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卫视养生堂-吃出来的生命危机3胆囊炎、胆结石

北京卫视养生堂-吃出来的生命危机3胆囊炎、胆结石

主持人:悦悦
今天要说的是一种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沈殿霞,观众对她的亲切的昵称叫“肥肥”,看长相就知道了,她爱吃大鱼大肉,同时又不忌口。

2006年的时候,肥肥因为胆管手术住院,取出了36颗胆结石,因为不能控制饮食,病情继续恶化,到了2008年2月份的一天,肥肥一口气吃下了6个大闸蟹,之后昏迷入院,在2008年2月19日宣布死亡。

当时沈殿霞只有62岁,对于这样一个喜剧演员来说,显然她的离开有些过早。

到底胆管疾病,尤其是胆结石,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掌声请出今天作客养生堂的嘉宾,我们欢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刘院长,欢迎刘院长。

刘玉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是我国著名胃肠道疾病外科专家
交谈开始:
悦悦:沈殿霞曾经取出过36颗胆结石,到底胆结石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在现场可以看到。

这个小盒拿在手里,可能大家会说里面是沙粒吗?不是,刘院长这个是真实的胆结石,我们要感谢医生把这个拿到我们面前,它们看起来并不可怕,但是如果想到这些小石子,是存在我们的胆囊中的话,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么小小的一颗,真的到最后像片中,我们刚才看到的肥肥一样,给你的生命划上一个句号,那么胆结石是不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呢?要问一下刘院长。

刘院长:大家看到的石头是几种类型的石头,我们带来的都是块比较小的,大的有大到像石子,甚至像鸡蛋这么大小的石头都有,石头无论大小与否,它本身对人并不带来致命性的危害,只是它存在的部位,比如说存在在胆囊里边,它可以引起急性慢性的胆囊炎。

时间久了也可能发生胆囊癌。

内脏神经有一个特点,当炎症不是特别明显的时候,它的定位都比较模糊,所以很多上腹部的病,比如说胆道系统的问题,胃肠道系统的问题,胰腺的问题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很难说的特别清楚。

胆囊结石就在右上腹。

胰腺就在左上腹。

胃就在中上腹。

我觉得很难区分的那么清楚。

所以就需要对它的程度有一个判断。

比如说,急性胆囊炎很重的时候,那就很容易诊断了。

就我刚才教各位的办法,自己就会诊断。

都不用去做B超,你大概就知道这是胆囊炎,胆囊炎的原因就是胆囊结石,所以就很容易判断。

就算我已经是专家了,我一开始给自己诊断的,就是十二指肠溃疡,后来再有第二次发作的时候,也是借助B超才诊断是胆囊结石,所以这个非急性发作的,一般都不容易一下子诊断得那么清楚。

悦悦:那是不是说当我们有规律的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的时候,就应该照一个B超来看一下。

刘院长:对,因为B超是最简单,最经济,无创性的一个检查办法。

所以做个B超,很容易就发现一些问题。

悦悦:如果没有症状的话,是不是不需要手术来干预呢?
刘院长:胆囊结石如果没有并发过,急性胆囊炎也可以不手术。

但是,现在人们有一种倾向,就觉得一做B超,一体检,发现有胆囊结石,就急不可耐地要做手术,我主张不要那么着急,如果一次发作都没有,它本身也没有特别大的危害,所以不急于手术。

悦悦:一作B超,发现我的胆囊里有小石子,我就会担心,它会不会把胆管给堵住。

刘院长:结石越大,越不容易堵。

因为胆囊管的直径,就2到4毫米,如果结石超过了2到4个毫米就不容易堵(悦悦:根本就过不去),就在这2到4毫米左右的石头。

它最容易卡到那个地方。

而且卡在那,它跟两个因素有关系。

一个是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

胆囊比较强烈的收缩。

要把胆汁从胆囊里边排出去,所以它这么一挤,那个石头就容易堵在那儿,所以就发病了。

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跟体位有关系。

大家看这个模型,当您把它立起来的时候,如果你躺平了以后,这石头就很容易往胆囊管的位置沉淀,沉下去,它容易堵在这儿。

另外一个就是左侧卧位,睡觉的时候往左侧躺,石头也容易往胆囊管下沉,堵在那个地方。

悦悦:有胆囊疾病的人,最好避免左侧卧位么?
刘院长:对,最好你右侧卧位睡觉。

往右边躺会好一些。

对,这样可能会好一些。

平躺也会。

右侧卧位是比较安全的。

悦悦:一个是睡姿,一个是非油腻的饮食,来预防胆管疾病。

什么情况,需要切除胆囊。

那是不是胆囊有结石,就需要切除呢?
刘院长:悦悦提的这个问题,就是胆囊结石的手术适应症。

有过急性发作的,我们主张做手术的。

也有人讲做胆囊手术有两种办法。

一种办法就把胆囊切掉。

连石头当然一起拿掉了。

现在也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叫保胆取石。

就是不切胆囊,在胆囊上边开一个小口,然后把石头掏出来。

这不就把结石给去掉了吗。

但是这种保胆取石的手术在我们医学专业的主流派不主张保胆取石,而是主张一次性把胆囊切掉。

这么来解释,如果没有胆囊,肯定不会有胆囊结石,您把胆囊切了一个口,把石头掏掉,但是结石的成因照样存在,所以有这个胆囊,它就还会形成结石,只是可能拖延若干年。

以后它又长石头了。

那你还得再做第二次手术。

况且切了胆囊以后,对人的影像并不大,没有给人带来严重的其他健康问题。

所以现在对胆囊结石的手术适应症比较宽,很多医生也很积极。

所以很多医生对胆囊结石的病人,你问他应该怎么办呢,他说切掉得了。

所以这话有时候说得比较随意,我主张如果一次都没犯过病,大家也不要急于选择做手术,除非它对您的日常生活,有挺大的干扰。

(除非像乒乓球那么大,)老有症状,虽然这症状不大,但是很干扰她的生活,老疼,老是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

悦悦:我问一个外行的问题,有没有一种药水,能够放到胆囊里,然后那个结石就溶掉了,有这样的手术么。

刘院长:拿酸泡的肯定能泡化了。

但是您不能直接把酸,打到胆囊里头去。

有一些药物可以把石头溶解掉。

但是这个药需要长期吃。

一旦您把药停了。

它的结石又复发。

况且这个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并且也有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

所以现在不主张长期地服用溶石的这些药物。

悦悦:我们来看看胆囊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问一下刘大夫,我要是不想开刀。

不想有个疤痕,有没有别的办法,传统的办法就是开腹。

做一个八公分左右的切口。

八公分有多长,(图画的很吓人,要是悦悦做可能三五公分。

)我吃早饭,我不做这口,
刘院长:我们现在也有一套办法,不用开腹,就能把胆管里边的石头从十二指肠,从嘴里边放一个镜子下去,从十二指肠里边给它掏出来。

就是胆管结石。

这人的胆管就像圆珠笔这么粗。

就跟这个直径大小,胆管里有石头,就用橡皮模仿结石。

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从嘴里头放这根镜子进去,然后放到十二指肠,从这个尖端它能从这儿放,大家看着是一根导丝一样的东西。

就是从镜子里出来,然后从十二指肠捅到胆管里边去。

它一收缩,看着了吗,就把石头抓出来了。

它实际张开以后是四根钢丝,张开以后像一个花篮一样。

一收缩,就缩到塑料管里去了。

捅进去,放开,来回捅几下,这样又夹出来一块,所以就这样一次次的。

胆囊切除,因为胆囊是存胆汁的,没了胆囊以后,胆管会有一定的扩张,来替代胆囊的功能,我们是主张没胆囊的人,吃饭的时候就更注意低脂肪的饮食,就像我本人,手术刚做完了半年之内,一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就容易腹泻,但是过半年以后逐渐的也就适应了。

不过为了综合考虑,因为你吃高脂肪的饮食,毕竟血脂容易高,然后没有胆道系统的问题,其他系统心脑血管会有问题等着你,所以还得要小心。

悦悦:总结起来就是,一日三餐均衡饮食,另外少吃油腻的食品,健健康康的过一生。

再次感谢刘院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