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撰写文字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撰写文字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撰写文字材料的方法和技巧——关于撰写材料的五个问题张丽花(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海口 571100)摘要:本文主要以如何撰写文字材料为中心,着重讲述了关于撰写材料的五个问题,分别是:一、撰写材料有哪些基本步骤;二、怎样提高材料写作水平三、撰写材料通常要注意哪些问题;四、材料的结构怎样构建;五、怎样掌握提升材料质量的小窍门。

关键词:材料基本步骤工作中我们有时要撰写一些文字材料,材料是一个通俗的泛称,通常指在办公或生活中涉及的文件、通知、电报、讲话等文体的总称,为了方便,下面叙述中把文字材料统一简称为材料。

每种材料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但一般来说有以下几项基本要求:一要意图清楚,即说什么,明确提出问题;二要结构合理,即怎么说,围绕问题怎么展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头有尾,有理有据,主次分明;三要语言流畅,即说得好,在前面的基础上,要把材料写得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切忌把材料弄得干巴巴的,倒人味口。

材料的质量高低有时会左右工作落实,提高办公效率,甚至改变别人对你的印象。

材料的好坏可以有高下之分:最基本的就是讲清楚,让人明白你在讲什么;再好点的就是讲到位,让人明白你讲的主题是什么,干净简练,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脱泥带水;最好的材料讲得美,不但让人明白你讲什么,而且引人入胜,如沐春风,别人爱看爱听,通过这篇材料学到了东西,得到启发。

第一个问题:撰写材料有哪些基本步骤按照撰写材料的顺序,一般可以分为七个主要步骤,即:把握方向、领会意图、理清思路、搭好框架、充实内容、修饰语言、反复校对。

如同建房屋一样,把握方向相当于建房选址,领会意图如同确定房屋用途,理清思路相当于完成施工图纸,搭好框架相当于打好地基和建好整栋房屋的主体结构,充实内容如同彻好每个房间,修饰语言如同室内装修,反复校对就是在装修过程中不断修改。

一、把握方向。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文规范,特别是涉及到政治性问题尤其如此。

撰写材料前一定要懂得国家法律和相关行业的规章制度,不能出现与文件和上级精神不符合的文字和语言。

一般来说来,在把握方向上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

二、领会意图。

撰写材料都是为了说明问题,这就涉及到领导和上级的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汉族,山东省东阿县。

琼台师范高等- 1 -工作意图。

有些领导会明确说明讲哪几方面问题,这样相对来说容易把握。

有些领导没有明确说明,或者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整的思路,这就需要撰写人自己揣摩领导意图,一般来说要根据领导的办事风格来揣摩,要符合该领导一贯的行文述事风格。

由于大多数领导事务都比较繁忙,往往交代一件事情后有时会遗忘,这就需要主动向领导汇报,征询意见,防止在材料出现较大的偏差。

三、理清思路。

这是整个撰写材料的重心,需要占有整个撰写材料至少50%以上的时间,由于每份材料的要求不一样,思路到底怎样展开需要具体而论,但有几点需要把握,一是要结构清楚。

如材料分为几个问题,第一问题讲什么,第二个问题讲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是要比例合适。

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次重点,什么是修饰,重点部分应该浓墨重彩,着重阐述,次要部分一笔带过。

如果人的身材比例不协调,头重脚轻,哪怕五官再端正,也会变成怪物。

三是逻辑顺序正确。

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一定顺序。

四、搭好框架。

根据前面的思路,搭构好整个材料的框架,就和建房子是一样的,把每栋房屋比喻成材料的大点,一、二、三、四……,把房屋的每一层比喻成材料的次点,(一)、(二)、(三)、(四)……,把每个房间比喻成小点,1、2、3、4……,依次类推,每栋房屋是什么用途,每层房屋是什么用途,每个房间是什么用途,这时要基本确定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要点的语言结构力求相同,这样显得结构紧凑,思维缜密。

五、充实内容。

对每个要点充实适当的内容,所有的内容必须能够受要点的约束和领导,不能混淆,切忌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统领:要点不能完全概括所属内容;要点冲突:要点所表达的内涵与所属内容相互冲突;内容交叉:各要点内容互相交叉。

要防上出现以上问题,主要还是要理清思路上做文章。

六、修饰语言。

唐代诗人贾岛为“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反复斟酌;也有“只为一个字,折断数径须”的典故;还有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之说。

房子建好了需要装修,材料写好了也得修饰。

一看语言表达到不到位,二看语言通不通顺,三看语言精不精练,四看语言出不出彩。

这里有个取巧的办法,就是把材料尽可能多给别人修改,“三人行必有我师”,换个人换条思路,材料经过多人修改后语言上一般比自己闭门造车要漏洞要少些。

七、反复校对。

这是文章最后一道工序,主要是防止出现错字、漏字,犯一些低级错误。

试想,如果一份好材料质量再高,但出现几个错别字,就像吃一顿海鲜大餐快完才发现盘子里有个死苍蝇,那可是大倒味口,整份材料的档次也会大大降低。

第二个问题:怎样提高材料写作水平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说穿了就一个字——“勤”,只有勤奋才是提高材料写作水平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汉族,山东省东阿县。

琼台师范高等- 2 -就是要做到“四多”。

一、多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看书,多看别人写的比较成功的材料是一个提高材料写作水平的好方法,通过适当的模仿和借鉴,可以在短期内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全盘照搬就是抄袭,适当引申叫借鉴。

二、多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必要的积累和整理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人从少年后感性记忆的能力就不断下降,这就需要通过书面积累来保持对某些知识的记忆。

建立分门别类的摘抄本按照自己喜欢和容易记忆的方式积累,特别是对一些名言警句、诗赋歌辞等要顺手记下来,说不定有些场合或者材料就会引用,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想。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你所学的内容,通过思考,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最后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

思考时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反向思维,对文章提出批判性意见,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有新的观点产生。

发散思维,由一而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断深入,得出相关的或者相类似的观点,填补空白。

归纳思维,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进一步提炼观点。

四、多写。

在陆地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同理,如果不亲自动手写,永远提高不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多看、多记、多想都是为多写铺垫的,刚开始写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一定要坚持下来,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由简就繁,一步一步提高,这个过程可能有点长,但深入其中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写材料虽然很枯燥,但其中也有乐趣,成功地完成了一个材料后,那种喜悦的心情是完成其他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之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词)。

提高材料写作水平也必须经历过这样三个境界,初时困惑迷惘,不知如何下手;再者艰辛痛苦,四处探索;最后修成正果后感到满心的释怀和愉悦。

第三个问题:撰写材料通常要注意哪些问题一、忌逻辑混乱。

正常人的思维都是有一定的逻辑性,也就是有一定的规律,如同办事一样,有急事和缓事,重事和轻事,大事和小事,一般来说先办急事、重事、大事,后办缓事、轻事和小事。

写文章就要搞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能乱了次序,这反映了一个人的思路清不清楚,具体在第四问题中详细阐述。

二、忌主次不分。

一份材料的重点是主要的,其他都是为了说明这点而服务的,如果重点没有讲清,其他部分写得再好,也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让人一头雾水,摸不清南北。

正确的做法是主要部分要泼墨如水,毫不吝啬,洋洋洒洒千万言,次要的部分要惜墨如金,蜻蜓点水,绝不多说一句话。

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结构合理,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汉族,山东省东阿县。

琼台师范高等- 3 -三、忌重复啰嗦。

语言讲究准确、简洁、优美,特别是领导干部需要审阅的材料尤其要做好这一点,因为领导干部通常不会有很多时间看一份材料。

能够用一句话表达清楚,绝不用两句话,能够一分钟说完的不用两分钟,在表达准确的基础上,能删的删,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前面说过的除非万不得已,后面就不要再提。

说到文章的简洁,古人做得比现代人好一万倍,看看流传下来的经典,哪些不是用简洁的语言写成的,诸子百家的妙语至今在启发着我们,唐诗宋词也是字字珠玑,更不用说我们现在还经常用的成语。

撰写材料有一般会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只会少,不会多。

这是最初级的阶段,写材料时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自己想表达某层意思,但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所以,写出来的材料只见枝干,不见叶子。

与刚学绘画一样,只有粗线条或大致轮廓,没有具体的细部刻画,模模糊糊,看不清本来面目。

第二个阶段:只会多,不会少。

到了这个阶段后感到想写的东西很多,文思泉涌,写完后什么都想保留,删了觉得可惜,语言堆彻严重。

如同穿衣服,不管冬天还是夏天的衣服统统穿上,挂了很多饰物,都不想扔,结果弄得像小贩或者乞丐。

第三个阶段:想多时多,想少时少。

这时写材料就有点随心所欲,该放开时能够放得开,该收拢时能能够收得拢,指点江山,运筹帷幄,潇洒自如,不拖泥带水,不粘粘糊糊,颇有大将风采,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四个阶段:该多的多,该少的少。

这是写材料最高的境界,材料的要求都符合客观实际表达需要,用“浑然天成”和“天然去雕饰”才可准确表达。

也就是说,材料的主题确定后,就必须这样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没下一番苦功是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

第四个问题:材料的结构怎样构建材料的架构是整个材料的重点,刚才在上面就已经讲过,一篇材料但如何搭建最佳的架构,方法很多,在这里,提供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按时间规律。

有些材料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展开是比较合理的。

如:要在家里请客吃饭,按照时间顺序,先要通知客人,然后要去买菜,接下来就是洗菜、炒菜、吃饭,最后客人走了以后还要收拾桌子,刷锅洗碗。

同理,要开展一项整治活动,一般把活动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做什么,第二阶段做什么,依次类推,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展开。

二、按空间规律。

这种思维方法在介绍空间结构的材料中经常采用,而且非常简便有效,符合读者思维习惯,也容易弄清。

比如要介绍一个地方的基本情况,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先介绍省会城市,然后依次介绍其他城市和地区。

三、按思维规律。

根据人的思维习惯来展开,可以尽快地抓住要点。

比如,你处在某事故现场,在拨打报警电话时,一定得把地点、时间、人员等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汉族,山东省东阿县。

琼台师范高等- 4 -主要要素讲清楚,让救援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