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中就 大胆地预言,染色体是由一些同分异构的单体分子连续所组成。这 种连续体的精确性组成了遗传密码。他认为遗传物质是一种信息分 子,同分异构单体可能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 “· ”、“—”,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三、研究背景(尔斯电码)
二、历史步伐
9、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10、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 11、1940年艾弗里用纯化因子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的实验。 12、1941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暗示了 基因的作用是指导蛋白质分子的最后构型,从而决定其特异性。 13、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中就大胆 地预言,遗传物质是一种信息分子,可能类似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 电码的两个符号:“· ”、“—”,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1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确认DNA是遗 传物质。 15、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16、1957年提出一个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 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17、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8、1961年克里克等证明了他于1958年提出的关于遗传三联密码的推测, 1969年Nirenberg 等解译出全部遗传密码。 19、60年代,阐明mRNA、tRNA 及核糖体的功能、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三、研究背景
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而
当时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尚未明确的,十年后DNA双螺旋模型才
得以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将遗传信息设想成一种电码式的遗传 密码形式,实在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到1953年双螺旋模型的建立,给予科学家们以很大的激励。破 译遗传密码也就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发现加入或减少一个和二个碱基都会引起 噬菌体突变,无法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而加入或减少3个碱基时 却可以合成正常功能的蛋白质,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遗传密码子的验证(克里克的实验)
这只能解释为: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3 请比较分析下图:插入___________ 个碱基对原有氨基酸序列影 响最小:.
• : 短音 念作"滴(di)" — : 长音 念作"答(da)" 字码: A: • — B: — • • • C: — • — • D: — • • E: • F: • • — • G: — — • H: • • • • I: • • J: • — — — K: — • — L: • — • • M: — — N: — • O: — — — P: • — — • Q: — — • — R: • — • S: • • • T: — U: • • — V: • • • — W: • — — X: — • • — Y: — • — — 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码(长码):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0: — — — — —
四、遗传密码的试拼与阅读方式的探索
1957年Brenner.S发表了一篇令人兴奋的理论文章,他通过蛋 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分析,发现不存在氨基酸的邻位限制作用,从而 否定了遗传密码重叠阅读的可能性。同时人们也发现在镰刀形细胞 贫血的例子中,血红蛋白中仅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很遗憾,伽莫夫也许是考虑到效率的问题,认为一个碱基可能 被重复读多次,也就是说遗传密码的阅读是完全重叠的,因此氨基 酸数目和核苷酸数目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也有过类似的失误。 在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对未知的真理作出推断,难免会发生偏差, 但瑕不掩瑜,人们对他们的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 巧妙的构思仍敬佩不已。
五、遗传密码子的验证(克里克的实验)
他们用T4噬菌体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通过用原黄素处理,可以 使DNA脱落或插入单个碱基,插入叫“加字”突变,脱落叫“减字” 突变,无论加字和减字都可以引起移码突变。Crick小组用这种方 法获得一系列的T4噬菌体“加字”和“减字”突变,再进行杂交来
获得加入或减少一个,二个,三个的不同碱基数的系列突变。
四、遗传密码的试拼与阅读方式的探索
对于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应是将DNA顺序或mRNA顺 序和多肽相比较。但和一般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信息的译文— —蛋白的顺序是已知的,未知的都是密码。1954年Sanger用纸层析 分析了胰岛素的结构后,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了解得越来越多。 但是直到1969年前后经历了十多年时间,多位科学家的执着研究才 破译了密码,其中最为重要的几项工作其思路之新颖、方法之精巧 都闪烁着科学的智慧之光。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G.Gamor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 他以著有《奇异王国的汤姆金斯》等优秀的科学幻想作品而著称,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他不是一位实验科学家,所以只能从理论上 来尝试密码的解读。当年,他在《自然Nature》杂志首次发表了遗 传密码的理论研究的文章,指出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Tyr:酷氨酸
六、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
在接下来的六七年里,科学家沿着体外合成蛋白质的思路,不 断地改进实验方法,破译出了全部的密码子,并编制出了密码子表。 这项工作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为人类探索和提示 生命的本质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后面分子遗传生物学的发展 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遗传密码的破译,测序方法的建立以及体外重组的实现是基因 工程的三大基石。
一、问题探讨
我们知道了核酸中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翻译实际上就是 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那碱基序列与氨 基酸序列是如何对应的呢?
二、历史步伐
1、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 2、1883年,科学家发现马蛔虫配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 3、1890年,科学家确认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4、1891年,科学家描述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5、1902年,鲍维丰(T.Boveri)和1903年萨顿(W.Sutton)在研究减数分裂 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提出染色体是遗 传因子载体,可说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6、1909年的约翰逊(W.Johannsen)称孟德尔假定的“遗传因子”为“基 因”,并明确区别基因型和表型。 7、1909年,詹森斯 (F.A.Janssen)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 象,为解释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8、1909年,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开始对果蝇迸行实验遗传学 研究,发现了伴性遗传的规律。他和他的学生还发现了连锁、交换和 不分离规律等。并进一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发展 了染色体遗传学说。 1926年摩尔根提出基因学说,发表《基因论》
四、遗传密码的试拼与阅读方式的探索
接下来,人们不禁又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 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 不同呢? 非重叠的阅读方式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重叠的阅读方式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七、规律.总结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用数学的方法推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 酸。 1961年克里克第一个用T4噬菌体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 编码一个氨基酸。 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无细胞系统进行体外合成破译了第 一个遗传密码。 1969年科学家们破译了全部的密码。
巩固.提升
1、在下列基因的改变中,合成出具有正常功能蛋白质的可能性最 大的是:( C ) A.在相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一个碱基 B.在相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二个碱基 C.在相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三个碱基对 D.在相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四个碱基对 2、最早提出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科学家和首次用实验的方法 加以证明的科学家分别是:( D ) A.克里克、伽莫夫 B.克里克、沃森式化 C.摩尔根、尼伦伯格 D.伽莫夫、克里克 3、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的技术揭示遗传密码实验中,改变下列哪 项操作,即可测出全部的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规则 ( B ) A.无DNA和mRNA细胞的提取液 B.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 C.加入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 D.测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的 方法
GGTTCGCACGCTTTGAGC
插一个碱基
GGTATCGCACGCTTTGAGC
GGTAATCGCACGCTTTGAGC GGTAAATCGCACGCTTTGAGC 3 个碱基对原有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小。 请思考:减少___
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的科学家。这个实验还同时表明: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 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三、研究背景
1941年比德尔(G.Beadle)和塔特姆(E.Tatum )的工作则强 有力地证明了基因突变引起了酶的改变,而且每一种基因一定控制 着一种特定酶的合成,从而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人们逐 步地认识到基因和蛋白的关系。
“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 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那DNA和蛋白质之间究竟是什 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这个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 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一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GAATTCTGCATGGGCGTTGCTGTCCTTAA……AGCCTCAGGTAGAGAATTC… …CTTAAGACGTACCCGCAACGACAGGAATT……TCGGAGTCCATCTCTTA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