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问卷:
姓名:年龄:性别:
一、您是:
1、土生土长的村子里的人
2、嫁过来的人
3、迁过来的人
二、你的学历:
1、没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
6、其他
三、15年前您的收入方式是(多选):
1、耕地
2、种菜
3、养猪
4、养鸡(鸭、鹅)
5、养鱼
6、外出打工
7、其他:——
四、十五年前您一年的收入是:
1、5000元以下
2、5000-15000元
3、15000以上
五、现在您的收入方式是(多选):
1、耕地
2、种菜
3、养猪
4、养鸡(鸭、鹅)
5、养鱼
6、外出打工
7、其他:——
六、现在您一年的收入是:
1、10000元以下
2、10000-25000元
3、25000以上
论文
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研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农民的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让农民增加收入?为了寻求答案,2013年7月份开始,以我的家乡——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大稳村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加上我多年来的自身的了解和感受,对全村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农民的收入现状:
15年前,大稳村的农民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种植水稻,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
在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和访谈中得知,52.2%村民的主要收入为务农,村民以此为基础,寻找其他途径去增加收入。
村民在其分得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或改为养殖。
农作物多为稻谷,还有有小部分人拥有多一点的土地去种果树,另外,还有一部分家庭靠种西瓜卖西瓜来赚钱;养殖业多为渔业、养猪。
即使是这样,村民的年收入还是不高。
接近60%的农民年收入不超过10000元。
减去各种支出,村民们勉强算过上了温饱的生活,但离小康生活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在村民的主要任务还是务农,但是务农所得的收入远远不够家庭开销。
从调查中了解到,大稳村的村民绝大部分都有了自己家庭的第二副业。
10%的村民办起了自己的养鸡场;有四户人家里有养鸭场;两户人家里有养猪场,9%的村民家里养有几头猪。
还有一个老板在村子里办起了一个农场,养兔子,鸡鸭鹅猪等。
还有大部分的农民靠着打零工来赚取一些收入。
所谓零工,就是在村子里要修河道,除草要请人。
还有的是去帮忙捉鸡,建房子等等。
大部分是妇女干这些活来赚取生活费用。
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
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收入。
在平时的走访中观察到,不少家的门前都经营一些小店、维修、理发等。
村民都是在家干活的时候,就开着小店增加收入。
伴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工潮”的出现,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
调查中了解到,村民中的年盛者,多有外出打工经历,他们说,外出打工的收入更有利与供养家庭生活。
而且现在在村子里,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比较年长的人。
我村有40%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男丁的外出务工,其次就来源于庄稼的一些微薄收入。
对于外出务工的男丁来说,每年基本上可以为家里带回两万元左右,这部分的钱基本上可以提供一个四口人家基本的生活、子女的学费以及就医等。
之所以说庄稼的收入是微薄的,是因为我村土地少,每户人家所分的土地也就几亩,再加上劳动力外出,或者遇上灾荒,收获的粮食只够家里吃,更不用说拿去换钱了,如今粮食的价格也不高,所以大多数年轻的劳动力宁愿出去,也不愿呆在家里。
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务农收入的确比以往有很好的上涨,但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好,虽然有时会有所增长,但也很牵强地过日常生活。
而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新来源,也在支持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因此,家庭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和在乡从事农业经营生产的收入方式在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了解到虽然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农村农民增产增收情况还不是那么地乐观,我们村子农民收入虽然比以前增加了一点点,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水平”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还有一些农村家庭甚至还没有摆脱贫困,任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原因:
通过调查来看,我国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
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
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从村民中了解到,一个村的耕地面积是根据该村的人口总数划分下来的,然后再按比例划分到每家每户,因此村民要想争取跟多的土地耕作,要不就增加人口数,然而人口数的增加意味着更大的额外支出。
这就造成了村民的劳动力有余,不能更好地务农,争取更多的利润。
如果是租赁别人的土地,又不能保证该年的利润收成。
所以,农民想要很好地通过务农致富是有很大的极限的。
4、由于外界的影响,比如说天气、禽流感等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特别是水稻、蔬菜类的种植和收成就会受到很大的破坏,有时候甚至是没有收成。
而禽流感就会导致鸡鸭猪卖不出去或者只能低价卖出。
无论是哪一个,农民损失都很严重。
就拿今年8月分来说,下了好几场大雨,在20-24号这几天,台风来袭,伴随而来的是几天的大雨。
村子里16个鸡舍都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损失,其中最严重的是有一家死了一千多只成年的鸡。
蔬菜、水稻都被淹了。
所以说这也是限制农民致富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5、农家孩子上学、农民看病、物价上涨等问题也会使农民收入增不高。
怎样才能让农民增加收入:
1、农作物作为我们粮食之本,政府应适当提高回收价格,促使务农者有理由继续务农,才能保证粮食的供应;政府可适当提供务农者劳动工具及提供保养维修,减少务农成本;政府提供更为及时的信息,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根据市场供应变化理性调整自己的生产。
2、政府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分给村民耕作;在耕地分给过程中,充分考虑村民的耕作水平,防止个别的土地过剩,使分给更有成效;政府协助,在不允许开垦的山上种植农业果树等。
3、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政策。
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不断减轻农民的负担,不断解放思路,寻找农民致富的新方法。
还有为想外出工作劳动力提供必要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使之能适应更广泛、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
设法为外出的农民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方便他的外出打工。
4、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
在教育上要加大投入,把好乡村教师的师资水平这一关,树立起一种加强教育的思想;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做好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养成有病就医的意识。
还有的就是要农民注意买医疗保险,还有各种其他保险。
使得灾害来临时,能将损失减到最少。
我认识到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带回到农村去,并在农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去帮助去带动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家乡的农民朋友从贫困中迈着大步走进小康,也让更多的农民子弟走出农村,进而更好的服务农村。
也希望党和国家,各级政府
和部门出台一些更好的政策,服务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