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 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 休克


病例
治疗情况:
手术探查左腹股沟处长约7cm撕裂伤口,股动、静脉 部分离断,脾破裂,遂行血管修补术和脾摘除术。术中输 血400ml。术后持续输注5%葡萄糖溶液。
术后2h血压80/50mmHg,给予肾上腺素、左旋多巴, 血压维持在85/60mmHg。术后患者神志模糊,持续无 尿,皮肤发凉。
次日7时血压降至70/40mmHg,静推肾上腺素血压 不能回升,患者昏迷,7时30分血压测不到,呼吸、心跳 微弱。7时50分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12
3.微循环学说的创立阶段
1.休克时交感是兴奋而不是衰竭 2.交感兴奋→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 3.休克的关键不在血压↓,而在于血流↓
临床表现三低一高:CVP,CO,BP↓;TPR↑
14
TPR: 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泊肃叶定律(Poiseuille’s law) :单位时间内液 体的流量(Q)与管道两端的压力差(P1-P2)以及管 道半径(r)的4次方成正比,与管道的长度(L)成反 比。K为常数,与液体的粘滞度(η)有关 。
8
休克的认识发展过程
1.症状描述阶段 2.急性循环衰竭的认识阶段 3.微循环学说的创立阶段 4.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阶段
9
1.症状描述阶段
脸色苍白或发绀 四肢湿冷,出冷汗 脉搏细速 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神志淡漠、昏迷 脉压变小
BP<80mmHg
休克综合征 (Shock syndrome)
10
2.急性循环衰竭的认识阶段
大量失血是休克的始动因素
交感衰竭学说 (1)交感衰竭→血管张力↓ →血压↓ (2)休克的关键是血压↓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部分有效,部分恶化 Why?
11
3.微循环学说的创立阶段
1964 年,Lillehei 发现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 休克,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环节:交感兴奋,微 循环障碍。并做了狗失血性休2)
Q= π (P1-P2) r4 8ηL
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情况
Q=K r4 (P1-P2) /L K为常数,r为血管半径,L为长度
(二)血流阻力 1.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液体分子之间或与血管壁之间发
生摩擦所产生。湍流时血流阻力比层流时大。 血流阻力的计算:也用欧姆定律计算,即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
第十三章 休克
第一节 概 述
休克(shock)是什么?
是晕过去吗?
概述
是血压下降?
病例
主诉: 某男,45岁,车祸致左大腿撕裂伤,腹痛急诊入院。
入院检查: 患者面色苍白,精神淡漠,意识尚清。全身多处软
组织挫伤。左腹股沟处简单包扎,并有大量渗血。血压 105/85mmHg,心率96次/分。B超示脾破裂,腹腔 积血约600ml。
交感兴奋时如BP升高一倍,血管口径缩小一倍,灌流量为原1/4
组织灌流量与血压及血管口径的4次方成正比 (口径更重要)
18
4.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热点从低血容量性 休克转向感染性休克,并认为休克的发生发展与 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 大量释放等有关。
19
• 了解:多系统器官衰竭时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 变化。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22
一、休克的病因
1.失血失液 2.烧伤 3.创伤 4.感染 5.心力衰竭 6.过敏 7.强烈的神经刺激
23
二、休克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 2.按休克的始动环节分类
24
维持机体有效循环量的因素
血容量充足



心泵功能正常



血管床容量正常
25
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有效循环血量↓
三个因素决定有效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流量: 1.足够的血容量 2.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 3.正常的心泵功能
休克的始动环节
26
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有效循环血量↓
失血失液 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
心脏或
脊髓麻醉或损伤 心包病变
⌒ ⌒
血容量减少
血管床容量增加
有效循环 血量减少 微循环功能障碍
二、休克的分类
心 源 性 休 克
cardiogenic shock
心肌源性: 心梗,心肌病等
三低: CVP, CO, BP↓ 一高: TPR ↑
CVP: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O:cardiac output; TPR: 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二、休克的分类
血 管 源 性 休 克
vasogenic shock
感染、过敏性和神经源性引起的内脏 小血管扩张,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休克
心泵功能障碍
27
二、休克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
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
血容量减少, 血管床容积增大, 心输出量急剧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 ( hypovolemic shock )
失血 失液 烧伤 创伤
血容量减少 静脉回流不足 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
压力感受器负反馈减弱 交感神经兴奋 外周血管收缩 组织灌流减少
疑问
1、为什么入院时血压基本正常,手术缝合血管,摘 除脾脏并输血补液后血压反而下降?
2、为什么后期给予缩血管药物血压不回升? 3、上述治疗过程还有改进的方面吗?
对休克认识的发展
从缩血管到扩管扩容
Concept of Shock
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 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 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 损伤的病理过程。
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R成反比。
Q=P1-P2 R
Q= π (P1-P2) r4 8ηL
P1-P2 = π (P1-P2) r4
R
8ηL
8ηL R= πr4
2. 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血流阻力主要由血 管口径和血液粘滞度决定。血流阻力主也受血流 方式的影响。
3.微循环学说的创立阶段
Q ∝ BP/R R ∝8L/r4 Q ∝BP •r4 /8L Q ∝ BP•r4
目录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休克的发生机制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基本要求
• 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休克的发 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休克时细胞损伤和代谢障碍; 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休克的防 治原则;
• 熟悉:血管活性胺、调节肽变化,熟悉炎症介质 与SIR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