historical process;ways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
长期以来是我国各族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传播路径和传播方法上都富有不可忽视现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体化、由学术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由显在的意识形态要求到隐性化的过程。
大众化既指理论要面向大众,也指抽象的理论应通过具体化、通俗化、隐性化的诸环节达到大众,即达到为大众认同、理解与吸纳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
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问题,这也即是说,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继续展现真理的光芒,就必须进一步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实现大众化,主要是源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使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就必须以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使理论深入人心,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大众熟悉的话语形式,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生动,必须借助于特殊的文化土壤,即中国传统文化。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上,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就是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许多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都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予以解释和说明。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持与发展,也要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这就需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此来引导人民大众积极认同并主动实践。
近年来,由于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社会转型进程加快、广大民众对于价值补偿的诉求以及人们自由全面发展中的文化消费需要等,兴起的传统文化热开启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经典与现代大众文化的对接进程。
反思并总结传统文化热的表现与原因,为新时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
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传统文化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彰显的是基于实践、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理论发展。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契合性与互补性,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佳文化载体。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既不是单纯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结论和观点去套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完全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语汇去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而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符号价值、发展价值,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
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详尽的描绘,但还是确定了其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如生产资料全民公有,“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消灭城市和乡村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脑力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消灭阶级和国家消亡,等等。
可见,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大同世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里,有一种均平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有一定的契合。
这种思想表现广泛,源远流长。
正如李振宏教授所说的: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
古代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
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
均平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思想价值在于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均衡。
这种文化,还被赋予了天地自然之德的自然属性,是人对自然德性的效法,因此有天经地义的正当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均平思想博大精深,并设计出了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唯一遗憾的是不能找到一条通往大同的正确道路,但这种理想追求却始终活跃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所以,当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输入中国后,立即起中国知识界的高度重视,并在短时期内得到广泛传播。
2.传统文化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具有极大的相对稳定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它反映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整体意识和行为的总的倾向。
这个影响和调节人们生活的稳定系统,是一定的社会经验传播和积累的中介,是一个民族历史经验的积淀。
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信息系统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欧,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和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一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大国扎根生息,就需要寻求结合的土壤,就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沃土,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是沃土。
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化到大众化的进程不会自发地完成。
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它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而这个理论创新的成果由于是在中国自身文化传统背景中创造性地、也是合乎逻辑地生长出来的,因此很容易实现普及化。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从理论变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为马克思主义的实现而奋斗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工人阶级政党向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又是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统一起来。
在宣传普及的内容上,要从实际需要和群众的文化水平出发,以便于群众的学习。
向群众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宣传普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使广大群众了解和领会这个理论体系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领导力量、根本目的以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统一、国际战略等问题的理论观点,提高对什么是乌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根本问题的认识。
3.传统文化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必须遵循认同性原则。
认同性原则强调的是要尊重大众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