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三篇】
篇一:读《资本论》有感
一直以来我一直认为给工人放假,给工人福利有利于社会经济发
展是以美国企业家福特率先发现并提出。
最近看《资本论》发现资本
论中也有类似观点,仅仅表述不一样,马克思的观点是:工人的消费
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联系到我们的实际,前一些年我们总说内需不足,消费不足,但
是现在网络消费兴盛,我们的消费起来了,问题却又是我们“生产力
水平跟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买个马桶盖都要出
国买。
现在问题来了:
1。
消费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消费都是消费的国
外产品呢?那国内的扩大再生产如何实行?
2。
如果是简单的扩大再生产,只要能挣钱就上马,这样的扩大
再生产肯定不行。
那么消费的扩大再生产如何实行经济产业的升级呢?如何实行产品的改造呢?这个产品的升级改造是如何影响消费的呢?
有没有经济规律曲线?
在我们国家,普通老百姓奋斗十几年,所得收入只为一套房,显
然这是不合理的。
因为这个钱再码放之前一直是储蓄,既没有被用来
消费,也没被用来投资(起码普通老百姓都是攒钱买房,不是从资本
兑现的钱去买房),这是浪费。
其次这么大的一笔钱就为一栋房,它所推动的资本流通相对于所
投入的买房钱,是非常有限的,对于经济的刺激是非常有限的。
而现
实中经常说房价推动经济繁荣,我持怀疑态度。
因为资本的流通必然
增值。
你一栋房子所带动的资本增值最终会体现在房子上,不可能你
一套房子所带来的资本增值200,最后卖你100万。
但是为什么还会这样?商人肯定不傻。
我怀疑这是地方政府搞的鬼。
再次老百姓拿十几年的钱去消费一套房,也就是说老百姓一两年
的劳动时间产出的产品需要他用十几年的劳动时间去换取,这是不是
一种剥削。
国家要解决这个问题。
篇二:读资本论有感
很多年前,我们在高中时代听老师讲过剩余价值学说,但从没读
过《资本论》的原著。
我想即便那时读,也不会理解的,因为我们没
见过或者说没有亲自体验过资本主义社会。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都是西方资本主义不欢迎的人物。
在中国,近三十年也倍受冷落,《资本论》很少有人去读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资本论》是纯经济学著作,光那么厚,就让人
望而却步。
不久前前,从新闻得知,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很
多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人们当中,掀起了一股重读《资本论》的小热潮。
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长期接收西方教育的人们会重新审视这
部革命著作?我顺手拿起那本静躺在我书柜上许久的《资本论》,随
便打开一页翻看,第一眼,就深深吸引了我。
《资本论》并不是深奥
难懂的经济理论,是平常易懂的,更是无比贴近现实社会的,书中引
用的事件,无不在真实生活中得到应验。
于是,我立马沏茶,在新居
的书房里匆匆读了起来。
《资本论》在我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他真的是一部底层工农群众
的《圣经》。
他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是对的!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坚
决不让走资本主义道路,把资本主义消灭在萌芽状态。
《资本论》不
但总结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一般规律,而且揭露了很多血淋淋
的事实。
读着那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我在想,这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吗?这分明就是近30年的中国。
马克思写《资本论》的目的,就是希
望以后的国家避免那样血腥的事情发生。
我现在把我感受最深的几段
话抄在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引起社会的对抗。
这种对抗已经发
展到什么水准,更高或更低,就它本身来说,并不是我们这里的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这各种规律本身,是这各种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
贯彻下去的趋势。
工业比较发展的国家,不过为那些更不发展的国家,显示出它们自己未来的形象。
”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近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一个社会
即便已经发现它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一
个法令来废除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把生育的痛苦缩短并且减轻。
”
类似的章句还有很多,一下子不能如数摘抄,我会在回帖中贴出
那些振聋发聩的语句和结合现实社会的感想。
如今,资本家们在惶惶不可终日,疯狗般反对国进民退之时。
猛
然想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犹太人预言了他们的
埋骨之所!!!
于是,政要显贵们也纷纷捧起《资本论》,迎接革命导师在当今
世代的华丽出场!
篇三:读资本论有感
现在流行的观点是马克思过时了,依据是现代金融的发达水准是
马克思时代无法想象的。
但真实的情况是马克思永远不过时,因为他
用哲学高度奠基了现代经济学的厚度。
他让我们不停去思考,我们为
什么需要经济?我们应该怎样运转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财富是如何来的?这些财富怎样分配才是正义的?而现代金融是怎样的呢?就是寻
找整个体系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实行重点突破。
因而我对卢麟元先
生提到的经济领域的游牧民族很是认同。
历史又有了一次大轮回,只
不过从军事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抗争,转变到经济领域。
我也发现,很多经济学家都对军事领域很感兴趣,甚至研究颇深。
甚而美国
的西点军校就能出产美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
这就能说明现代金融的
性质。
他们研究很多的,就是*的军事思想。
这是容易理解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