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愈益突出重要,可以说史料已日益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2003年新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史料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建议。

课题组根据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史料的定义、分类、史料教学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设计。

调查对象为本校的老师和部分校外历史老师及高二、高三80名文科学生。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对史料及史料教学与学习的相关知识仍相当缺乏,没有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史料案例研究更缺乏分析研究。

这种状况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下面是对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作一简要的描述与分析。

1.您认为“史料”这一概念应定义为:(选项及调查结果如下。

下同)
A.与历史学习有关的一切资料:26%
B.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35%
C.人类社会发展中保留下来的文献材料:39%
关于“史料”学界一般认为,史料“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从调查结果来看,许多教师和学生不是扩大(选择A项)便是缩小了(选择C项)“史料”这一概念的内涵。

这表明,许多教师和学生至今仍不清楚“史料”这一概念的准确含义,因而也就很难在实践中开展全面、完整的史料教学。

2.您在选择史料时首先考虑的是:
A.史料是否真实:20%
B.史料是否有趣:10%
C.史料能否充分论证教科书上的某个结论:70%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应首先考虑史料是否真实的只有20%,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关注的只是史料本身某方面的功能——是否有趣,是否能证明某个结论。

这说明在利用史料时,功心过强,值得注意。

3.您主要从哪些地方获取文献史料?(可多选)
A.教学参考书:77%
B.互联网:62%
C.学校图书馆:45%
D.其它:29%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获取史料的最主要来源为教学参考书。

这一结果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参考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教师宏观的课程资源的概念的缺失。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应与中学特殊的条件与环境——图书及设备等的不足、升学压力等直接相关。

4.您在课堂上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主要是以讲为主的方法:40%
B.指导学生进行自学:8%
C.设计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进行探究:52%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采用了探究式教学,但对学生调查情况来看,情况并不如此。

当前历史教学中“一言堂”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因而学生不可能自主地利用史料使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

5.您认为在教科书中增加史料的主要目的是:
A.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60%
B.增强历史的真实感,使历史更加真实可信:30%
C.使教科书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增加可读性:10%
调查反映出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教科书中增加史料的实质意图,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引入史料的目的,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去重视并发挥史料最大的价值,实现新课程所竭力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

学生利用史料就更茫然了。

6.对于教科书中的历史史料,您在课堂上的做法是:
A.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研习:87%
B.提醒学生自己阅读,一般不做更多的分析:13%
C.基本上不予关注,由学生自行处理:0%
仅从该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的教师能够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研习教科书上的史料,但这一调查结果同学生对类似问题的看法之间却有较大出入。

7.您在课堂上对所补充的历史史料采取的一般做法是:
A.和学生一起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充分利用:28%
B.只是简单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看看或听听:20%
C.将史料设计成材料解析题,促进学生更好掌握教科书内容:52%
从调查来看,一半以上的教师是将所补充的史料设计成材料解析题供学生练习之用。

这种情况说明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史料教学的实质,而是仍以“应试”作为主要的目的;此外,它还表明教师处理史料的能力水平相对较低。

史料案例研究更少。

8.您认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最主要的问题是(可多选)
A.资料难找:38.3%
B.教学时间有限:96.7%
C.学生不感兴趣:18.3%
D.不知该如何利用:5%
从该调查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将影响史料教学的问题归结于教学时间的有限等客观因素方面,对主观因素,即自身运用史料的能力却很少有人关注。

事实上,大多数教师只是在简单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料上现成的史料解析题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很少有人常态化地从多角度自主地利用史料。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课题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中历史教师基本上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史料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的重要作用;第二,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对于史料教学的相关常识性知识仍比较缺乏,比如什么是史料?可利用的史料种类有哪些?史料选择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等等。

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在行动上重视史料的作用;他们所利用的史料基本上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或图片史料;史料教学的形式主要是简单的课堂内文字史料的解读,对
于课外各种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利用等活动很少涉及。

这种教学现状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对史料学习及案例研究也不太重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进一步加强对史料的研判和分析,提高教学质量。

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