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运营手册目录第一章总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设计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进出水水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流程及流程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营管理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营方运营期间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艺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转前的检查和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电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自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构筑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道和闸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物系统启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泥培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向生物池接种污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始流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运行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运行控制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参数控制具体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视觉观察工艺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活性污泥系统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泥性状异常及解决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质测定中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工艺单元的运营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维护与保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日常操作、设备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更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维护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异常问题的分析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质异常问题与解决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活性污泥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沉池异常问题的分析及排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泥脱水机脱水异常问题的分析及排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水中含油、汽油或易挥发物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水中中含有毒或有害物质(包括总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水中含高浓度的有机物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电中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劳保、工业卫生、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用劳保、安全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危险预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卫生危害预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事故预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急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概况概述蔡田铺污水处理厂是合肥市排水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之一,位于合肥市北部。
合肥市北部是整个城市的上游地区,为生态敏感区,如污染控制不当会对合肥市的水环境甚至水源造成污染,蔡田铺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受到市委、市政府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自2002年底起,开展了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3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合肥市蔡田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议书》予以批复,受合肥市污水处理管理处的委托,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承担了蔡田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工作。
同年六月,《合肥市蔡田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上报后,2003年8月,安徽省、合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可研报告予以批复。
2005年5月23日,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召开了合肥市蔡田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规模论证会,根据会议主要意见,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5万吨/天,分两步建设,第一步实施万m3/d污水厂,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并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2008年初建设完成。
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一期续建(规模万吨/日),及5万吨/日的深度处理工程, 2009年底完成,2010年10月份完成环保验收,出水将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设计概述1.2.1工程设计规模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10万m3/d,近期规模5万m3/d,分二期建设。
平均设计流量: Q avg =50000m3/d=2084m3/h总变化系数: K z =最大设计流量: Qmax=2792m3/h1.2.2 设计进出水水质污水厂进水水质如表所示。
合肥市蔡田铺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mg/l)*注:除水温和PH值外,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蔡田铺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的A级标准。
合肥市蔡田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mg/l)105011551000个/l1.2.3工艺流程及流程简述蔡田铺污水处理厂采用Carrousel氧化沟生物处理工艺和絮凝、沉淀过滤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通过进水渠道进入装有粗格栅的格栅间,在此拦截污水中较大杂质;然后由污水泵提升进入出水井,经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杂质后,进入曝气沉砂池去除砂砾;沉砂池出水进入选择池及厌氧池,再进入氧化沟,氧化沟前面设缺氧区,去除BOD5、N等污染物,通过污泥泵房内回流泵,将部分混合液打入选择池及厌氧池,进行硝化反硝化;氧化沟出水经沉淀池沉淀分离去除悬浮物后经二次提升泵房再次提升进入深度处理单元,经加药絮凝反应沉淀,然后进入纤维束滤池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附着的有机物;滤池出水进入紫外线消毒渠道,去除粪大肠杆菌,抑制细菌再生,达到排放水体的要求,排入板桥河,最终入巢湖。
为保证出水除磷效果,采用生物除磷的同时辅以化学除磷。
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化学除磷过程产生的化学污泥由剩余污泥泵提升连,同时滤池反冲的悬浮物经沉淀后间歇提升,一同进入脱水机进行浓缩脱水,脱水后泥饼外运污水、污泥处理流程简图如下:(1)粗格栅及提升泵站设计流量:2792m3/h粗格栅与进水泵房合建,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粗格栅采用钢丝绳格栅除污机2台,栅条间隙20mm,格栅宽1000mm,栅渣由皮带输送机输送至栅渣容器。
进水泵房采用湿式泵站,安装5台潜污泵,流量Q=194l/s 扬程H=,4用1备(2)细格栅及沉砂池设计流量:2792m3/h细格栅安装2台循环齿耙式细格栅,间隙6mm。
栅渣由螺旋输送压榨一体机输送压榨后外运。
沉砂池采用平流式曝气沉砂池1座,分2格,沉砂池曝气采用2台空气压缩机,1用1备,单台空气压缩机空气量min,压力50kPa。
选用刮砂桥一台,沉砂经砂泵提升排入螺旋砂水分离器。
砂水分离器设1台,设计流量55m3/h。
(3)选择池及厌氧池选择池及厌氧池(合建)1座,设计停留时间:选择池20min,厌氧池。
平面尺寸×15m,有效水深。
设可调节污泥分配装置,对回流污泥进入选择池和超越至厌氧池的比例进行有效分配,设6台潜水搅拌器,3台闸门,1台手动放空蝶阀,1套管道伸缩节。
(4)氧化沟2座,泥龄θc=17d,污泥负荷Fw=KgMLSS·d,容积负荷Fr=m3·d,水力停留时间t=,氧化沟总有效容积:17253m3,混合液浓度MLSS=4000mg/l,设计最大污泥回流比R=100%,总需氧量SOR=516kg/h。
有效水深:H=4.2m,沟宽8m。
每组氧化沟安装3台立式表曝机,出水口安装2台可调节堰门,潜水搅拌器5台。
(5)二沉池及配水井二沉池配水井一座,用于均匀分配混合液至二沉池。
设φ900铸铁镶铜圆闸门2套。
二沉池采用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二沉池2座,直径D=48m,池边水深,设全桥周边驱动刮泥机2台。
(6)絮凝反应池设计流量:Qavg=50000 m3/d混合采用DN700列管式静态混合器2个,安装在提升泵房出水管上,水头损失,混合时间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